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2月12日,“2019中国金融科技上海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和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承办,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和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协办,由天旦科技、沃尔沃汽车、虎博科技和逐源资本支持。本论坛邀请到国内外学界、业界和监管层领袖,对金融与科技的创新发展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大型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科技子公司等方式谋求竞争优势,前沿技术企业通过创新服务等形式跻身金融行业。金融业务与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国际趋势。

图为论坛现场

在“2019中国金融科技上海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以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廖理代表主办方致辞。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王华介绍分享了上海以及浦东新区在建设和推进金融科技中心的一系列方案举措。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周延礼,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以及瑞银企业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彦发表了主旨演讲。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正位主持。

图为杭迎伟

杭迎伟:浦东全力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承载区

杭迎伟表示,三十年来,浦东金融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产业。浦东全力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发展,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双城辉映,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形成了金融科技发展最活跃的土壤。

杭迎伟介绍,接下来浦东将全力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承载区,优化产业战略空间布局,制定出台《浦东金融科技发展行动计划》,以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两城”为依托,以卡园、软件园和信息园“三园”融合为载体,鼓励持牌类金融机构、功能性机构和科技龙头企业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聚态势。

同时,浦东要推进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支持芯片、算法、云计算等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推出一批示范应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浦东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在企业准入、人才服务方面跑出更多自贸区速度,推动外籍人才直接就业、直接创业,让五湖四海的人才在浦东留得下、扎住根、发展得好。

图为廖理

廖理:携手推进金融科技发展 共创金融创新新格局

廖理表示,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推动经济发展于金融变革。在这一背景下,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国各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潜力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都高度依赖于金融科技的含量。这是金融业提高效率的客观要求,也是技术进步应用的必然结果。

同时,廖理进一步提出,金融科技在经历早期酝酿和缓慢发展后,现在全球都在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出了参与主体多样化、技术专业化和监管主动化的趋势。他认为,金融科技提高了金融普惠的水平,金融机构也借此提升了金融配置效率,创新和价值都得以实现,当然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遭遇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金融风险的积累,对此应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廖理介绍,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科创中心,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上海和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希望能够携手共同推进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

图为李军

李军:上海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上大有可为

李军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第一动力。前三季度,上海金融业总收入达到4670亿元,同比增长了13.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接近40%,2019年1月到10月上海市金融市场的交易量近1600万亿元,同比增长19.4%。目前上海拥有37万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达到1626家,其中外资占三分之一。同时,上海集聚了张江、漕河泾、紫竹、市北高新、临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并加快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实力位于全国前列。

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是新时代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内涵、新机遇和新动力,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此,李军介绍上海将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核心技术,营造一流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提升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让世界感受上海发展金融科技的开放、创新、包容,感受到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技术革新、携手共赢的底气与自信。

图为王华

王华: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 促进金融科技有序发展

王华表示,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浦东地区在上海金融科技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坐落着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未来还计划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和科技龙头企业入住浦东,争取形成全球最佳金融中心生态圈。王华提出,浦东会联合打造创新力强、应用性广、示范性好的金融科技项目,推动在金融科技领域形成一批和业内创新的标准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水平领先国际,并营造金融科技创新的良好营商环境。

王华介绍,浦东将着力打造金融科技的产业集群,同时着力规划金融科技的空间布局,构建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并加强人才服务重点培养金融科技的领军人才和国际化专业人才。王华提出,浦东会进一步推进金融科技行业互动,加强与伦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区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此外,浦东新区也会加强风险防范,试点金融科技业绩共治的新模式。王华表示,浦东新区希望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更加包容的态度,促进金融科技的有序规范和健康发展。

图为周延礼

周延礼:保险与科技融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周延礼表示,近年来,科技进入保险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保险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主要驱动力。随着新技术对保险业务流程的介入,新的商业模式和保险生态随之产生。金融科技进入保险业是保险进入3.0智能化的跨越,未来保险科技4.0阶段将是数字金融、数字保险阶段,在升级中需要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约束。

周延礼在主旨演讲中提出,首先,保险科技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是建立在大数法则基础之上,应用大数据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对产品的营销、核保、理赔等环节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和深度分析,可以科学进行客户定位、市场细分、产品开发和设计、精准定价与营销,为客户带来更贴心、便捷的保险服务与体验。

