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08年9月15日凌晨1点,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成为世界金融史上的「至暗时刻」。

一直到今天,人们还用「雷曼时刻」这个词形容一场金融海啸或危机中的关键性事件。

在那一场危机之后,不只是「雷曼」两个字有了不同的含义,这场因「次贷」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之后的十几年里,人人谈「次贷」而色变。

以至于在中国市场上,当新金融版图不断扩张,服务于更多以往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将措辞替换为「长尾人群」、「普惠金融」。

但次贷市场的存在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不会因为措辞的替换有任何改变。尤其是近年来,在消费金融的发展大潮之下,伴随着服务不断下沉,大量风险事件出现、行业「共债」攀升,许多人开始担忧国内市场是否同样会出现「次贷危机」。

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前瞻预警呢?

最近,麻袋研究院出版了一本关于这一市场的报告《中国消费金融次贷报告——次贷危机的中国镜鉴》。这本书梳理了次贷市场在中国的源起、发展以及现状,也参考了国外市场遭遇消费金融类次贷危机时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以分析国内市场的次贷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无论这个市场未来将走向何处,对于我们而言,眼下要做的第一步是摘下「有色眼镜」、正视它的存在。

1. 次贷人群都是「老赖」吗?

开宗明义,广义的次级贷款,是指贷款机构向收入较低、信用较差的人发放的贷款,简称次贷。而书中研究的次贷,专指向次贷人群发放的消费信用贷款。

这里的次贷人群是指具有信贷需求且具备一定还款能力,但在现有的市场贷款利率条件下,较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获得贷款服务的成年人。

如果参考征信更加完善的美国市场,其人群划分可能更加直观。

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贷款市场将客户划分为三类,分别为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次优级贷款市场(alternative -A)以及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次级贷款市场客户大多缺乏信用资质或信用记录,对应fico信用分在620分以下。

根据书中统计,次贷人群在国内约有6亿规模。

换言之,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群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作视其市场需求而不顾,这也是过去几年消费金融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基础庞大、需求旺盛。

科技进步扩大了服务的边界,使得更多次贷人群获得消费信贷服务,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更加便利的服务,很容易导致一些自控能力不强的次贷人群过度消费,无力偿还借贷本息,最终陷入财务困境。

此外,科技进步也使得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是现金贷的崛起,「714」高炮、超利贷、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出现使得这个群体常常被贴上「老赖」的标签,而整个行业也常常与暴利、欺骗等紧密关联在一起。

但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麻袋研究院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8年3月的数据为我们详细描绘了国内次贷人群的用户画像。

该协会会员单位(主要是P2P网贷平台)共享数据中个人信贷人均授信额度为2.7万元,人均授信余额为1.79万元。

多头借贷方面,75%的次贷人群只在一家平台成功获得贷款,95.4%的借款人借款平台不超过3家,98.8%的次贷人群使用的借款平台不超过5家。换言之,次贷人群存在多头借贷(在2个及以上平台阶段)的占比约为四分之一(24.6%)。

而在逾期情况方面,报告指出,次贷用户只在一个平台获得借款时,平均逾期率为5.24%。

可以看到,该行业的人均授信金额和授信余额都较低,多头借贷与逾期表现整体可控,主要原因可能是这群客户收入来源不稳定,各家消费金融机构都给予授信额度比较谨慎。

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使用的借款平台数量与逾期表现高度相关,数据显示在5个以上平台获得借款时,逾期率为12.8%,复合增长率高达19.56%。换言之,「多头借贷」才是「老赖」最显著的标签之一,而非「次贷」。

2. 中国会有次贷危机吗?

次贷人群的特征决定了其本身的风险较高,而伴随着近两年宏观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监管收紧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次贷市场的风险问题开始被更多人关注——次贷危机会在国内上演吗?

「危」与「机」总是要从不同维度来看。

如果仅从体量上看,次贷市场在国内的规模,无论是绝对数值还是相对占比,都还远无法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压舱石」业务相提并论。

书中也对此进行了测算 ,根据2018年央行统计及行业公开数据,经过计算,国内市场广义的次级贷款规模约为6.52万亿(包括P2P网贷、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居民经营性次级贷款、银行次贷余额),其中狭义次贷规模约为3.28万亿(不含居民经营性次级贷款),而整个中国居民贷款规模为49.6万亿元。次贷规模占总信贷规模的比例为6.6%至13.15%。

