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 未央对话 | 银行家谈「创新」

未央对话 | 银行家谈「创新」

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银行服务形态产生了巨大变革。如何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未央网联合中国电子银行网共同发起“银行家谈创新”专题报道,并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机构,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疫情给银行带来的改变。

本期嘉宾张世杰,亿联银行科技研发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从事银行科技工作18年,具备国有大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科技管理和架构设计经验,对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有深刻洞察。

亿联银行科技研发部总经理 张世杰

近年来,金融科技领域快速发展,银行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数字化创新与转型进程。

在张世杰看来,银行业一直是各种新兴科技的率先采用者,金融科技在银行中的应用,可以总结为:科技赋能金融、金融赋能场景、场景赋能客户。

以大数据应用为例,亿联银行建设了“大数据服务基础平台”,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实时大屏展示、监控预警等业务功能,为经营决策、业务运营、智能营销、监管报送、风险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谈及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和路径选择话题时,张世杰认为,过往的成功商业模式,对企业战略和文化产生的影响根深蒂固,这些成功的思维模型在企业变革时,就会成为关键阻力。相对而言,民营银行没有历史的成功经验,也就没有创新的负担,直接面对的就是如何创造银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亿联银行作为一家以金融科技为战略的互联网银行,一直本着开放、共赢的态度与各个专业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放是生存之本。

亿联银行在具体合作中,最看重哪两种类型企业?建设开放银行的三个阶段又是什么?请您继续阅读下文。

记者: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在银行中的应用?亿联银行如何将金融科技运用到日常业务中?通过技术提升了贵行哪些能力?

张世杰:银行业态发展变化与持续的科技创新密不可分,银行业一直是各种新兴科技的率先采用者,我们以前讲电子化、信息化,现在讲数字化和智能化,金融科技逐渐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Bank4.0所讲“嵌入生活的智能银行服务”,其核心就是金融科技的力量。以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不断推动银行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变得更有生机,不再仅仅依附于某个具体金融产品,金融直接嵌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银行通过场景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和服务客户。

用一句话来总结金融科技在银行中的应用,就是科技赋能金融、金融赋能场景、场景赋能客户。

亿联银行作为东北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也是全国第四家获批线上信贷业务的互联网银行,是由中发金控、吉林三快 (美团点评)等优秀的民营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银行成立之初,我们就把握时代特征,确立了“数字银行,智慧生活”的战略定位和“打造普惠大众,赋能生活的智慧银行”的发展愿景,努力践行“微存、易贷”的普惠金融理念,以金融科技为依托,努力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程度,致力于建立数字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用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创新。

作为一家新型互联网银行,金融科技是亿联银行打造差异化服务的基础支撑,也建设开放银行的底层能力。亿联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具体可以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几个应用方面介绍。

人工智能方面,我们在机器学习、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技术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结合我行自身业务特点,建设了基于机器学习的AI平台,实现完整的算法管理和服务发布,即我行的智慧大脑,目前主要是应用于智能风控领域;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获客环节,在我行APP、微信银行等渠道上采用了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技术手段,结合客户开户、贷款申请等业务场景,实现快速精确的客户身份识别,排除欺诈风险;在智能客服领域,我行采用了NLP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以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实现了意图识别、情绪识别、语言识别、FAQ问答等先进功能;在客户语音交互方面,我行基于智能语音ASR、TTS等产品技术,开发了智能IVR服务全流程功能,覆盖了查询、咨询等业务场景,降低了人工客服的压力和成本。

大数据应用方面,我行结合自身实际业务场景,建设了“大数据服务基础平台”,整合了行内行外的数据资源,实现金融业务数据的多维度建模和数据指标统一管理。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实时大屏展示、监控预警等业务功能,为经营决策、业务运营、智能营销、监管报送、风险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大数据在智能风控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整合人行征信、三方征信和行内客户数据,实现风控决策统一的数据管理,达到风控的全面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多方面平衡。

云计算及分布式技术应用方面,我行建立了私有云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在资源整合、弹性伸缩等方面的优势。自2017年9月上线以来,提升IT资源交付效率150%以上,有效加快了信息系统的迭代上线速度,通过稳定的私有云提供服务,信息系统可用率达到99.9%以上。

另外,我行结合私有云、分布式、微服务等技术在核心交易系统实现跨地域分布式多活架构,可根据业务需求自动配置资源、快速部署应用,实现业务服务的全局多活、业务流量的负载均衡、业务数据的离散分布等。该技术应用项目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银保监会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人民银行科技发展三等奖,同时产出国家专利6项和软件著作权3项。

记者:您认为,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哪些主要挑战?转型路径应如何选择?民营银行又有哪些特殊的困难和挑战?

张世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要突破原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态,是要寻找颠覆式创新里面讲的“第二条增长曲线”。这个过程最大的挑战是思维模式的变化,要跳出过去成功的惯性思维。过去成功的商业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在整个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中,这些成功的思维模型在企业变革时就会成为关键阻力,每次社会经济出现巨大变革的时候,总有一个时代的企业落幕。相对而言,我们民营银行没有历史的成功经验,也就没有创新的负担,直接面对的就是如何创造银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聚焦差异化的业务定位。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包括国有行、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不同层级不同性质的银行,各种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全方位覆盖而又互补的作用。所以无论哪个类型的银行,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跟产业、跟生态结合,做出深度差异化的银行。要思考如何对银行现有模式进行垂直化整合,如何把银行的服务和效用嵌入到日常生活中;要思考和探索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更高效的合作模式;思考在全新银行业务模式下的获客经营策略等。

