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金融科技正遭遇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以蚂蚁金服为首的大型金融科技集团猛烈进击,另一方面网贷、助贷等中小金融科技公司聚集的行业在法律、政策收紧后正遭遇着多重危机。

二者差异的直接体现是“出身”和规模,但导致二者命运分化的核心原因:理性与价值的差异,从蚂蚁金股的双11战略就可见一斑。

1、

临近双11,消费者又要开始考虑一个血腥的话题——“剁手”,而消费者不知道的是让他们纠结要不要剁手的商家们此时却在犹豫要不要“剁脚”。

电商的经营成本不见得比线下店铺低,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双11这类节点上,往往是想迈大步冲销量,但是资金不足,市面上各类融资产品虽然很多,但是利率不一,贷款之后的利息和利润哪个更高还真说不准。

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支付宝联合网商银行发布的天猫双11商家端报告显示,今年天猫双11,网商银行为300多万中小商家提供3000亿贷款资金支持,帮助商家解决备货资金周转难题。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商家吸引消费者,天猫商家为线上800万双11商品开通花呗分期免息,线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贴出本店支持花呗的店招,以吸引消费者。

另有调研显示,70%商家认为1元利息可以换回2元利润,贷款是能够把生意做大的办法。为满足这些贷款需求,今年双11,仅网商银行与其合作机构,累计放款金额就将达到3000亿元,同比增长50%。

50%的增长,网商银行进击不可谓不猛烈。

2、

“1元利息换回2元利润”,电商商家对于贷款的认识正是金融行业存在意义。

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强调:金融要服务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但是过高的利息和滞后、“笨重”模式往往让被服务的企业无法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营杠杆,甚至很多小微企业还会因为加杠杆陷入债务泥潭。

网商银行与300多万中小商家的合作达成,不只是因为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二者体系的简单融合,更是因为网商银行科学的产品设置。

四川康定的商家张大姐,2012年以来,在网商银行贷款累计高达5000笔,最小一笔只有3块钱。因为太频繁,客服团队特地联系她,怕她不知道这是贷款,没想到大姐说得头头是道,“一有订单就来借款,订单大就多借,小就少借,赚钱了立马还,每笔只用几天,这样利息付得少。”几年下来,她的销量从每年10万做到每年200多万,5000多次借款,没有一次逾期!

张大姐的贷款经历是商家中的个例,但其背后影射了一个现象:商家贷款频率越来越高。网商银行的一则数据显示,小商家户均贷款达7次,15万小商家贷款笔数甚至超过100次。

金晓龙分析说,高频贷款,一来是因为双11的贷款服务已经从单纯支持备货发展成了全链路,商家可以在「开店-备货-仓储-促销-回款-增值」等许多环节获得资金支持,二来,也是因为商家的生意经算得好。

同时,还有另外一点是金晓龙没有提及的,小商家贷款如果要实现灵活、高频,一定要有一个有格局的金融机构作为支持。

金融是一个靠配置资金和时间来赚取收益的行业,所有金融机构都希望自己的客户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贷款金额尽量多、贷款期限尽量长,这样才能保证利润足够大;在产品设置上实现灵活、高频不是什么技术难题,但是在实际放贷中实现就需要格局了。

如此来看,网商银行的进击虽然猛烈,但不乏格局和理性,整个蚂蚁金服也是如此。

3、

网商银行针对小商家的贷款,可以帮助小商家多备货,而作为蚂蚁金服消费金融领域的拳头产品花呗,则可以帮助小商家多卖货。

相比于网商银行to B类的贷款,花呗这类to C类的贷款在金融科技行业更加活跃,西南财大的调研显示,中国家庭消费信贷参与率仅为13.7%,不到美国四分之一。换言之,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

巨大的市场潜力直接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大量机构涌入,不规范、不理性的现象开始发生、蔓延:高利率、多头借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金融、社会问题频频出现。

消费金融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理性的挑战,如何不让消费金融在机遇与挑战中失去应有的平衡。

11月5日,蚂蚁金服发布《消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倡议》,建议消费金融机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防范金融风险为重点,做到授信克制、利率适当、数据安全、贷后管理文明、持牌经营、独立风控、拒绝兜底。

针对消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蚂蚁金服发起了《消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倡议》(下文简称《倡议》)。

《倡议》认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要求消费金融机构们做到克制授信、利率适当、保证数据安全和贷后管理文明。防范金融风险则要求消费金融机构们持牌经营、独立风控、拒绝兜底。

“我们希望通过倡议帮助行业甄别优劣、发现风险。也提醒正规的消费金融机构,应该时刻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推动行业规范、长远发展。”黄浩说。

无论是花呗这类消费金融产品还是网商银行这类互联网银行,都在逐渐的与用户的生活融为一体,金融从“嫌贫爱富”飞向“寻常百姓家”。而作为“寻常百姓”的互联网用户对于贷款的认识也正逐渐改变:贷款者往往不是因为穷,也可能是为了赚更多钱;消费金融也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可以让用户合理配置消费需求的工具。

金融,不再是高大上的金融;贷款,也不只是穷人才需要的贷款。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