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新冠疫情之下,举国上下关注的是小微企业资金链可能断裂的问题,政府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帮扶小微企业的政策。另一个群体中却由于没有出现“西贝”式“救救小微”的呐喊,就被选择性地忽视了:部分资金链正在陷入断裂的家庭和个体。这些群体中部分是属于正常情况下也无法进行足够产出把自己养活得很好的穷人,属于政府需要救济的对象;但部分则属于灵活就业者,这些人在正常情况下无需救助,自己可以活得很好,但在疫情期间由于没有收入来源需要一些周转资金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疫情结束后完全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这些人可能是我们在上班路上遇见的旧经济时代卖早点的小商小贩,也可能是新经济时代追求个人“灵魂自由”的普通创业者。

有些固定工作的朋友们,吐槽这个月的工资减少了。而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尴尬是:完全是靠天吃饭,疫情下没法揽活,没有收入来源,靠什么还房贷,靠什么吃穿用度。由于不隶属于任何一家机构,当下对于小微企业的救助福利很难被这类“灵活就业者”享受到。而这一群体,现在本该是消费金融行业的重点服务对象,过去也确实是消费金融的主体客户。这些本来得到重点服务的客户正陷入告贷无门的困境,成为消费金融红海中飘荡的孤岛,部分正规发展的消费金融机构正在这一轮疫情中陷入停摆。

按道理,新冠疫情将引爆我国数字经济的又一发展高潮,在线教育和在线游戏在疫情期间持续火爆。大量在线教育企业、SaaS概念股、云服务概念股等在阴霾密布的1-2月份资本市场接连大涨。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消费金融行业不应当抓住机遇、逆势发展,培养自己的线上客群么?但遗憾的是当下停摆的不仅仅有传统的线下消费金融,也还有新兴的线上消费金融。唯一火爆的恰恰是政府一直试图取缔但死而不僵的诸如714高炮等超利贷。疫情期间消费金融行业正在陷入合规供给的相对不足,以及普通消费者对于信贷需求更加旺盛的困局,而中间的市场空白正在被一些违规放贷机构填补。

合规发展的消费金融机构之所以无所作为,乃是因为无力可为,疫情冲击下其自身也陷入发展的泥淖。依靠线下获客的机构面临的问题是,疫情的爆发使得现场开发客户以及尽调工作的开展,几乎成为不可能。信贷资产开发能力急剧萎缩,贷后管理尤其难做,逾期和违约情况急剧恶化。对于这类消费金融机构而言,人均产能不足导致裁减线下团队成为必要选择,在疫情期间是要收缩而非扩张。

而依靠线上放贷的机构面临的问题是,尽管线上需求旺盛,但这种需求里面存在大量的恶意骗贷客户的行为。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的线上放贷部门依靠助贷合作,监管对于助贷合作的规范客观上防范了金融风险,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在客户下沉过程中“腿”和“手”的支撑。在响应疫情期间政府和监管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做到“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疫情期间因不便还款发生逾期的,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的要求的同时,放贷机构的贷后管理能力正在急剧下滑。大量本身抱着不还款目的的老赖借款人涌入线上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日益加剧,以至于“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的目标难以实现。

部分老赖正是利用疫情期间的特殊照拂政策肆意借贷,扰乱了整个消费金融借贷市场,合规发展的消费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困境日趋加剧。陈志武教授曾经利用清代1732—1895年间刑科题本中的近5千件命案记录,对民间借贷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在借贷纠纷引发的命案中,放贷人的死亡风险远大于借款人。这一发现对于旨在更多保护借款人的政策提出了一些质疑:出借人也需要得到保护,因为一旦借贷纠纷产生出借人可能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在当下,相关政策保护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借款人,是一种人道、正当、合理的做法,也得到了绝大多数持牌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充分体现了金融对于老百姓的支持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但问题是这种保护应该做到区分度,对于真正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在借贷关系上的照拂,应当与强化对于恶意逃废债群体的打击相结合,以保护合规放贷机构的正当利益。只有这样金融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的“雪中送炭”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当正规金融机构减少了对于客户开发的同时,我们看到一些714高炮们正在狂欢,抢占市场,刀口舔血。714高炮在2018年6月份P2P网贷出现大范围爆雷潮后迎来过一波发展高潮,当时大量平台都面临出借人续投率大幅度减少带来的出借资金紧张的问题,直到2019年央视315曝光。而当下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进入收尾期,诸如P2P 等部分非持牌机构由于备案无望、转型困难,已经开始放弃“阳光化”的努力,也开始与地下金融同流合污,共同收割借款人。疫情的出现使得持牌金融机构常规风控能力大大削弱,这又给了采取非常规风控的超利贷机构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的315延期了,但屡禁不止的超利贷显然不是仅仅靠一两次曝光就可以被震慑住的。在1928年初期,美国纽约州老百姓同样饱受高利贷之苦,该州司法部长为此提出一种请求,要求有更多的贷款人进入个人贷款业务领域。纽约州的司法部长是要鼓励更多人放高利贷吗?显然不是,这一请求的初衷恰恰是增加个人贷市场的参与主体数量,推动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与高利贷者做斗争。花旗银行是纽约市第一批就此做出反应的银行,专门成立了“个人贷款部”。当时的《纽约晚报》登载了一副漫画,标题是“钱袋子砸下来了”,内容是花旗银行出手,将一个很大的沙袋——个人贷款部——重重砸在肥胖的高利贷贩子头上,疼得他哇哇直叫。在举国上下力推持牌金融机构做普惠金融的当下,广大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是时候该“有所作为”,通过线上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服务将那些被高利贷贩子包围的客群拯救出来,善莫大焉。但这里显然需要政府给予更为有力的支持。疫情期间政府可以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贴息贷款,可以给居民发放消费券,为什么不能支持消费金融企业对于弱势自然人推出贴息甚至免息贷款呢?

我们期待在疫情期间,不仅仅有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器作用的小微企业的“雪中送炭”,还有对新的经济结构下相对独立的个人的“雪中送炭”。只有给予持牌金融机构合规发展消费金融的必要政策支持,强化合规消费金融从业机构保障自身作为债权人利益的能力,才能解决当下合规消费金融供给上的”短缺“,变危机为机遇,促使我国消费金融良币驱逐劣币,消费信贷的借款人得到真正物美价廉的金融服务。

作者陈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