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0年春,在疫情的突袭之下,各行各业都遭遇了一场重大的生存考验。对银行业而言,这也是一次外部环境对自身产品能力、运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的压力测试。但同时,风险往往也隐含着机遇,这次疫情加速了银行的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部分数字化能力领先的银行反而取得了积极性的成果。

事实上,银行在近几年来就逐渐开始了关于数字化转型、互联网银行、智能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开放银行、敏捷组织等创新理念和实践的探索,而在当下审视这些战略选择,已不再是从长计议、锦上添花的可选项,而是未来主导命运甚至生死攸关的必由之路。

但转型之路从来不易。诚如某大型股份行行长在3月里的一封公开信所言:“跟随客户走入新的生态场景,却发现自己才是陌生人;努力打造数字化经营能力,却发现基础设施的筋脉还不通畅;想要搭上科技变革的快车,却感觉组织进化速度还跟不上;想让组织更加轻盈,却发现文化的不够开放和包容让我们步履蹒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每一个银行业的有识之士都正在或应该开始思考:未来银行的形态和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具备什么样能力的银行才有可能在这股浪潮中脱颖而出、挺立潮头?如何重塑组织、技术、人才和产品,打造这些适应未来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否又有一个普适的评价标准?

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报告将为有远见的银行从业者提供一面透镜(OPTICS),这是一套针对未来银行的组织(Organization)、产品和服务(Product and Service)、技术(Technology)、信息(Information and Data)、人才(Caliber)、创新投入(Spend)等六大能力维度的评估体系。它将助力业界同仁认识当下,透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之路。

阅读原文:重磅首发 | 《透镜OPTICS:定义未来银行》

点击查看报告全文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