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新冠疫情在短期内会降低企业的收入,还可能导致企业生存困难,甚至直接退出市场。本研究利用税务、发票、支付、工商等多个数据源整理的企业经营类脱敏数据,识别出企业的生存状态,考察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生存的影响。本研究对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生存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小微企业帮扶政策。

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常务副院长廖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谷军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道口金科创始人兼CEO袁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伟强

研究背景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使得全国上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遏制住疫情的流行和蔓延趋势。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交通道路管制和居家隔离措施使物流和人流受到严格限制,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既有研究评估了新冠疫情对企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廖理和王正位等研究发现,2020年春节后6周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仅是2019年同期的36.99%,疫情重灾区湖北省的中小微企业2020年春节后6周营业收入仅为2019年同期的5.92%;还有研究发现,美国大城市最富裕社区的小企业收入在2020年3月到4月底之间减少了70%,而最不富裕社区的小企业收入也减少了30%。

从更加长期的视角来看,新冠疫情的冲击并非仅此而已。除了降低企业短期营业收入,新冠疫情冲击带来的营业中断、入不敷出,导致企业在生存上更加艰难,甚至会直接退出市场。对于资金链脆弱的小微企业,生存问题更加严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武祥等在2020年2月针对全国中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37%的小微企业现金仅能维持1个月,85.8%的小微企业账上现金不足以维持3个月。

中小企业的生存是关系着就业和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研究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生存和倒闭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理解突发事件冲击对小微企业的微观效应,而且还可以为制定小微企业帮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企业生存状态识别与数据处理

企业存活与倒闭

为了探讨新冠疫情冲击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必须区别企业存活和倒闭两种状态。在已有研究中,关于企业倒闭的概念和定义并未形成一致,不同的文献在探讨小企业倒闭率时采纳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最为严格和极端的定义是企业破产,主要是指企业出现资不抵债和债权人损失的情况,通常需要经过法定程序清偿财产、偿还债权而终止其法人资格。采用破产来定义企业倒闭的缺点在于其范围非常狭窄,这将低估企业的倒闭率。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倒闭就是指企业因故经营中断或退出市场。本文认为,企业倒闭不仅包括企业由于资不抵债导致的破产,还包括企业长期经营中断和退出市场的情况。否则,将认为企业仍在存活。

企业生存状态识别

为了研究企业生存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和识别企业的生存状态。首先,理论上可以直接用于识别企业生存状态的信息源是企业工商信息。如果工商信息中企业状态为注销,可以将其识别为倒闭企业。然而,实际中注销企业涉及的程序较为复杂,例如需要在社保局注销社保账号,在税务局注销税务账号,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注销营业执照,在开户银行注销开户许可证和银行基本户,在公安局封存或销毁公司印章,以及在质监局注销生产许可证等。因此,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企业中真正完成注销程序的企业所占比例非常低。

其次,实际操作中常用的识别方法是抽样调查,在较长的时间内跟踪抽样企业的生存状态。但是,抽样调查数据样本量通常较小,往往面临代表性不足的质疑,尤其是在探讨不同组别企业的倒闭率时,样本量不足导致的统计偏差问题将更加显著。

最后,已有文献在研究企业生存时,采用的方法是对大型企业数据库资料的分析。例如,基于企业在历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出现的情况,识别企业生存状态。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这是因为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必须是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或者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因此企业可能是因为规模变化进入和退出数据库,而不是企业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鉴于上述方法存在的缺陷,本研究根据企业生存和倒闭的定义,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企业经营类数据来识别企业生存状态。具体地,如果企业在连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营业收入,即营业收入为零,表明企业经营已经中断并退出市场。相比前面列举的三种方法,依托企业经营大数据平台,利用企业是否存在营业收入的信息来识别企业生存状态,具有代表性强、准确性高和更加实时等优势。

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于北京道口金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道口金科”)构建的星河企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涵盖企业工商、税务、发票、科创等多个来源的数据信息。本研究委托道口金科公司从该平台随机抽取了113460家企业,将这些企业销售金额在月度层面进行汇总,得到这些企业在月度层面是否有营业收入的脱敏数据,样本时间是2015年4月至2020年7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2019)》,剔除大型和中型企业,仅保留了小型和微型企业。

