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意义重大。基于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参与撰写《我国住房租赁发展的痛点难点和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全面系统解读了我国发展住房租赁的重大意义,指出了我国住房租赁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报告获2022中国住房租赁发展论坛论文二等奖。

发展住房租赁意义重大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研究认为,发展住房租赁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引导新市民、青年人选择租赁方式实现住有所居,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和方向。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可有效减少购房负担对居民消费的挤压,有利于降低居民居住成本,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培育强大国内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痛点难点

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新增供应方面,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契合度不够。价格方面,新建租赁住房相对于租金纯收益,土地供应价格仍然偏高;空间方面,新增供地多数难与主要租赁人群就业区域匹配,不利于职住平衡。

(二) 盘活存量方面,土地合规和金融税收支持政策有待完善。对于“非改居”的市场化租赁住房项目,存在合规难、缺乏金融和税收支持等诸多操作障碍,导致此类盘活存量项目进展缓慢。

(三) 机构化比重低,导致住房品质、租赁稳定性较差。相比个人出租,专业租赁机构更有优势。我国住房租赁以个人租赁为主,机构化占比仅为5%,导致结构错配、品质错配、租赁稳定性差等问题。

租购未同权,承租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新青年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大量流入的人才造成了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资源配套不足的问题,导致了诸多政策不平等。

政策建议

新市民、青年人群体人口规模大、普遍年轻且思想活跃,习惯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如果租住问题解决不好,容易引发对立情绪,产生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发展住房租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上述痛点,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 新增供给方面,优化土地定价机制,促进职住平衡

以“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为目标,因城施策,根据城市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尝试进一步科学优化租赁土地定价机制。

(二) 盘活存量方面,填补政策空白,降低改建成本

可通过降低合规成本、降低税收成本、增加金融支持三重政策手段,增加对供给端的支持。

(三) 市场供给主体方面,培育专业化住房租赁机构,提高运营效率

一方面优化政策环境,对符合条件的专业住房租赁机构给予金融、税收、财政补贴等各方面支持;另一方面公平政策机会,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赋予租赁物权,增加企业参与积极性。

(四) 市场需求主体方面,推动租购同权尽快落地,保障租户权利

现行租购同权的规定法律效力较低,应在明确租购同权的民生价值、商业价值、金融价值的情况下,着手立法工作。同时,逐渐推进租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