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刚刚,滴滴出行官方发布消息表示:“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而就在滴滴官宣退市之前的11月25日,就有媒体预告了滴滴被要求退市的消息。

2021年于滴滴而言是变局之年、整改之年,于中国网民而言是迷局之年。无论是上市、退市,还是来自监管的整顿都快如闪电:

7月1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从公开交表到最终上市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滴滴上市过程中一改“普世欢腾”的IPO惯例,极为低调,甚至在IPO当天大量媒体都不知道该消息。

同时,据相关媒体6月报道,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开始对滴滴打车服务的主体滴滴出行(小桔科技)展开反垄断调查。(注:6月滴滴正处于上市流程之中)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针对滴滴被网络安全审查一事,滴滴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7月3日,滴滴副总裁李敏回应称,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说“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7月4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这并非针对滴滴一家。有关部门先后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众多网络服务平台进行了网络安全审查。

在资本市场、监管端的滴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但在业务端滴滴当前收到的影响有限。

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10月份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显示: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的订单量较上月分别增长了7.5%、14%。“如果有人想取代滴滴的市场地位,可能要先和花小猪打一场看看能不能赢”有网约车企业内部人士如此评价。

滴滴App被下架之后,“明显感觉滴滴的活动、补贴多了很多”一些喜欢打车的用户表示,“尝试过其他打车软件,的确在服务、规范上比滴滴差很多,比如滴滴是强制要求司机提示系安全带的,很多其他平台的司机则不受约束。”

在司机端,一些专车、快车司机感觉单量变少了一些,但依然是最多的,也有不少司机表示:“单量和之前差不多”。就北京而言,很多司机不愿意更换平台,主要是因为“滴滴给报销罚款。”

几年前,滴滴因为烧钱大战,赢了;而如今,滴滴因为不能打烧钱大战,活了。

作为“塑料兄弟”的美团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网约车业务,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此前无法进入一些重点城市,进而推出了聚合打车的产品。在滴滴禁闭期间,美团出行的战场扩大,但美团的很多司机和乘客对于它的补贴力度并不满意。

不得不说,在滴滴被“关禁闭”期间,是席卷各行业的反垄断、反不当竞争的浪潮救了滴滴。毕竟,大公司的烧钱补贴本身是一种低价倾销行为,低价倾销对于中小公司而言是噩耗,对当前的滴滴也是。

滴滴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司机数达1500万,年度活跃用户数达4.93亿。这个出行领域的巨无霸从美股退市之后,解封之日是不是也临近了?滴滴的利空放尽了吗?

这些问题,我们等待时间来解答吧。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