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网络互助行业好不平静。

3月24日下午6点,轻松互助突然发布关停公告,再次引发对于网络互助行业命途的热议。作为2016年就上线的轻松互助,是国内最早一批设立的网络互助平台,经营时间长,其有效均摊会员人数达到1704万,人数体量排名行业前三,这也意味着关停牵涉用户权益保障范围不容小觑。

在公告发出后,不断有用户致电轻松互助客户询问为何关停,而客服给出的回应则是公司战略性调整,以后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至于什么是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则没有解释。在用户看来,这样的关停公告太过突然,十分随意,他们急切地想搞清楚背后发生了什么,是公司业务哪块不合规需要整改吗?而涉及公司给出的解释难以让用户信服。

对于关停,轻松互助做出了会员退款的妥善安排,但是我们依然对关停后续处置有一些担忧。在加入网络互助时,会员要提供自己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数据,就轻松互助而言至少涉及到1700万人的个人信息保护,关停之后这些信息数据会成为平台的资产?还是以何种安全的方式进行处置?如何处置这些数据资产,保护个人数据隐私需要引起重视。

网络互助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风险分散机制,自2011年在国内出现以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来实现传统的民间互助共济,即会员之间通过协议承诺承担彼此的风险损失。凭借会费低、分摊成本低,网络互助吸引了白领、中低收入等人群的加入,也受到资本的加持追捧,一些平台因此获得迅速成长,推出中青年互助、老年大病互助等互助计划。从现实来看,网络互助解决了一部分人群的医疗健康需求痛点,笔者身边的一位朋友加入网络互助超3年,每年分摊费用60多块钱,共帮助了8000多个家庭,其中不少来自农村地区。

事实上,在网络互助发展一直处于无监管状态,“谁来监管,怎么监管”在金融严监管趋势下,成为网络互助行业关注的话题。对于网络互助的监管信号得以清晰是监管部门2020年9月在《保险业风险观察》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文章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并表示将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

我们认为,决策层提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对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防范金融风险尤为必要。新的商业业务形态或模式的出现,其实对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从监管角度而言,或许可以需要讨论的是,这种新生业务形态有没有可能在透明监管规避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引导规范发展,对于这种形态是否走的通或者能否形成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交给市场去验证。

我们注意到,在美团互助关停时,有行业人士曾呼吁,网络互助纳入监管是行业趋势,未来行业应设立准入门槛,符合要求的平台才能上线,不应随意关停。从过往实践看,创新业务发展往往受益于监管空白、模糊地带或者监管盲区,当然,对于新生业务形态,监管也需要有关注了解认识、观察其风险情况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不能太长,因为这些新业务在移动互联网渠道及投资驱动下起势迅速,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而一旦积累起风险,处置起来难度加大。而对于监管而言,完善监管的方式应该有很多种,比如“监管沙箱”,当然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平台一关了之也无可厚非。

总之,我们乐见网络互助关停所引发的对创新业态如何监管的讨论,这种讨论对于推动金融合规创新是多多益善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