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星展证券6月18日在沪举行开业揭牌仪式,成为境内8家外资控股券商中第7家正式开业者。余下的1家是大和证券,也已获准开业。

江湖盘点

盘点这8家外资控股券商,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信方正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本已有之,是外资股东借政策东风通过提高持股比例,实现了“控股”;摩根大通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星展证券、大和证券则为新设立外资控股券商。

未来外资控股券商的江湖势必还会扩容,“愉见财经”听说还有不少外资券商正排队进军这一市场,比如法国巴黎银行在华设立券商的申请也正式提交了。

从政策上看,允许外资控股、至持股上限完全放开的节奏是:第一步,是2018年4月,证监会将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至51%;第二步,是2020年4月1日起,券商、基金外资持股比例正式取消。

再从现有8家外资控股券商的外资股权占有情况来看,高盛、大摩、小摩、瑞银、瑞信这几家,不愧是很多人心目中全球巨头,他们都准备着或行动着,最终要争取100%控股的。

高盛方面,在去年12月已经正式启动收购高盛高华100%股权的程序,如果最后收购成功,那么高盛就会拥有一家独资券商。

大摩的第一步也是和大家一起“齐步走”到51%控股权,然后在近期受让华鑫证券持有的39%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股权,此转让经监管部门批准以后,大摩将持有90%股权。对余下的10%,他们想必也是有兴趣的,公开的说辞是:中国一向都是摩根士丹利全球发展战略的重心。

小摩第一步“齐步走”到51%后,去年又受让了外高桥集团的20%股权,亦即将持股71%。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前不久也表示,该公司已申请100%持有摩根大通证券,目标是“尽快完成”。

瑞银也有动作,在“齐步走”到51%后,又再受让广东省交通集团、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所转让的瑞银证券股权,合计转让比例为16%,亦即完成后控股比例将达67%。

余下的几家,目前基本上都暂“齐步走”到51%。但瑞信集团首席执行官Thomas Gottstein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论坛上是表达过的,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对瑞信方正证券的持股比例增到100%。

今天刚刚开业的星展证券,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星展银行出资比例为51%,其余中方股东包括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4.67%),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3.33%),上海汇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6.5%),上海黄浦引导资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4.5%)。

江湖地位

我的很多同行在观察外资入局时有个习惯,就是话往大格局里说,比如行业要翻篇了、行业要起什么大的硝烟了、全球大投行要来威胁境内头部券商了。

嘻嘻,其实完全不至于啦。

就好像以前外资银行来的时候大家也说“狼来了”,我记得当时还有位研究员说20年内外资银行的市场占比会超过30%的。但已经14年过去了,“狼”很温和哇,市场份额一直都是个零头,等来等去都超不过2%。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在很多特长业务上、于初期给了中资银行不少发展启示,比如信用卡业务等。

我们对外资券商的开放循序渐进,相信也会是带来良性(而且可能慢性)竞争的。

一则,虽然外资券商可以全牌照,但真的到申请环节,还是一步一步稳稳地来的,先批个小几项业务许可,余下的后面看你的经营情况和合规情况再批了,依然有很多terms and conditions。此外,未来很多业务还需要他们进一步补充净资本的。(当然这种循序渐进,也是国际通行的,我们的金融机构在不少别的国家也是这样一步步走的。)

二则,最初的几年他们其实还都在试跑阶段、或者说“投入期”,尤其对于新政出台后新设立的几家外资控股券商而言。全球经验再好,都有中国市场的再适应过程的。

就好像摩根大通证券,2019年亏损8590万,2020年(完整运行的第一个年度)亏损1.78亿元,但也同时搭建好了160人的公司团队,2020年录得了2.12亿的营收。

所以外资控股券商要怎么打天下呢?“愉见财经”觉得目前看来比较合宜的操作:

- 一是走“特长生”路子,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出来,有特色;

- 二是用足大股东优势。

比方说野村东方吧,财富管理就是人家的一块长板,所以他们在首先选取的四块牌照中,反而放弃的是在很多人看来利润颇丰的承销保荐业务牌照。扬长避短。

纵观8家,这些外资股东其实各有所长,比如在财富管理业务、衍生品、新兴企业投行等业务上很有实力。而当前的行业正好又是在经纪业务转型、财富管理养成、衍生品不断丰富的阶段,因此外资控股券商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再者,依托母集团资源、经验和客户,再与本地经营相融合,也或为一些外资控股券商的起步之策。比如星展证券方面就表示,会进一步将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经验、资源与中国本地实际结合,支持更多优质企业走入境内外资本市场。

从长期来看,业内也期待着,在外资股东对一家券商能够控股乃至独资“说了算”之后,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更多先进的理念、业务、产品及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投资资金,都带进来,推动证券行业国际化发展。

至于这些外资控股券商入局后的冲击,“愉见财经”觉得其实震撼不了头部券商或行业;但话又说回来,本土的那些除了当当通道、别的业务都不咋行的中小券商,似乎也该趁着行业创新而变革自己,全市场其实不需要135家券商这么多的,无变革能力者的市场空间的确会越来越小。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