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金融业深化改革,国际巨头进入,科创板注册制会为本土券商带来怎样的竞争环境?金融科技应用愈加广泛,对监管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本土券商面临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近日,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华锐分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雷做客“金融科技在线大讲堂”,就上述问题带来了分享。本期活动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证券科技研究中心主办,未央网联合主办。以下整理自嘉宾分享实录:

监管现状:信息技术的风控与合规尤为重要

法规体系概览

我国证券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自律规则与行业标准五个层面组成。

2020年出台的证券期货行业相关法规目前已达到36个,接近2019年全年法规数量,行业监管明显趋严。当前,与券商信息化相关的主要法规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82号令)、《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46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152号令),同时,证监会于今年也成立了金融科技监管局,可以预见未来金融科技将是重点监管领域,行业使用信息技术需要更加注重风控、合规性。

监管处罚总结

整体上,2016年全年证券行业累计公布126张罚单,1.34亿罚没金额,50家机构被处罚,单笔处罚之最为4470.1万元。此外与反洗钱相关的罚单有21笔,金额总共596万。

从时间上看,处罚高峰通常为4、5、11、12月,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处罚的高峰期可能会顺延至6月之后。从监管机构来看,广东局、浙江局,上海局,江苏局出具罚单较多。证监会罚单数量少,但处罚金额最大,占2019年整个系统罚没金额的96.26%,处罚金额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局和四川局。从处罚对象来看,监管方既处罚经营机构,也处罚从业人员,对分支机构的处罚同样很多。处罚主要分布在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这主要是因为经纪业务人员众多,而投行业务过程复杂,影响较广、涉及金额重大。处罚方式非常多样,其中运用最多的是警示函与责令改正等,其中对机构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暂停业务。处罚理由主要为合规管理不足与内部管理问题。在高管中,营业部负责人被处罚最多,主要是因为营业部负责人处在一线,工作涉及众多事项。

处罚过程中的连带处罚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即员工犯错,相关领导、机构受连带责任。经纪业务仍是违规“重灾区”,代客操作、违规买卖股票等低级错误屡屡出现。

业务现状:技术投入稳步增长,但差距仍存

整体上,证券行业业务增速快,受政策影响大,周期性明显,2019年的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使证券公司显著受益。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前10大券商营收占比超过40%,净利润占比超过50%。一家券商在一个业务领域领先,也通常意味着在各方面处于一流。目前中国券商的组织架构基本按照牌照展开,这是近年券商“以客户为中心”组织架构转型困难的原因。全行业从业人员大约30万,IT工作人员占比大约为4%,近年来稳步增多。华泰证券多年以来将科技赋能做为公司发展战略, IT员工数量行业占比最多,超过10%,中信证券第二,接近7%。但总体来说,中国券商的IT投入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金融科技运用现状

对于券商,金融科技现在主要落地案例是所谓的“ABCD”,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其中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运用最为广泛,成功较多。而区块链典型可落地场景相对较少,有时候是 “为了用区块链而用区块链”。目前科技应用落地方式以外购为主,其中云计算也主要来源于私有云和行业云,除行情等领域外,公有云运用较少。

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现状

对于信息技术服务机构,近年来金融科技机构数量迅速增长,但总体来说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对于行业开发商而言,重要的区别是是否进入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信息技术服务商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经纪、风控、自营、资管、投行等等。技术角度看,分布式架构转型是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东方证券取得的成就已经向行业证明了分布式架构的巨大价值。当然,并非所有的业务都需要进行分布式转型,一些外围的辅助系统则暂时没有必要。

存在的问题:竞争格局快速变化,“技术债”还需恶补

首先是内部问题。经营导向需要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定位上,现阶段仍然缺少信息技术战略的明确定位;组织架构尚待优化;技术人员上,尽管券商处于所有行业的塔尖,但对IT人才的吸引力仍不如互联网;重视方向上,往往只注重前台,未与中后台形成合力;技术架构与数据治理上,目前还停留在有什么用什么的阶段,技术水平不高,数据分散,“技术债”还需要恶补。

外部问题同样存在。生态上,技术开发商与机构之间关系长期扭曲,金融机构能够选择的信息技术开发商太少。华锐推出的针对核心系统提供的技术方案大受欢迎,正是因为打破了固有局面,给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可选择信息技术开发商太少也造成行业系统同质化严重,很难差异化竞争。外围竞争上,野村、摩根史丹利等外资顶级券商进入中国市场,互联网公司、银行保险机构也在发力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监管上,监管水平、手段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法规制度需要完善。监管手段电子化程度不够,监管人员技术出身少。监管尺度上,由于国内的分业经营现状造成的尺度不一,也需要改进。

破局之道:构建核心竞争力,做出特色

展望未来,券商行业有五大发展趋势。

第一,中资/外资/合资三足鼎立,加剧市场竞争,有一批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券商会面临掉队、被收购,严重者甚至被接管。

第二,大投行时代开启。投行业务从承销通道式转变为保荐+跟投式,同时投行的业务与监管也将逐渐线上化、电子化。

第三,经纪业务方面,经纪业务比拼佣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营收占比逐年下滑,但经纪业务仍是券商的第二大甚至第一大收入来源。机构经纪快速发展,来自机构客户的收入逐步增加,因此盈利模式将从以佣金为主的前端收费盈利模式逐渐转化为以管理费、服务费为主的后端收费盈利模式;此外,零售业务将向财富管理转移。

第四,资管业务方面,2019年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定向资管业务收入,资管业务从提供通道转变为主动管理。投研能力、风控能力成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资管业务开始探寻投研、交易、销售等多业务、多产品协同,最终整合成完整的大资管平台。

第五,自营业务方面,自营业务由券商自己打理,真正体现了券商的投资、研究、风控等核心竞争力。

目前,从流通股持仓比例上看,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散户投资者占比下降,顶级外资机构进入,为各项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构经纪业务还有很大潜力,是中小券商的破局之道;财富管理仍然缺少投顾人才,对客户的服务需要更加精准;组织架构上,目前国际投行的组织分类明确,依据主要是围绕客户需求,但国内券商的分类仍然比较繁复,往往按具体业务细分,组织架构需要优化。

破局方法

从整体来看,破局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概括。券商可以发力的方向有国际化、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

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风险管理、投资交易、产品设计、研究分析与科技应用。而其来源为三大重要的护城河:牌照、人才、科技。因此,构建核心竞争力需要做好四件事。

第一,人员管理。目前许多机构人员流动性太高,这不利于企业成长。

第二,外脑。目前行业对业务赋能通常通过单纯软件项目的方式解决,比较孤立。未来需要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扩充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形式,比如通过外脑、咨询、课题研究、培训等予以补充。

第三,协同融合。信息技术、业务、风控、合规需要做到很好的融合,对于合作的技术提供商,需要做到协作共赢,选择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第四,金融科技。继续大力投入金融科技,促进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分布式架构转型。

券商如何做出特色?概括来说有三条道路:

第一,区域优势。部分区域券商可以深耕自己所在的区域市场,比如山东的中泰证券、江苏的东吴证券等。

第二,专业优势。券商可以大力发挥自己某些专长打造金融体系,比如天风的研究所、建投的投行等。

第三,综合优势。头部券商可以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向国际发展。比如中信“跻身亚太前列”的发展目标,就是头部券商基于自身及国际发展水平的一个务实战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