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众所周知,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稳就业方面,小微企业更是功不可没。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和诸多挑战,特别是遭遇疫情重创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国内成产总值同比下降6.8%,大量的餐饮、住宿、娱乐等领域小微商户资金断链濒临破产,坊间流传:不开店心疼房租,开了店没客人心疼电费。

近年来,在多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普惠金融得以快速发展,普惠金融体系也逐步建立。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尽管普惠金融在我国获得较快发展,但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水平不一,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提供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偏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如工、农、中、建等几大银行,其业务里面天然带有普惠金融的业务;另一部分则是相对商业化的机构,如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型金融机构等。我国从2005年开始也引入普惠金融理念,但施行中进展不大,为什么我们当前的金融资源并不能做到普惠性呢?答案是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的长久存在,导致银行惠而不普、小贷普而不惠,严重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金融服务的好坏主要是控制风险的能力,控制风险首要就是掌握对称的信息,虽然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信息的透明化带来无尽好处,但农村客户群体的覆盖率暂时还是微乎其微,而各金融机构间信用数据难共享,这就为普惠金融发展埋下较大隐患。即使已经运行多年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未同互联网金融机构全线打通,数据无法有效互补共享,普惠金融终无法获得突破性进展。

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有望从根本上打破这一局面。此前除现金支付交易无法获取信息留存外,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信用卡等进行支付的相关交易数据均会留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等数据库中,各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积累的相关数据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提供可匹配用户诉求的金融服务。如果数字货币通过测试在全国进行推广使用,根据现行人民币管理原则,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与验证监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到数字货币后,直接面向社会,负责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服务。

数字货币的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实现可控匿名,只对央行披露交易数据,这对信息价值挖掘与消费者营私保护均大有裨益。在松耦合账户体系下,可要求代理投放机构每日将交易数据异步传输至央行,且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同时支持在线与离线并行的方式,那么真正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及支付的诉求,最终所有交易数据行为均能够汇总到央行,用于构建及丰富央行征信系统,随着交易量的逐步积累构建全民信用画像将“触手可及”。

“信息孤岛”的打破,将从根本环节清除普惠金融发展障碍,那一刻“普惠金融”的时代将真正到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