作者认为,这对我国总人口42.86%的次贷人群的信贷服务依然严重不足。

不过如果从风险传导机制与风险积聚趋势来看,次贷违约风险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助贷等各种途径最终传导到商业银行,虽然其规模占比不高,但次贷大规模违约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可忽视。

比如现在如火如荼的助贷业务,仅以上市公司口径来看,头部公司的机构资金占比都已经超过90%,合作资金方有几十甚至上百家,杠杆率可能达到10倍甚至以上。当然,还有数量更加庞大的非上市公司群体也在从事着同样的业务。

如果平台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所偏差或者遭遇「黑天鹅」事件,一些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的合作机构将首当其冲。

这或许也是疫情发生之后,在最新公布的一季报中,各家公司都开始采用ASC 326准则(CECL Model)评估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以往上市公司仅需要披露扣除信用风险后的收入情况,新准则要求公司在每一笔业务发生时,按照金融工具整个资产寿命期限评估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和减值可能,成为会计报表中的一笔「费用」,并在业务发生第一天从利润中全额扣除,为投资人、合作机构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风险准备机制。

除了产业内的传导机制之外,金融风险容易积聚,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除次贷以外的消费信贷、房贷、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不良也会上升,诸多不良因子叠加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就容易引发经济危机。

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信贷余额/GDP)在一枝独秀快速增长,已经接近日本、欧元区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但是目前的增长趋势依然较快,没有看到放缓的趋势。

尤其是部分客户通过信用贷来维持房贷。而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有所增加,一旦房价下跌,就会导致部分炒房客户的房产投资出现亏损,从而引发断供、触发银行债务违约危机。房贷一旦出现大面积违约,对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影响就难以估量。

3. 他山之石

当然,眼下次贷市场还面临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调整。

从2016年开始,校园贷、P2P等行业相继遭遇严厉整治;2017年,141号文(即《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发,成为迄今为止对于「现金贷」乃至次级贷款作为严格的政策限制,导致高速无序增长的中国次贷市场全面进入边整治边发展阶段。

无可否认的是,尽管经历了严厉整治,国内次贷市场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书中主要将其归纳为五点,分别是:砍头息、暴利催收、立案难、上征信与查征信难以及非法放贷,这里不在一一展开。但这些行为都使得金融风险进一步积聚,不断将行业推向「悬崖」边。

事实上,放眼全球借贷行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并非是中国独有。在二战后,日本也曾经历过「消金三恶」(高利率、多头借贷、暴利催收)泛滥的阶段。

20世界5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经济蓬勃发展,消费信贷需求高速增长。但由于法律的缺位,贷金业务并没有门槛,大量民间资本开始涌入掘金,但野蛮生长的贷金业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从1983年开始,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进行规范,并对存量问题进行整治。尤其是《贷金业规制法》明确了贷金业的定义与范围,并通过设立一系列门槛而使得其进入监管视线。

到2001年,日本正式建立起以金融厅为核心、日本银行和存款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地方财务局等受托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日本于2003年出台《地下金融对策法》,2006年以后分四个阶段对《贷金业规制法》进行了重大修订。

截止到目前,日本贷金业通过顶层立法、监管部门以及协会的设立,严格执行借款总量限制、征信信息共享、利率上限设置等规定,使得行业平稳发展至今。

结合前述历史经验来看,作者认为,次贷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过度借贷,而消费金融业务征信信息共享是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关键。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小贷公司、P2P平台都能够已经接入百行征信甚至央行征信,这本身是行业进化的一种体现。

4. 结语

未来次贷在中国还将如何演变?

作者认为,其将经历一个从短期萎缩到中期稳步增长再到长期成为一个小众市场的过程。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至少还需要近一年时间才能将存量风险基本化解完毕,加上小贷杠杆限制尚未开放,P2P网贷转型也需要过渡期,因此次贷市场整体规模还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不过,伴随着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已经转型为助贷平台,比如前述360金融、乐信以及中腾信等,加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加,预计未来两年,次贷人群金融市场将会迎来新一轮机遇。

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居民收入增加,预计大量次贷人群将会变成非次贷人群,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次贷人群数量也将在这期间大幅减少,次贷市场规模也会慢慢萎缩。

正如管理大师 Peter Drucker 所说: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improve it.

中国过去这一轮消费金融的崛起依赖于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引发了一些负面事件,但其特征决定了我们能够彻底地掌握和了解它,因此只要我们愿意正视这个市场,终究它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这本报告已在当当、淘宝、京东等电商渠道上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去购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