其次,保险科技应用,扩大了保险服务的覆盖面。保险科技与保险业务相融合,重塑了保险行业的发展模式。借助 “科技+金融”的手段,实现优化交易的风控监控平台,精准监控各种风险。科技在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国际金融的合作,特别是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从而能更好服务于跨境的交易,为金融业、保险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保险科技应用扩大了市场需求空间。保险科技在电商平台、跨境供应链整合、贸易风险管理、运输模式多样化、贸易产品升级、数字化处理等方面,将产品和服务融合到更大的外部应用场景,增强保险公司获客和营销渠道、场景触达,推动业务品种的创新。

周延礼认为,移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让金融服务随手可得。下一步,还将加大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的研发力度,将其服务于财富管理、保险资管等领域,更好实现保值增值,此外还有第三方理财、居民和企业财富管理等,创造更好的科技赋能。

周延礼强调,规范引领保险科技持续健康发展也是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和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要规范技术创新应用,引导保险科技正向发展;二是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保险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要强化金融信息保护,依法推进保险科技发展;四是要加强监督科技建设,防范金融风险。

图为李伟

李伟:守正创新,营造健康可持续的金融科技新生态

李伟表示,近年来,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在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引入新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平衡好安全和发展关系,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前,金融科技创新面临三个新的形势。第一,创新速度更快。金融科技的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业、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第二,金融消费者对于便捷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风险隐患更大、更多。不同金融业务相互关联渗透,使得金融风险传输速度指数级增长。

在此情况下,金融监管要把握好方法和尺度,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统筹协调、刚柔并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李伟提出,中国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之路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持牌经营,二是坚持依法合规,三是坚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基于以上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创新金融体系。李伟从以下方面,重点强调了中国人民银行为营造守正、普惠、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所做的工作:一是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探索更具符合中国特色和中国国情的创新监管框架;二是构建金融创新安全防线,打造涵盖行业监管、社会监督、协会自律、机构自治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四道防线;三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四是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实现监管规则的形式化、数字化、程序化,提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李伟表示,当前金融科技蓬勃活跃、金融高质量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快善金融框架和体系,与各方携手构建监管包容审慎、创新守正高效、服务便捷普惠的金融科技发展格局,营造健康可持续金融科技新生态。

图为王彦

王彦: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创新 引领行业发展

王彦介绍,瑞银集团致力于为全球的高净值人士、企业机构客户和瑞士的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瑞银是一个超过150年历史的银行,非常重视创新和数字化,并在这两个领域大力投资,近几年将全球营收的10%投入到科技创新中,这个数字在未来的几年还有增大的可能。

瑞银在伦敦和新加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并且瑞银无锡业务的发展中心已经开发出三款机器人,把中后台员工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同时,还在尝试区块链分布账户技术,允许各个不同的交易方分享、分析安全的交易数据,以解决原生业务在商业模式上的周期痛点,有效节约成本,并为新一代业务流程奠定基础。

王彦强调,瑞银作为财富管理公司,客户的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瑞银大数据公司引进了很多新技术,如量化市场研究、数字技术分析、数据科学、地理空间分析、合同的成本技术。瑞银上海的大数据团队利用卫星图像处理和互联网查询等技术,实现了对与影响上市公司业绩有直接关联的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

同时,科技提升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体验。内部体验表现为员工能力得到提升,瑞银在中国建立领学工作平台,在合规的前提下,员工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员工一起工作、学习,通过项目运作了解整个业务线,了解到不同的市场。外部体验表现为客户体验,瑞银上海团队开发了一个交互机器人,机器人通过智能识别内外客户的谈话信息,连接到硬件的后台量化产品,客户和个人能及时准确地接收到交易和市场的信息。

在中国除了业务解决方案中心,瑞银还有瑞士银行、瑞银证券、瑞银资管,瑞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王彦相信,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创新,投资于科技,投资于人才,就能站在行业前列。

 

主题论坛一:大型金融机构转型:变革与布局

主题论坛一聚焦“大型金融机构转型:变革与布局”,邀请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谷伟,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雷鸣,上海基煜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创始人王翔发表演讲。

图为谷伟

谷伟在演讲中表示,当前技术的快速成熟和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保险产品设计、风险控制、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科技对保险的改变,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助推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在会场上,谷伟分享了大型保险金融集团在实施金融科技战略布局的三点感受。一是金融科技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且体制机制、人才、技术的联合创新;二是技术创新是一个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要以资源和资本为纽带,打造保险行业主体、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和产业资本共同协作的保险生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三是尊重科学规律、科学创新,以客户为中心,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开放包容的过程中健康发展。谷伟表示,人保金融希望在各位同仁们支持下,与所有保险主体一道,共同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国领先、有自主能力的保险科技新产业、新生态。

