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案例名称

中国银行“对公客户信息管理智能化”项目

案例简介

企业级架构建设工程是中国银行“十四五”时期结合自身管理实践和技术积累,贯彻数字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作为。“对公客户信息管理智能化”项目作为中国银行企业级架构建设工程的先行项目之一,旨在通过实现客户信息归集化、客户数据标准化、客户画像立体化、市场营销精准化、内部运营集约化、合规风控探针式、监管报送全覆盖,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运维效率,减低基层负担,优化客户体验,积极探索银行业客户信息应用和客户信息价值挖掘。项目逻辑框架重点聚焦“信息采集”、“客户识别”、“客户视图”、“数据管理”、“一体两翼”五个方面,全面覆盖战略、数据、流程、管理、技术五个层面的建设需求。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对公客户信息管理智能化技术架构坚持全局级思维,系统性方法,自主化实施,基于自建“云计算+分布式+自主可控”基础平台,在“高可用、高安全、高弹性、高敏捷”分布式架构体系上,实现了客户信息智能化管理转型,在性能及容量设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设计考虑,建设在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高可用性以及性能方面达到优秀水平,并引入平台化、模型化、组件化、参数化、层次化、智能化的全新设计理念。

平台化:对公客户信息智能化转型开发基于中行自研的分布式基础技术平台—鸿鹄平台,具有高开发效率,分布式组件平均研发周期缩短50%,大幅降低代码量、实现通用流程复用,支撑高可用性,通过提供限流、熔断、鉴权、自动流量分配等机制,提升系统高可用性,支撑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模型化:通过业务模型建立企业级标准,确保战略意图在业务和IT 中实现。通过提取业务的变量,形成整合的企业级流程,保证渠道、产品线之间业务流程的一致性以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同时,通过设计原子级和标准化的服务,实现快速拼装部门级、业务条线级、企业级、生态级的服务模式,形成协同效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业务的敏捷性。

组件化:为了避免客户信息相关的数据和流程在其他模块中重复建设,按功能内聚原则确定模块的功能边界。各模块以封装明确范围的功能为外部提供服务,确保跨组件的功能调用和数据访问必须通过目标模块提供的服务完成,有效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性。

结构化:在IT架构设计层面,结构化设计可隔离模块内变化,内聚模块内功能,封装模块内服务,降低模块间耦合,各模块仅通过单向依赖为其他模块提供服务,从而使建设逻辑层次清晰。

智能化:为完善客户画像,支持客户营销管理,构建客户识别引擎,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丰富客户识别内容,统一客户识别工艺以及构建客户识别框架,分别从内容、形式以及机制三个方面,保障各方对客户识别需求可落地的基础上,提升识别效率与精度。

项目效果评估

一、赋能数字信息运维,优化运营服务效率。

对公客户信息管理智能化项目支持多种方法对不同客户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不同业务状态的客户信息进行管理,通过支持信息数据自动化填录、智能化校验、无纸化办理等设计,降低业务办理时长,提升生产运维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项目打通了对公对私的天然隔阂,最大化加强客户信息与各项业务的融合与运用,打破了银行系统竖井林立,壁垒深厚的积弊,为精准营销、智能获客、智慧风控、权益管理奠定了稳固的数据基座。

二、强化识别引擎应用,助力营销管理分析。

项目将识别引擎的功能落实到客户全生命周期阶段,助力客户管理。通过多渠道对接外部数据,实现潜在客户的自动创建和管理,支持营销和价值分析;拓展新客户阶段保证客户身份的真实、合法、唯一;存量客户阶段,基于客户营销和管理的需要,结合场景,对客户进行多角度的特征识别,完善客户画像。

三、实现数据一点集中,提升数据质量管控。

客户信息组件引入内部校验勾稽、外部数据验证等方式,大幅提升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灵活的客户交易限制机制,可根据监管要求对管控策略完成敏捷部署。结合信息应用趋势,将智能反洗钱、智能反欺诈切入点前移,降低新增客户信息遗漏造成的监管风险,实现各类活动留痕记录可查,员工对客户信息的采集、查询记录系统均保存日志,为合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四、构建客户统一视图,360度呈现客户面貌。

项目充分考虑中银集团内各级机构客户信息视图需求,提供全集团、境内外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包含共3层级近200项类客户信息分类,全面展现共2000余项客户信息,为用户完整呈现客户全貌。在展现客户信息全貌的基础上,项目将持续优化,实现信息项查询、基于动态时间轴的客户历史信息展示、视图字号、背景色切换等视图功能,进一步提升客户信息价值和用户使用体验。

项目牵头人

宋首文,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企业级架构建设办公室,资深经理。多年从事银行风险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牵头或推动组织实施的中银大脑、授信管理系统(CCMS)、额度系统、风险加权资产(RWA)计算引擎、风险缓释系统、智能风控等项目先后获得人民银行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和三等奖项以及《亚洲银行家》全面风险技术实施奖项,在《中国金融》、《国际金融》、《金融监管研究》、《财经科学》、《新金融》、《金融电子化》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研究文章20余篇,先后获得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二等奖及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相关奖项。

项目团队成员

核心负责人:宋首文

团队成员:常新昊、刘欢、王珏、李堃、王海彬、马云然、王健、牛睿哲、陈旦、刘星雨、张力升、熊亚辉、齐备

核心负责人照片:

1

核心团队照片:

2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