2020年小微企业生存率的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识别小微企业的存活率,需要确保被观测的企业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是正常在业经营的企业,本文做了如下处理:一是仅保留了新冠疫情冲击之前存活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即保留在2019年第四季度或2020年1月有营业收入的企业;二是剔除一些经营存在异常的企业,如删除在2019年12月之前曾有1个季度没有营业收入的企业;三是删除营业收入记录早于注册成立时间的企业;四是删除2019年没有营业收入和营业金额不为正数的企业。最终,本研究获得包含56618家小微企业的样本数据(2020年样本)。我们通过追踪这些企业在随后6个月的营业收入来识别企业的生存状态。换言之,如果企业在2020年2月至7月连续6个月没有营业收入,表明这些企业存在连续且长期的经营中断,将被定义为倒闭企业;否则,表明企业仍然存活。

2019年小微企业生存率的计算。在没有新冠疫情的正常环境下,小微企业也存在正常的市场进入和退出行为。为了能够准确分离出新冠疫情冲击对企业生存的影响,还需要了解正常环境下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因此,我们构建了没有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企业样本。与2020年样本的选取方法相同,一是仅保留了在2018年第四季度或2019年1月存在营业收入的小微企业,二是剔除了存在经营异常的小微企业,如删除2018年12月前曾有1个季度没有营业收入;三是删除营业收入记录早于注册成立时间的企业;四是删除2019年没有营业收入和营业金额不为正数的企业。最后得到54876家小微企业的样本数据(2019年样本)。我们通过追踪这些企业在随后6个月的营业收入来识别企业的生存状态。如果这些企业在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连续6个月没有营业收入,将被识别为倒闭企业;否则,表明企业仍然存活。

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冲击

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总体分析

根据企业收入数据,本文识别了没有疫情影响下(2019年)和有疫情影响下(2020年)企业的生存状态,图1展示了小微企业两种情况下的生存情况。在没有疫情影响下,在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1月仍在经营的54876家小微企业中,共有51229家企业在随后的连续6个月(2019年2月至7月)仍然存活,存活率为93.35%。

在有疫情影响下,在2019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1月仍在经营的56618家企业,随后的连续6个月(2020年2月至7月)总共有46166家企业仍在营业,存活率降低为只有81.54%。因此,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的存活率降低了11.81个百分点。

不同地区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分析

新冠疫情的冲击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有些地区疫情防控压力较大。例如,武汉市作为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武汉市的小微企业受到疫情冲击更加强烈。为了全面分析和了解新冠疫情的影响差异,本文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及湖北省、武汉市的小微企业生存状态进行比较,图2详细对比有、无疫情影响下企业存活率的差异。

在没有疫情影响下,在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1月仍在经营的企业,各个地区小微企业存活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东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存活率最高,为94.14%;其次是西部地区,小微企业生存率为92.73%;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存活率水平较低,分别为91.95%和91.83%。

在有疫情影响下,各个地区小微企业的存活率都出现大幅下降。2020年,东北地区的小微企业存活率最低,降低至78.58%;其次是中部地区,只有80.01%的小微企业仍然经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存活率也存在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降低至82.48%和81.29%。

在疫情影响下,不同地区小微企业存活率的下降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新冠疫情导致东北地区的小微企业存活率降低幅度最大,达到13.25个百分点;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存活率降低幅度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分别降低了11.66、11.94和11.44个百分点。

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最为严重省份——湖北省,2019年没有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的存活率为91.07%,略低于全国平均(93.35%);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存活率降低为79.74%,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54%)。新冠疫情导致湖北省小微企业的存活率降低了11.33个百分点,还低于全国小微企业存活率的降低幅度(11.81个百分点)。

在2020年上半年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武汉市,在没有疫情影响下的2019年,武汉市小微企业的存活率为93.39%,这与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武汉市小微企业存活率下降至76%,减少了17.3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同行业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分析

不同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力密集度存在差异,并且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交流和接触程度亦具有差别,这可能导致疫情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划分标准,对大类行业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考虑到一些行业企业数量较少,我们将一些行业进行了合并,如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3个行业合并为工业,把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4个行业合并为其他行业。

根据图3所示,在没有新冠疫情影响的2019年,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就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小微企业的存活率较低,这两个行业2019年存活率分别为86.04%和87.82%;而住宿和餐饮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97.44%和96.41%。此外,工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小微企业的存活率也较高,均高于95%。

