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如何有针对性的支持“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接下来将成为银行业、保险业思考的一个问题。

3月2日,国新办举行了“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了发布会,并在会上透露,在征求了十几个部门的意见后,近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将联合下发一个专门文件,向银行保险机构提出建议,对“新市民”给与服务。

01 “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郭树清指出,服务“新市民”,其实也是广义的“三农”服务的一部分,而且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都还是薄弱环节,都还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所谓“新市民”,是指已经在城镇居住但还没有户口的,或者刚刚拿到户口不足两三年的市民。而且据统计,“新市民”的人口数量,大概有3亿多。

郭树清表示,“新市民”都面临着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这些需求,都是非常实实在在的需求。而根据银保监会的调查,由于这些人离开农村,没有确定的工作岗位,有的是个体工商户,有的是农民工。根据市场机构有统计,农民工平均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大概半年时间,他们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会要求出示单位的收入证明,显然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可以看到,“新市民”的需求,其实是高达3亿人的刚需。

站在监管的角度,希望能敦促金融行业,加大对3亿“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支持。

而对金融机构而言,专门文件出台以后,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获取难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将成为一个“任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郭树清强调,需要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但是总体上,还是要遵循市场化、商业化的原则。

因此,有针对性的服务“新市民”,不是做公益,不是单纯的履行社会责任,高达3亿人口的客群规模,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商业化的原则下,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

02 技术驱动

《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消费金融用户占50%以上,24岁至35岁之间的用户占比70%左右,这一数据表明,现有的消费金融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新市民”群体有大很的重合。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普惠金融的排头兵。在差异化经营方面,本身就肩负着服务这类客群的使命。如今以服务“新市民”的角度来看,持牌消金的工作愈发重要。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新市民”很多没有确定的工作岗位,有的是个体工商户,有的是农民工,在每个岗位上工作平均时间仅半年左右。去金融机构贷款,很容易就会被拒之门外。

说到底还是卡在了风控环节。但金融机构做好风控又是必须的。近几年金融科技的推广经验表明,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依靠技术——以深化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征信的可信性。

在持牌消金的队伍中,以数字能力见长的马上消费,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刻画出了较为全面的用户“信用画像”,为超过650万征信白户创建了信用记录,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马上消费的案例表明,在市场化、商业化的前提下,利用好技术,金融行业完全可以服务好3亿“新市民”。

另外,郭树清指出,服务“新市民”其实属于广义的服务三农,而“新市民”很大一部分是个体工商户,所以,不仅仅是个人消费,个人经营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

马上消费在服务客户金融需求时发现,数字化技术在服务生产方面也大有作为。比如,该公司为重庆渝北洛碛镇的一家土鸡养殖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大幅提升养殖户的工作效率、节约成本,解决实时数量、自动称重、健康预警、环境检测等多个养殖痛点,预计帮助农户增收20%以上。

这一案例说明,在服务“新市民”的过程中,技术不仅仅可以做金融业务中的风控,还可以帮助用户提升生产效率,提高收入水平。

相信不久之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专门文件就会下发。与以往相比,普惠金融预计将有更为清晰的目标——3亿“新市民”。在监管的“督促”下,普惠金融肯定会往前迈一大步。数字化升级工作,在金融业的推广中,也有了抓手。

而在这个过程,必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过程,因此我们更看好那些一向以技术见长的机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