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后疫情时代,很多人为了家人尽可能减少上下班途中的暴露风险,开始合计着买辆代步出行的小汽车。小明到4S店看上一款车,但是全款一时凑不足,对工作人员说:我能凑个首付,给我办个车贷分期吧。办理车贷需要购买一份车贷险,工作人员经验颇丰,扫了一眼资料觉得问题不大,帮小明填写车贷险申请后,却遭到拒绝。

原来,近期车贷险的违约率飙升,为了控制风险,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对车贷相关业务的准入标准变得更为苛刻。

车贷险“刹车”

什么是车贷险?在用户购买新车或二手车需要办理贷款时,有资质的放贷方为了缓释自身业务所面临的风险,选择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由保险公司对该项贷款进行承保。可由借款人自己投保保证险,或由金融机构投保信用险。

近日,某保因车贷履约保证险业务的通过率极低引起大家的关注。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对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重大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经济下行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再加上收入的不稳定,造成客户还贷意愿普遍降低。经营汽车贷款的金融机构以及经营相关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在忙着进行业务调整,提高准入要求,压缩新增业务规模。网传某保险公司就在进行各分公司业务整改,有部分分公司彻底停业,全员催收。还未完全停业的分公司,核保通过率也降至一成。

车贷险“刹车”,让行业风险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购车和小镇市场的发展,让车贷业务的客户实现区域下沉和渠道下沉,客户资质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实际业务过程中,保险公司通常会会选择与第三方渠道公司合作,由渠道完成现场的资料收集及初步审核等操作,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渠道工作人员为客户办理车贷险业务时对资料的审核并不严谨,不乏资料造假、客户资质包装等情况。加之,疫情下客户的偿付能力普遍下移,风险便暴露出来,保险公司也深陷泥潭,“自身难保”。

防控风险,大势所趋

保险的本质是转移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工具,然而在现实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银行等资金方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则需要渠道平台机构反担保。

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疫情期间的经济下行,坏账率提高,同时银行放贷更加审慎,而合作的渠道平台为了生存下去不惜违规操作,保险公司受到了两端的挤压,下游渠道推送客户资质变差、渠道代偿能力不足,上游资金方提升准入要求、压缩业务规模。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对底层借款客户的资质进行充分评估与把握,单纯依赖渠道的反担保,在渠道代偿出现问题时,车贷业务的底层风险得到暴露,资金方则会进一步审慎管理业务,抬高准入门槛,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很多保险公司调低了业绩预期、加大催收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和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监管要求的合作机构提供的直接或变相增信服务。”该意见为保险公司等有担保资质的机构正名,避免了那些没有担保能力的渠道机构进入市场,造成风险的向上逐级传递。

车贷险业务的风险与经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传导性。如果不具备相应的风控能力,可能要面临严重的亏损。提供相关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必须要着力建立自身的风控能力,避免单纯依赖渠道的风控和反担保,毕竟一旦渠道偿付能力出问题,最终承担风险的将是保险公司自己。

诸盛管理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很多融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在从事车贷业务时,依赖渠道方的反担保的情况仍旧较为普遍,但保险公司及融担机构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行业的机会与挑战,开始着手进行业务转型和风控体系搭建,从数据运用、风险计量、智能系统搭建等方面入手,穿透至底层资产,对底层风险“真抓实干”。

结语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市场上瞬息万变,对经营车贷险的公司来说,夯实自身风控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