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纽约最高法院空投NFT临时限制令

据媒体消息,纽约最高法院在2022年6月6日的一份法庭文件中批准了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律师事务所“Holland & Knight”的申请,空投了NFT作为“服务通证”用于向被指控为黑客的被告发出临时限制令。如果钱包所有者即被告未能在30天内对通知作出答复,案件将继续进行,法院可能将视为钱包所有者承认有罪一样,允许冻结被盗的数字资产。

基于利用“算法取证分析”发现的黑客地址,原告得以基于ERC-721 NFT通过超链接将法庭通知发送到被告的区块链地址中。据媒体报道,”Holland & Knight”的合伙人AndrewBalthazor指出,“向被告提供信息公平的方法是通过区块链地址,这是他们唯一留下的痕迹。这确实是一次飞跃,允许我们在有关案件中为客户提供适当的补救办法。”

二、数字时代需要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以伊森·凯什与奥娜·拉比诺维奇·艾尼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数字正义理论将会逐步取代传统正义理论,成为数字世界的原则和准绳,数字正义是我们通向未来、了解未来、掌握未来的指令与代码。

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和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均提出“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2020年检察日报也曾发表文章《“数字正义”扑面而来》认为”数字正义理论重塑了数字世界与互联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虽然数字正义的内涵可能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治理中体现的正义追求,应该是人类共同的期待。我们认为在本案中所使用NFT产品发送司法文书,是追求和落实数字正义的体现。

三、司法文书NFT产品促进数字正义

正如有媒体所称,尽管逮捕Crypto和数字资产欺诈者仍然很困难,但法院将能够发布命令,通过正当程序冻结非法资产。舆论普遍认为,本案作为一个先例可能为其他法院在需要时使用NFT发布法院文件开辟了道路,显示了NFT可以在法律行业引起革命性变革的潜力;同时也体现了NFT技术应用的巨大潜力,可能客观上促进NFT技术应用与其他各行业实现更紧密的结合。

(一)NFT产品显示其巨大应用潜力

NFT产品的具体价值一直备受质疑,很多人认为其只能简单地发图片以明确其“没有意义的”所有权之外,别无他用。但这次纽约最高法院将NFT产品技术应用于向被告发送司法文书,相当于把NFT产品的元数据直接“司法文书“相关联,而法院通过创建此NFT产品明确了其作为文书发送方的角色,并以区块链可公开查询可追溯的方式将该NFT直接空投到法院确认的被告钱包,经由NFT产品的空投转让实现了文书流转。可以说,这次的司法”服务通证“显示NFT产品应用的强大潜力,可能会给各行各业落实NFT产品应用以深刻的启示。

(二)NFT产品有助于保障司法程序公开高效透明

对于司法来说,保障各方当事人的程序正义是首要的。在本案中,让被告对其所指控的内容享有知情权,且对法院即将采取的可能的资产控制措施享有知情权和申辩权,这是一个司法程序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本案的特殊性,要实现文书的送达具有相当难度,如果一定要遵循传统方式并非不可行,但法院考虑的可能是,这为此将付出的时间和其他成本难以估量,甚至到最后可能会让整个司法程序从实质上来说失去意义。

法院通过NFT产品以空投的方式发送司法文书,以可靠、便捷、高效的方式保障了司法程序的公开透明高效,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方当事人的程序权利。

(三)区块链基础设施开始真正介入司法运行过程

纽约最高法院利用NFT产品形式空投送达司法文书,区块链技术或NFT应用产品不是作为案件争议对象走进司法程序,而是作为承载司法运行过程的基础设施出现在大众面前,体现了区块链基础设施从技术场景、产业场景走向了司法应用场景,在承载了各种交易活动后,开始承载司法活动过程。

作为公共区块链基础设施开始真正介入司法运行过程,有助于改变过去人们印象中的区块链工具论,而真正开始将其视为公共基础设施,可以为包括司法活动在内的比较严谨的社会活动提供信息记录、传输和处理服务。

(四)数字化转型开始渗透司法治理数字化

司法是为了处理和解决人类活动所碰到的各种问题,究其本质司法活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随着人类活动数字化转型渗透越来越深入,人类社会整体上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基于产业、生活等数字化环境下产生的纠纷争议活动也必然日益增多,必然也需要有相应的数字化手段和方式适时介入司法过程,以平衡司法成本、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价值冲突,一些经过验证的可靠的数字化工具逐渐开始渗透应用于司法治理,将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

四、司法文书NFT产品相关操作思考

首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案件包括很多NFT产品相关的争议都适合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送达,司法文书的送达应当遵循合法、安全、便捷基本要求,以最贴近当事人的方式进行。

这次纽约最高法院的NFT服务通证空投,有很多细节我们不太清楚。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假设通过NFT产品司法文书送达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的一般性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一)法院如何通过区块链地址确认被告身份?

在常规司法实践中,也可以通过原被告等当事人确认地址。根据我国《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通过智慧审判、智慧执行系统,对接人民法院送达平台,记录各方参与主体的电子邮箱、即时通讯账号、诉讼平台专用账号等电子地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在线送达、接受送达回执,实现在线送达所有环节信息全程留痕,记录并保存送达凭证。”即电子送达地址可以由当事人双方通过可靠的方式书面确认。

本案是通过数据分析获得被告地址,是根据该地址让法院决定以NFT形式发送相关文书。未来基于区块链公链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基于区块链地址、去中心化身份应用会越来越多,确定被告身份的方式也应当会更加完善。

(二)被告如何基于NFT产品确认法院身份?

这可能需要法院在其常规或传统渠道对送达行为及其内容进行确认。法院可能还是需要通过传统渠道,对法院发送NFT的方式、意思表示等进行确认,让被告也包括社会大众有机会实现交叉验证。

一方面,在法院官方网站、官方认证的社交平台等发表相关司法文书(当然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采取相关隐私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NFT司法文书中提示,其可通过其他方式核验法院身份及有关文书内容,并与法院取得联系。

(三)NFT产品可以包括哪些文书内容?

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NFT产品在其元数据中可以包含创建者的权利声明和其他法律声明条款,以及相关的文书作为附件,这些文书应当存储于可靠的服务器中比如法院的服务器中,且必须以可靠的技术手段保障NFT与该文书数据的关联。

被告可否通过区块链提交辩护材料?可以在NFT送达中向被送达人告知其权利义务。其实本质上在上述司法文书中包括相关指控,以及被告方所享有的程序性权利。本质上与我们平时发送给被告的文书内容没什么区别。

(四)如何确保被告能阅读获知NFT上的司法文书?

本案中,基于被告对于以太坊区块链网络的使用和熟悉情况来看,应当是能够阅读NFT产品上的司法文书的。当然,作为一个普遍性的要求,理论上说需要对送达文书相关的技术实现效果进行验证,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能还要告知对方查阅文书具体方式,包括所需要的技术环境、条件和操作流程。

作者:张烽,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万商天勤数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智库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律师协会文化传媒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