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年初以来的疫情让产业数字化彻底「破圈」,如何「重塑增长」更是成为企业生命攸关的一大话题。

从「健康码」到「消费券」,从互联网医疗到电子政务,线上化与数字化成为各行各业从疫情中突围的关键。

产业数字化上一次受到如此关注还是在2018年,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调整组织战略与业务方向,完成了一次「转轨」。

那一年,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腾讯成立了面向B端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负责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等行业解决方案,整个服务从消费转向产业互联网。

而原本作为京东在金融科技领域关键落子的「京东金融」则正式品牌升级为「京东数科」,除了数字金融业务之外,还推出了智能城市、数字营销、智能机器人等业务,也是巨头中最早将相关业务独立的一家。

也是基于其特殊的定位和思路,在过去几年的产业数字化的浪潮之中,京东数科的「升维」之路显得颇具代表性。

尽管对于许多人而言,还是更熟悉它之前的名字——京东金融,由京东孵化的金融板块独立而来。

但在「后疫情时代」,站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新的节点上,我们可能要重新认识一下这家公司。随着其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甚至「朋友圈」的扩容——从金融机构到更多样化的产业各方再到智能城市,都证明了从「金融」到「数科」的升维与跃迁。

而这也正是京东数科之所以敢喊出——做合作伙伴「首席增长官」的底气所在。

1、「升维」之路

什么是「升维」?

日本作家细谷功在《高维度思考法》一书中提到,低维度的思考方式停留在手段、局部、具体的世界,是「下位概念」,而更高维度的思考方式通过手段-目的-手段、局部-整体-局部、抽象-具体-抽象这样的方式跨越「壁障」,是「上位概念」。

换言之,后者能以更高、更宽也更多元的视角审视全局,穿透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更根本和有效的解决方式。他强调,思维的转化大体上有三个要点:从存量到流量、从封闭体系到开放体系、从固定维度到可变维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升维」是一种思考方式,它适用于任何个人、公司和行业。但落脚到我们所关注的领域时,它其实更直接地反应在各公司的战略规划与执行上。

以前述京东数科为例,其在过去7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节点,而其在不同时间点所作出的决策和战略调整,都有着清晰的「升维」逻辑。

复盘来看,2013年京东金融的成立是第一个关键节点,这是其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在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这一年,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要不要做金融本身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要以何种方式做更是没有什么可参考的范本。

相比于当时更多公司选择的直接将基金、保险等标准化理财产品搬到线上的流量变现方式,京东数科先是上线了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两个月后又推出了「京东白条」;前者面向京东的供应商,后者面向消费者,迅速完成了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两大业务的布局。

参考细谷功的理论,这事实上就是京东从电商「流量」转向金融科技「能量」的过程。比许多流量平台更进一步的是,京东数科将电商平台的流量进一步转化为可量化的风控数据,依托海量的用户锻造金融科技能力,也为下一阶段的「升维」埋下了种子。

时间来到2015年,互联网金融站上风口,快速增长的交易规模使得其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现金奶牛」。

但在市场高歌猛进的这一年,京东金融开启了第一次战略转型——CEO陈生强宣布公司定位「金融科技」,将数字金融板块积淀的能力对外输出给更多的金融机构。

回头去看,这也是新金融市场的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蚂蚁金服宣布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将计划将在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升级;网商、微众银行获批后,试水「开放银行」模式,从C端服务向B端的转型成为当时许多新金融巨头的共同选择。

这也印证了「升维」的第二个关键词,从封闭体系到开放体系。如果说此前的业务还是金融的逻辑——资本规模和杠杆率决定了信贷业务的天花板,那么金融科技的开放平台模式则彻底打开了市场空间。

在金融科技开放的模式逐渐成熟之后,京东数科在2018年开启了第三次「升维」,从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彻底升级为一家以AI驱动的数字产业科技公司。京东数科开始将触角伸向一些金融科技老本行相去甚远的领域,比如智能城市、数字农牧、数字营销、AI机器人、区块链等等。