在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所有行业的存活率均出现了明显降低。2020年存活率较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农林牧渔业,分别为67.06%、68.32%和72.42%。2020年存活率较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业,这三个行业的存活率分别为86.74%、84.56%和84.07%。

2020年与2019年相比,不同行业之间生存率下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教育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26.51和24.4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存活率下降幅度也较大,分别降低了14.17和14.02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的存活率降幅最小,这三个行业的存活率分别下降了9.4、9.67和10.03个百分点。

不同年龄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分析

新创企业像新生儿一样身体脆弱,可能更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按照企业经营时间的长短,分析和比较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前后生存状况。图4列出了新冠疫情对不同年龄企业存活率的影响。无论是否受到疫情冲击,小微企业的年龄越小存活率越低,随着经营年限增加,小微企业的存活率增加。这与既有研究中提出的“新企业劣势”假说是较为一致的。

在2019年,经营时间为1年和2年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分别只有90.09%和91.65%;但经营时间为5年的小微企业存活率提高为94.33%;随着经营年限达到6至10年,小微企业的存活率提高为94.91%;进一步地,经营年限在16至20年和20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存活率最高,分别达到96.24%和96.11%。

在2020年,各个年龄阶段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均有大幅度下降。经营时间为1年和2年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分别降低到74.97%和78.97%,这远低于2019年的小微企业存活率(90.09%和91.65%)。与2019年的趋势类似,2020年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小微企业的存活率也逐步上升,经营年限在16至20年和20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分别为87.70%和87.15%。

小微企业存活率的下降幅度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加而减小。与2019年相比,2020年经营年限为1年的小微企业存活率降低了15.12个百分点,经营年限为2年的小微企业存活率降低了12.68个百分点,这都高于全部企业的平均存活率下降幅度(11.81个百分点)。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小微企业存活率的降低幅度逐步减小,经营年限为16至20年和20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分别降低了8.53和8.96个百分点。

不同规模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分析

为了考察新冠疫情对不同规模企业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本文根据所有小微企业上一年的销售收入按照十分位数平均分为10组,图5展示了不同规模企业的生存状况。

2019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存活率越高。在2019年,第1组(年销售收入最低)小微企业的存活率最低,只有87.8%;随着销售收入的逐步递增,小微企业的存活率逐步提高,年销售收入最高两组的存活率分别达到95.3%和95.81%。

2020年,仍旧表现为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存活率越高。第1组(年销售收入最低)小微企业存活率降至68.96%。随着年销售收入的增加,小微企业的存活率也存在增加趋势,年销售收入最高的两组企业存活率分别为85.86%和87.18%。

规模不同的企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规模越小的企业,疫情对企业存活率的影响也越严重。第1组(年销售收入最低)企业存活率降低了18.84个百分点,而第10组(年销售收入最高)企业存活率只降低了8.62个百分点。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疫情对存活率降低影响越小。

总结

本文依托企业经营大数据平台,利用企业经营数据识别企业生存状态,计算了没有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和有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下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规模小微企业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得到以下发现:

第一,2019年没有新冠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的存活率为93.35%;2020年有新冠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的存活率降低为81.54%。整体而言,新冠疫情导致小微企业的存活率降低了11.81个百分点。

第二,不同地区小微企业存活率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也存在差别。2020年与2019年相比,东北地区的小微企业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存活率下降要小一些。从2020年初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和武汉市看,湖北省小微企业生存率与其他地区相比下降不是非常明显,而武汉市小微企业生存率与其他地区相比下降非常明显。

第三,不同行业小微企业存活率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也存在差别。疫情对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小微企业存活率影响最严重,分别降低了26.51、24.4、14.17和14.02个百分点。

第四,不同年龄小微企业存活率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也存在差别。企业年龄越小,疫情对小微企业存活率降影响越大,经营年限为1年的小微企业存活率降低了15.12个百分点,经营年限为16至20年和20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存活率分别降低了8.53和8.96个百分点。

第五,不同规模小微企业存活率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也存在差别。规模越小的企业,疫情对其存活率的影响越大。年销售收入最少组,存活率降低了18.84个百分点,而年收入最高组的企业存活率降低了8.62个百分点。

本文选自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生存的影响》。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1年2月刊。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