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供应链金融是产业模式升级的自然演化, 是“基于供应链管理场景”的颠覆传统 “基于金融而金融”的产业金融,是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的模式。

从宏观上看,供应链金融“源于产业利于产业“,在”产融结合、脱虚向实”推进之下,既利于引导资金走向实体经济、也利于金融监管、资产穿透,所以得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零售供应链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大趋势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从微观上看,供应链金融既实现了“以产带融,以融促产”的核心企业根本诉求 ,也满足金融机构降低风控成本、提高获客收益的追求。并且供应链的复杂场景同样给各色第三方专业服务留足了发展空间,满足各方需求。

正因为供应链金融有多样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条件,所以即便经历了诸多波折和挑战,仍然能够不断创新、高速增长。


(SCOR模型)

1、政策东风,助推供应链金融爆发就在当下

中长期来看,宏观政策因素决定了供应链金融发展整体格局。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供应链金融的黄金元年,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到2019年更是多个政策密集发布,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及银保监会28号文首提“产业链协同金融服务”等都鼓励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当下供应链金融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夜。

2、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促成本降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围。科技进步驱动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转型,数字化使供应链网络的升级同时,也为供应链金融的技术升级铺垫了基础。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数字化核心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流通;并且通过物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进行监控、溯源保证数据真实性。

未来无论是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平台都可以更便捷、更实时、更精准、更低成本地对接供应链数据验证贸易背景,有利于降低金融风控成本、提升风控效果。

3、供应链升级,金融需求升级

以数字化为引擎的新零售转型, 通过全渠道的融合和供应链的优化, 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新零售变革趋势下正在考验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对柔性化生产、拉动式配销、物流配送体系提出更高效要求的同时,也使核心企业供应链条的参与方成本不断增加,参与方必然对金融需求的也在增加

4、经济下行,倒逼财资管理强化,企业负担加重

在目前我国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融资成本的提高和信贷额度的趋紧,核心企业更加注重运用内部盈余资金,强化营运资本管理。

例如核心企业对外采购,避免现金流出、倾向产生应付款,促使形成新的负债,负债率上升,产业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突出。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链加长加粗,商业信用弱化,严重依赖银行信用,增加负债和融资成本。

此外,多数实业的投资回报率又低于金融市场无风险报酬收益率,开展泛金融业务对大企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通过金融服务,既满足了核心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和强化营运资本管理同时变现产业链的价值。

5、中小微企业市场痛点孕育巨大需求

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劳动就业,以及占据全国企业数量比例9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不到四成,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明显不匹配。

由于中小微企业缺乏抵押资产,经营数据不完整、财务报表容易造假,且中小微企业的真实信息获取难、核准难、溯源难等原因,银行很难有效进行风控,风控成本高,因此中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为了主业上升的需要,中小微企业融资多数时候也只能“富贵险中求”,通过成本高企的社会渠道融资。此外社会融资服务机构散、乱,对中小微企业稳定经营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早在2018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微型企业的数量总计达到了5600万,融资需求达 4.4万亿美元,融资缺口为1.9万亿美元,即接近12万亿元人民币。

供应链金融正好弥补了中小微企业年化融资成本8%-20%的空白,给予了中小微企业全新的融资工具,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背景下,使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的稳定资金,以及获得更快更好的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6、核心企业的出发点——“以融促产,以产带融”

"产业是根本,金融是手段,共赢是结果”——普华永道《产融2025:共生共赢,从容应变》

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战略布局、商业思维的变化。核心企业首先从服务自身产业出发,居于产业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打造供应链金融无论通过灵活运用金融授信提高下游销售端市场业绩, 提升市场竞争力,还是依托高信用优势广开门路获得廉价资金,保持供应链稳定性、优化产业链生态系统,都很好地通过金融抓手以融促产,提升主业的发展。

其次凭借其对产业深度控制力(强势地位、行业经验、行业风险把控),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充分发挥优势;以及金融资源多的优势(例如闲置的巨额银行授信额度、大量境内外的低成本资金),切入产业链各环节提供金融服务,都可以获取新利润增长点,实现以产带融。

7、资金端的出发点——降风险、增收益

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已经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多年,但近年来金融机构更逐步注重“金融+科技”双轮驱动,科技是产业金融升级的加速器。

金融科技赋能首先大大降低了验证贸易真实性的难度,结合核心企业的主营业务场景,利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各方以低成本高效率相互协作,得以克服传统信贷模式的弊端、更好地实现风险把控。

再次,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机构供给方,由于有核心企业的隐性背书,减少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获得高额的回报。同时通过供应链模式绑定核心企业和其产业链,可以批量获得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甚至多级长尾客户,向其提供融资服务、增值服务。

最后,由于近年国外做空事件以及更严格监管的要求,资产证券化对底层资产穿透也有更高要求。即使原始资料数量庞大,也要求不能抽查而要逐笔核查,那么以高度透明的供应链资产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将更便利于资金端的流动性补充、满足市场的需要。

8、满足多方需求,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空间巨大

“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克斯(J.K.Hicks)

供应链金融长远发展,必然要满足各参与方对成本和效率的要求,复杂的场景使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鼓励之下,越来越多的专业市场主体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竞争之中,包括供应链服务商(传统的物流企业、仓管企业和供应链公司),新兴的技术服务商(金融科技公司、ERP软件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电商平台(垂直行业B2B平台、其他有场景的电商)等。

供应链服务商案例

例如怡亚通、普洛斯、亿海蓝、福佑卡车、益邦控股、中外运、菜鸟网络等,这些在供应链各服务环节的优秀企业具有专业的仓储管理、物流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买卖双方的交易信息,正通过物流、仓储、采购、分销等服务建立的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

供应链管理企业链接品牌企业、传统经销商、零售商及终端消费者,实现供应链商业生态圈,真正做到“算得清、看得住、卖得掉”。

在存货为主的场景,如仓单质押授信模式中,仓储管理企业作为第三方监管具备优势,一直都是银行的良好合作伙伴,减少银行对仓储监管成本、分散风险。近年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质押物的实时线上监管,解决信息不对称、质押物监管困难等弊端,更扩大了存货融资的场景。

一些物流企业,特别是无车承运人(3PL)本身就是互联网交易平台,发挥上下游桥梁优势,打通供应链全信息链,拓展自身金融业务空间。这些企业掌握上下游信息流、资金流,让资产可控,甚至掌握每个商家的每个商品或服务,如发了多少货、收入多少货款,每个货物价值、收货地址等。

技术服务商案例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一方面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金融机构也正在迅速革新,金融机构正在技术和业务上进行变革。开放银行(OpenApi)、交易银行部、新供应链部门的设立,表明金融机构变得更具有开放性, 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和欢迎外部合作。

另一方面,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 “新引擎”,可以说是真正把金融科技的发展推上快车道。

虽然各大银行增加金融科技投入,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做的比较好的如金融壹账通、兴业数金等,都启动金融科技开放式的技术输出。但受制于同业竞争关系以及有赖于供应链金融庞大的市场,银行系以外,也为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了充裕的生存空间,诞生了一些优秀服务商,其中较成功的领头企业目前金融交易额甚至已超过千亿以上例如有产业背景的TCL简单汇、中企云链、例如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趣链、德方智链,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联易融、炼金台、泽金网、共赢链,软件开发为主的天阳,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动优势等等。

作者:BenLee,十多年从业经验,资深产品专家,曾在多个知名企业担任产品总监、产品经理职务,完成多个金融科技产品从0到1的搭建。金融专栏作者,讲师,华南理工大学MBA、中级金融经济师。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