图为雷鸣

雷鸣从新技术、新金融和新生态三个方面出发,对大型金融机构转型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雷鸣指出,当前多项重量级技术应用同时进入成熟期,未来还有几项技术值得更大关注:一是物联网,二是边缘计算,三是量子计算。科技带来最大的变革是改变了人和人、人和机构的接触方式,从而改变了未来所有社会群体组成的生态。雷鸣表示,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会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了这些社会问题,就有可能成为革命性的技术。对于金融和科技的关系,他认为科技对金融是一个杠杆,金融对科技也是一个杠杆,两个杠杆加起来一定需要有监管。有了监管才是稳定三角,否则就会越走越快,最后一定会“摔跤”。雷鸣强调,未来金融科技对所有人和业务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潜力无限。

图为王翔

王翔认为,在全球的前50资管机构中,没有出现中国资管机构,这与中国的经济体量是不匹配的,资管行业的想象空间仍然很大。总体来说,中国资管行业发展中,目前有两个阶段,一是去除刚兑、二是去除资金池。在这样的背景下,资管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管理半径有多大?如何提升投研效率?如何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把风控做起来?王翔表示,基煜基金“基构通”所提供的服务,是希望在开户、交易、风控、投后等几个方面为资管机构的基础设施赋能,提供稳定安全的服务,提升资管机构的效率,为中国资管行业的未来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主题论坛二: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成长与创新

主题论坛二关注“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成长与创新”,网商银行副行长、CIO唐家才,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政纲,上海栈略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戈杰,Tribe Capital联合创始人、合伙人,Carta董事会成员Arjun Sethi发表演讲,分享了经验。论坛二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主持。

图为唐家才

唐家才介绍,网商银行2015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坚持“网商银行无微不至”,即面向小微企业客群服务,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唐家才指出,当前小微企业目前融资缺口是13万亿,其中面临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大概占41%,在征信系统里的小微企业有350万家,所以县域的小微发展潜能是巨大的。网商银行希望跟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当地金融机构的线下服务能力,可以触达客户、调研客户风险情况,再结合线上风控的判断,提供给客户更好的服务,同时可以信息共享、独立风控、风险自担。唐家才表示,网商银行希望促进1900家涉农县域的经济合作,促进1亿人的就业,同时希望金融同业形成共赢合作的态势。

图为刘戈杰

刘戈杰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服务需求扩大、医保筹资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医保基金支付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栈略数据所专长的正好是健康险风控领域,从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角度,数据驱动助力保险支付方(包括医保机构及商业保险公司)核保核赔、自动化理算,降低欺诈风险,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进而实现个性化定价和产品设计,持续为健康险赋能。刘戈杰介绍,除了为保险机构提供保险反欺诈服务、保险风控模型之外,栈略数据的合作更多深入到具体业务流程当中:如提供报案、录入、理算、风控自动化全流程的健康险后端服务。基于进化型机器学习、知识图谱两大核心技术,打通产品设计、核保、理赔、客服等运营环节,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联合动态风控,为产品设计、合理化定价、精细化运营提供数字化赋能。

图为彭政纲

彭政纲指出,金融行业的信息化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金融机构作为市场主体一直在进行“军备竞赛”,不断采用新技术和互联网化,而监管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不能及时发现被监管对象的违规问题。他认为,监管中有中国最权威、最齐全的数据,但是数据之间不互通,并且监管人员数量特别是懂技术的监管人员相对少。彭政纲认为,监管技术的相对落后,会对金融创新形成障碍。国外使用比较多的监管沙盒,是只要不超过限定的范围就可以,这就是鼓励创新的做法。彭政纲认为,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是可以将大部分的创新在事前、事中纳入有效监管。总体来讲,行业在向前发展的时候,监管也需要升级自己的“装备”,来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图为Arjun Sethi

Arjun Sethi首先介绍了Tribe Capital的投资理念,他表示,他们对于项目核心关注的点是量化的数据,对于团队、想法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市场数据的检验,来看是否迎合市场,数据是不会撒谎的。Arjun Sethi还介绍了Carta的模式,他说,腾讯、Facebook等科技公司一直在致力于建立一个网络;Carta也是一个具有强网络效应的平台,Carta帮助科技公司从早期投资开始,提供股权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提高员工、公司、投资人等几方之间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交易摩擦及股权发行的成本。目前,已经有一万四千多家公司在Carta的平台上,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平台后,Carta会形成一个全球化地网络,这是Carta希望能够贡献价值的地方。