这种变迁虽然看起来跨度很大,但其迁徙路径却很清晰。

比如,此前京东数科为农业相关保险提供技术支持时,开发了「AI猪脸识别」技术,以此推动核保效率的提高、减少诈骗风险。而随着该业务应用的成熟,他们发现这种技术其实不仅可以应用于保险领域,而是可以进一步服务于农业生产全周期,实现精准饲喂、疾病监测、点数估重、任务分配、育种管理等各项环节,有效降低人工巡检的频率、减少人员接触,完成从金融科技到产业数字化的跨越。

换言之,跳出「金融科技」的固定思维,才能在更高维度的产业数字化中发现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价值。

根据京东数科官网,目前其业务横跨四大板块,分别为AI科技、智能城市、数字营销以及金融科技,每个板块下还有更加细分的产品,比如智能城市板块下设置智能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公安、信用城市等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

2、数字科技

产业数字化所承载的巨大市场想象空间,是巨头们未来二十年角力的关键。

在中国C端移动互联网经历了2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无论是在服务效率还是体验上都在倒逼B端(产业),以及其所关联的F端(金融机构)甚至G端(政府)做出更多变化。

产业数字化本身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的发展浪潮。

根据中国通信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比重达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这也使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14-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

其中,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的主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占数字经济中的比重提升至80.2%。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到,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平台经济、数字交通、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都成为热门选项。

尤其是2020年以来疫情的影响,无论是健康码、线上消费券的出现,还是其他政务、医疗平台的线上化和数字化需求,都加速了其发展的步伐。

以AI客服为例,根据IDC发布《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19下半年)跟踪》报告,2019年全年中国语音语义应用市场达1224.9百万美元。

除了智能家居等消费级产品普及带来的机会之外,智能客服、法庭庭审语音转文字,贡献了较大的市场规模。而疫情期间许多公司的职场无法正常运营、政务呼叫需求的增加则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外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区、从事不同业务的公司对于智能客服的需求不尽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数科除了为一部分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服务之外,还基于智能客服的基础能力,打造了差异化产品。

比如,京东数科在疫情期间针对性地推出了疫情问询机器人、京东良研问卷小程序和智能外呼机器人等三款智能防疫产品,为超过302家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企业提供服务。

其中,疫情问询机器人向用户提供急需的线上问诊、疫情知识普及、疫情监控、送药等服务内容,实现疫情期间7×24小时的在线陪伴。

除了语音机器人之外,由于疫情期间在医疗、物流等领域无接触服务的需求增加,京东数科的AI机器人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研发和投入市场的速度。

在医疗方面,为降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几率,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室内运送AI机器人在上海某新冠确诊病例收治中心上岗,从需求响应到全线数字化部署,京东数科与合作方银翼医疗仅用了20天时间。该款机器人能够将医疗物资药品准确准时运送到相关科室,不仅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在高传染环境下暴露的风险,还能节省50%的人力成本。

事实上,不只是京东数科,蚂蚁、腾讯都在疫情期间加速了其向产业延伸的步伐,包括阿里钉钉联动阿里云、支付宝等团队搭建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腾讯推进「乘车码」、「防疫码」两码合一等等。

如果说两年前巨头们的变阵还只是看好一个新兴领域,那么两年后的今天,在疫情所塑造的特殊环境下,他们在过去两年里积累的能力、打磨的产品、获取的客户都要经受一次严苛的考验。当然,这同样也是一次抢占市场的机会。

3、结语

过去几年,太多公司对产业数字化市场虎视眈眈,包括互联网公司、产业巨头、创业公司在内的各方玩家都希望能在这个快速崛起的市场上占得先机。

但从眼下的市场环境来看,它最终可能还是会变成巨头们的角力。

就像过去几年金融科技to B市场的发展一样,从群雄逐鹿到终归寡头,巨头们无论是在产品打磨、运营、合规能力还是底层技术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

当我们把目光锁定到产业互联网,甚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智能城市,其对于平台底层运算能力、对不同平台和接口的向外兼容的能力、合规与稳定运行的保证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伙伴,要懂得产业链上各方的运营逻辑,而这也需要大量的经验和长时间的打磨。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巨头们依然有着更大的优势。一方面,他们的母集团都有着庞大的生态作为支撑,比如京东母集团在物流、仓储等产业的深耕本身也为京东数科在相关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支持,包括其线下团队在线下的数字营销等领域的拓展也都发挥着作用。

另一方面,平台本身对于海量用户的掌握、对于C端的精准洞察依然是其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