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瑞幸咖啡成了浑水做空的对象,为了炒作高增长的资本概念,虚假交易22亿;对于这套烧钱跑马圈地、快速做大的打法,很多人将小蓝杯跟早已埋入黄土的小黄车ofo联想到一起。而基于瑞幸和ofo,我看到更多是消费金融客户——捧着小蓝杯、骑着小黄车的普通人的“人性”画像。真正要做好消费金融,无疑就是要面向这些普通人,做好“人性”这道算术题。

01 瑞幸的羊毛还能薅吗

瑞幸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国民喜欢薅羊毛的趣味。瑞幸画的大饼很大,中国每年人均咖啡消费量只有4杯左右,与欧洲的750杯、美国的400杯、日、韩及中国香港的200杯有很大的差距,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瑞幸就是要培养中国人的咖啡消费习惯,至于为什么遍布全国的星巴克、costa们为什么没有成功?瑞幸认识还是咖啡太贵了,要培养国人咖啡消费的习惯很简单,就是买一赠一;星巴克的品牌美誉度再高,也敌不过买一赠一的便宜。

在瑞幸股价当日狂跌的75%的当天,瑞幸则迎来了单日销售的新高峰,因为太多人担心明天自己手上的瑞幸代金券就再不能用了。至于,瑞幸,明天它不在了,还有星巴克,还有太平洋,还有自己手上的速溶咖啡袋。考虑到瑞幸针对的客群几乎就是写字楼里面的你跟我,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揭示出了大家试图遮掩住的人性。砸了几十个亿后,瑞幸很可悲地发现,花钱请喝咖啡的你我终究没有成为瑞幸的同路人。

02 ofo的99押金何时退还

相比较而言,ofo做的事情更加扎根国民现实诉求,没有妄图改变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而是对于自行车第一大国的中国引入了共享经济模式创新的积极尝试。ofo以一个相对简单纯粹的校园客群起步,共享单车也在高校校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构成了ofo向校园外输出以及后续大规模扩张的实验基础。

但是走出校园后,ofo的尴尬在于:社会上的人更为复杂,对于人性计算和防范的成本陡增。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天起,小黄车就跟乱停乱放联系在一起,还有就是各种人为的随意损坏、盗窃、改装等等,小黄车单辆车的购置成本是可控的,但无数小黄车的运营成本却又是一个无底洞。

这也是ofo资方早期在盘算投入一辆车几个月收回成本的计算中未曾考虑到的,由于人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ofo的商业模式也就彻底崩塌了,所有ofo的使用者对于ofo的记忆也仅仅是99元的押金何年何月能够退换,至于ofo的死与我何干。

03 互联网金融画的大饼

互联网金融在早期野蛮发展中,跟瑞幸、ofo一样,属于勾画做大饼的未来,不讲究能不能赚到钱,一方面利用普通老百姓的人性,给你提供高息收益,给你各种云里雾里的虚假增信让你买的踏实、买的放心,导致自身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

另一方面,疯狂找资产,摊大饼式的收购各种资产端、开发各种加盟商,无奈脆弱如花的风控能力下是坏账的激增。于是只好不断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无以为继。这固然是迎合了资本对于规模急剧扩张的欢心,但利用“人性”终究被“人性”所灭,规模以及业绩之外则是向自身商业模式的死亡一路狂奔。

无论最后做何等盖棺定论,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发展培养出了中国线上消费金融客群的基本盘,这种需求已经成为了真实的存在,也形成了线上获客及风控、贷后管理必要的数据积淀,跑出了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风控模型。但瑞幸还是ofo还是给当下的消费金融发展敲了警钟,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就是消费金融面对的真实客群,这些客群的“人性”特点在消费金融业务开展中仍然会遇到,而围绕“人性”的这道计算题值得消费金融机构认真对待。

04 消费金融公司的务实选择

值得庆幸的是,当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已经相对理性,不再走互金烧钱跑马圈地的旧有模式,越来越强调现实发展的持续性。对于2019年净亏损2亿的华融消金,3家股东拒绝增资,而盈利能力突出的招联消费金融,则是频频获得股东增资,赚钱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务实选择。

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在真正选择一些靠谱的技术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不再不计成本支出地切入市场、将盈利希望寄托在借款人虚无飘渺的“复贷率”,而是扎扎实实考虑如何将单位获客成本持续压缩、如何将信用风险把控能力提高、如何在合规基础上做好贷后管理。

然而金融的资金本身就是同质化的,借款人谈不上忠诚,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谨慎地将维系和这些并不忠诚的客户之间的关系。客群的不忠诚体现在老赖及赖账手段的层出不穷,高效率、低成本的斗智斗勇成为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的必备技能,这对于运营构成挑战;客群的不忠诚还体现在借款人的彼此观望,看到了周边人的逃废债,一个有道德约束感的借款人可能也会“理性”选择等一等,也许消费金融公司撑不住、倒闭了,就不用还钱了;这无关道德,只是人性。因此,打击逃废债一直是做消费金融运营成本的重要支出。尽管对于个别老赖的打击算经济帐并不合算,但如果不打击,“人性”影响下每个借款人都有可能会成为老赖大军中的一员。

诸如ofo走出校园的溃败经验也应当使得消费金融公司认识到人性约束下自身的能力圈范围。与产业链结合形成的场景闭环,是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在做或者在努力尝试去做的。场景闭环就好比个一个个封闭式管理的校园,校园里面的道德纪律约束了每个人人性中并不友好的那一面。然而场景闭环带来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业务成长性的不足,这就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克制自身“重规模”的欲望和冲动。

当然,走出场景外,面向各为广阔的普惠客群,也是每家消费金融机构的时代使命。这就需要政府充分重视消费金融在保障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价值,完善基础设施规则的制定,约束住不利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那一部分普通人的“人性”。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屠宰商、酿酒师、面包师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公众利益才制造出了丰富的商品,但他们需要通过满足别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自己的利益。任何一个商业模式成功的背后,实际上都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悉。

我曾经主持翻译过小贷鼻祖穆罕默德·尤努斯的《普惠金融改变世界》,书中尤努斯先生介绍了他在克服“人性”的经验:尽可能将每个借款人发展为格莱珉银行的存款人以及股东,让借款人代表进入董事会,形成 “借款人——存款人——股东”三位一体利益绑定的全新机制,从而实现了格莱珉银行高达99%的还款率。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在规划如何做大做强、提高金融支持消费需求扩容的方案的时候,在无休止地与老赖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是时候该认真做好“人性“这道算术题了。

作者陈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在《新京报》首发,为其约稿文章。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