 

主题论坛三:金融与科技协同发展

主题论坛三上,上海冰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顾凌云,KKR投资集团执行董事许康,虎博科技创始人、CEO陈烨,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侯福宁,微软加速器·北亚地区CEO兼董事总经理周健就“金融与科技协同发展”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三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刘碧波主持。

图为顾凌云

顾凌云认为,金融科技不等于科技金融,前者不需要牌照,而后者是一定需要牌照的,但二者都需要被监管。顾凌云指出有三件事情造就了中国第一波金融科技热潮: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人口红利,三是中国加入WTO。2014年前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对to b软件的需求逐渐旺盛,再加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的中国监管,这三者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今天的金融科技风口。顾凌云进一步分析指出,信贷行业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平台的风起云涌,二是对数据的渴求,三是对技术的渴求,其中对技术的渴求要求我们不仅要规范金融产品,对用户隐私也要有保护。而消费金融也有三段论:流量、资本和风控,如果一家机构能做好其中两件或以上,这就是一家成功的消费金融公司。对于监管,顾凌云表示,中国的监管更多需要的是走上市实质监管而不是条文监管。

图为许康

许康介绍,KKR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成立于1976年。从创立至今,KKR投资的年化内部收益率维持在26%左右。当前,KKR在全球范围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美金。自2005年进入亚洲市场,迄今为止在中国投资了已超过50亿美金,并在北京上海香港设有办事处。KKR在全球范围之内,布局了非常多的金融及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信贷、保险、支付等业务均有涉及。许康表示,中国央行对于金融科技行业的引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推进了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在风控能力上不断加强,业务合规性有很大提升,在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部分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可能仍然是一个被低估的状态,具备投资价值。此外,许康认为,在保险科技和供应链金融的赛道中的一些细分领域,涌现出相当多的优质公司,通过科技结合金融创新,赋能传统行业,能够显著创造价值、提升效率。最后,从投资人的角度,他希望金融科技生态能够由投资人、创业者、企业家、持牌机构及监管机构共同维护。

图为陈烨

陈烨表示,人工智能目前有很多都是基于统计的,包括云识别、搜索、云处理等,机器自己的路径可能比人学得更快。虎博科技在金融领域中,致力于技术沉淀积累,以更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我国金融行业的产业升级,为金融改革提效。陈烨指出可以从三个应用场景切入,一是抵消信息不对称性;二是降低有效的成本,重复性的工作用技术取代;三是通过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普惠大众。虎博希望核心技术能为用户和客户带来实际的价值。在客户效益、决策效率等方面赋能更多的金融机构,对此可分为三个类别,一是核心技术能力输出给客户,二是作为将核心产品赋能给机构,三是以产品模块构建的数据中台方便机构的选择。虽然虎博公司客户有银行、保险、政府央企等,陈烨希望未来同样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能辐射蔓延到更广的用户中去。

图为侯福宁

侯福宁董事长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主题论坛三——“金融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各项议程,并在演讲中深刻阐述了金融和科技的关系,他认为金融和科技是一种协同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是合作和同步发展的关系;金融在支持科技发展的同时,科技也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侯董事长回顾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指出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金融和科技协同发展的历史,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的完善,将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问世,尤其是上海科创板的设立,必将为优质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

谈到金融和科技协同发展的未来,侯董事长认为,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从引进消化吸收向集成创新、原始创新转化,金融和科技的协同发展,也将与时俱进,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出现新的变化,协同发展的领域会更加宽泛,参与主体会更加多元,协同发展会更有针对性,将从产融结合走向产业、科技和金融相结合。演讲中,侯董事长过去几年我行在科创金融领域开展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交流和阐述。

图为周健

周健谈到,微软在为各行各业做数字化转型包括金融行业。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全世界金融机构都在思考如何利用技术提升客户体验。以银行业为例,周健指出,银行里有非常多的场景可以利用技术科技,让客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监管合规,风控反欺诈。科技给创新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很多挑战。例如文化的挑战,金融涉及大量的教育,不容出错,所以银行业的文化非常小心翼翼。但同时也需要新的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科技赋能金融行业还涉及到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如何去反欺诈、去防范风险,都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此外,还有数据的使用权、拥有权以及用户隐私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周健表示,银行要创新,有三方面非常关键:了解客户各方面的需求、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提供银行的决策层深刻的洞察,即作为银行管理层,面对客户需求,可以利用技术实现,就实现了创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