科技战略方面,要对金融科技有清晰的认知和战略规划,不盲信、不盲从。要围绕金融的本质开展数字化转型,用第一性原理的方式来思考问题,重新规划设计未来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思考如何创造全新的体验和价值,而不是简单把金融产品放在新的渠道上。能否转型成功,跟企业规模大小无关,而与银行自身对金融科技、信息技术、数字金融在金融企业运用的认知有关。具备足够的认知,加大力度谋篇布局,方可能成功。

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虽然面临着相似的外部环境,但自身能力和禀赋差异很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型银行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能力突围,而对于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而言,基础设施、组织、人才都可能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关键还是要找到自身的业务价值链,不可能面面俱到,集中资源聚焦突破。

记者:亿联银行是如何组建自身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张世杰: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一直是亿联银行战略重点,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质量方面我们都有很高的要求。在亿联银行,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人员占比达到50%以上。

人才来源方面,我们坚持多元化的人才体系建设思路,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专业IT公司、校园招聘都是我们获取人才的来源。同时,我行有一整套“选、用、育、留”的人才管理机制,行里也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序列,让大家具备完整的职业发展路径。正是这种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人才梯队,才能保障我行开放银行战略的落地实施。

记者:目前许多商业银行选择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形式开展业务,请问亿联银行是否有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会选择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合作?在选择此类合作伙伴中更看重哪些技术或资源?(获客、风控、服务)。

张世杰:作为一家以金融科技为战略的互联网银行,亿联银行与众多金融科技企业是深度合作的,我们一直本着开放、共赢的态度与各个专业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放是生存之本。

具体合作过程中,两种类型的企业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种是创新技术性企业,在特定的金融科技领域是行内翘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进一步细分的专业化领域。第二种是强生态的互联网企业,基于开放银行发展战略,我们会进行深入的战略合作,各自发挥优势。

我行除了与股东美团点评深度合作外,也与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2019年8月亿联银行与京东数科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4月亿联银行与度小满、百度云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大家在业务拓展和金融科技应用等更多领域展开合作。

记者:很多人提到疫情将加速银行的数字化进程,请问疫情给亿联银行带来哪些影响?亿联银行是如何应对疫情的?就商业银行而言,您如何评价金融科技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

张世杰:疫情的发展变化确实对银行业数字化进程起到了推进作用,至少是在认知层面有明显的变化。大家广为讨论“非接触”的银行服务,我认为亿联银行从诞生之日起,从事的就是“非接触”银行业务,我们全部业务量的99%都是来自于互联网,借助各种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完成业务处理。疫情给全国人民的经济活动带来了影响,我行的业务发展也面临了一些挑战,但长期来看社会整体金融服务需求仍是增长的趋势,亿联银行非常有信心能够抓住每一次发展的契机。

疫情爆发后,我行第一时间(1月27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启动“非接触”宣传,推文介绍可线上办理的业务种类和必须临柜办理的业务,引导客户通过线上办理;2月4日,我行第一批采购捐赠物资到位,包括从乌克兰、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采购的1000套防护服、8万个口罩,价值150万元,物资到位后即刻捐赠给我省长春市、松原市的疫情防控中心、医院、一线公安干警和团省委的青年志愿者等物资急缺人群;2月27日,我行推出亿联易贷(天使贷)产品助力白衣天使,在吉林省内工作的医护人员可使用“亿联易贷”进行贷款,享受专属优惠;2月27日我行推出了“云端营业厅”,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服务新窗口,由专业持证客户经理为客户进行在线金融服务咨询和交易帮助。

另外,我行针对疫情影响和客群情况,制定了专项政策,通过延期还款、减免罚息、展期续贷等政策手段帮助个人客户、小企业主共渡难关。行内也在董事长的带领下自愿捐款,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各种金融科技手段对于经营活动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对客服务,还是银行的自身的经营活动、日常办公,无不是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的,疫情期间我行大部分客户的业务都是能够通过线上渠道正常办理的。银行内部,我行迅速启动了远程办公模式,通过VPN和远程桌面等技术手段恢复到工作状态,线上会议系统的应用使得工作协同无缝衔接。所以,金融科技的全面应用和提前布局,让疫情对商业银行本身的经营活动和实际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些银行也最终都会成为金融科技的受益者。

记者:未来亿联银行在数字金融方面有哪些战略规划?

张世杰:亿联银行定位是数字化的互联网银行,生态化、场景化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在实现路径上,亿联银行将开放银行建设分为“连接”、“开放”及“生态”三个阶段。

“连接”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基础能力建设,将亿联银行的金融服务通过API、SDK等方式输出给场景方。基于此,亿联银行搭建了SMART.架构,组装并输出存款、贷款、支付、风控等产品与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场景化。

在“开放”阶段,亿联银行将自身从单纯提供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进化为“中介”,在既有的业务体系和系统架构基础上通过输出技术解决方案和金融解决方案,连接多个服务消费方和服务提供方。开放连接架构能够实现科技、金融、场景、服务、用户、监管等多参与主体的连接,服务提供方与亿联银行连接后通过金融服务融合实现业务能力倍增,倍增后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消费方进行整合,最终通过服务消费方为终端用户提供场景化的金融服务。

目前亿联银行开放银行建设正在从“连接”阶段向“开放”阶段过渡,当银行所连接的用户、金融服务提供方、技术提供方,以及来自其他领域的各类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时,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闭环将打通,金融与社交、电商、生活服务等场景将无缝融合,自由、开放、共享、共赢的开放银行“生态”也将形成,最终实现亿联银行的“数字银行,智慧生活”的战略构想。

请用微信扫描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