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黑玛丽

自营能力

消金界盘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3年业绩之后发现,持牌消金行业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格局。

统计来看,2023年上半年,蚂蚁、招联、兴业、马上、中银、中邮等头部6家消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分别为1971亿元、1732.4亿元、831.23亿元、676.73亿元、670亿元、533.2亿元,加起来已近6500亿元,超过行业资产总额的70%。而据根据银保监会非银部发布的《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截至2022年末,30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8844.41亿元。

分析当前头部机构的共性特点不难发现,他们自主经营的能力较强。科技驱动、数字化驱动的自主经营,已形成竞争壁垒。

一般而言,自主投放的获客均需要自主的风控与运营能力。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获客方式,主要分为线下自主投放、线下第三方渠道、线上自主投放和线上第三方引流投放四种方式。不论线上还是线下,能做到自主获客,在行业中就能有一席之地。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2023)”)显示,2022年,27家消金公司采用线上自主投放方式开展业务,且有13家公司线上自主投放占比实现提升。仅有4家机构线上自主投放比例超过50%,与2021年持平;22家机构线上自主投放比例低于20%,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为18家。

消金界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与报告(2023)披露的相差不多。监管要求的“五个自主”,目前做到的机构并不多,还需要向头部看齐。比如,据招联金融披露,截至2022年末,公司自营获客及股东协同渠道贷款余额占比为80%左右。马上消费也把其自营能力建设放在重点位置,如上线自营平台安逸花APP,多个数据指标在同行业位列第一。近期发布了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在数字化能力方面敢于投入,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中邮消费金融称,根据市场形势变化,今年上半年已及时调整风险策略和市场策略,加强渠道结构调整,加大自营业务拓展。

如果以自营能力来判断一家机构的潜力的话,消金界了解到,杭银消金近期也在加强自营能力,是行业长线竞争中的有力竞争者。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多家消金机构开启发力自营渠道拓客,同时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比如南银法巴、宁银消金等,均在发力线下直营线上自营业务。

然而,除了头部少数机构具备自营和存量经营能力外,其余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同质化较高,难以摆脱“助贷依赖”,甚至有机构90%以上的业务都依靠助贷合作。比如,2021年才开业的唯品富邦消金,有约九成业务依托和助贷机构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加快业务与产品的线上化转型。报告(2023)显示,30家消金公司全部开展线上业务,有12家完全采用线上方式获客。

今年上半年,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

比如,此前以线下作业为主的兴业消金、长银五八消金都在加大线上渠道扩展。今年上半年还在招聘相关岗位,为线上业务的开拓做人员结构调整。8月24日,长银五八消金与长沙银行正式开展合作,在长沙银行e钱庄内上线长银五八消费贷产品,该产品年利率(单利)10.8%-21.6%。

自主经营是监管制定的政策要求,也是长远发展的能力保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也表明,加大自主经营是也行业竞争胜出的“法宝”。

盈利能力

消金界统计发现,在22家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的消金公司中,除了建信消金、小米消金,其余全部实现盈利。而前者开业时间较晚,亏损主要由于公司筹建期和成立初期的基础性建设投入,因此可忽略不计。因此严格意义上,只有小米消金一家亏损。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消金在成立之初曾被行业寄予厚望,如今在行业处于垫底水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股东支持力度不够。其唯一银行股东重庆农商行(渝农商行,601077.SH)发力本地线上信用消费贷产品“渝快贷”,却不曾给小米消金授信支持。整体来看,头部机构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曾经铁打的招联、马上,兴业,如今随着蚂蚁消金逐渐完成整改,平稳、有序承接花呗借呗业务,座次又出现新的变化。

2023年3月,蚂蚁消金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至185亿元,成为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机构。

目前千亿级消金公司仅有两家,分别为蚂蚁消金和招联金融。截至2023年上半年,蚂蚁消金总资产达1971亿元,超越招联金融的1732.4亿元,跃居成为行业第一。在已经披露业绩的消金公司中,两家消金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40%。

值得一提的是,招联金融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3.66亿元,同比增长约11.28%,实现净利润约为18.62亿元,同比下降约3.87%。这也是招联金融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

总的来看,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已进入规范期,消费金融公司在资产规模上差距较大,头部效应明显,且和中小机构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纵观其他中小机构,座次则不断得以重排。消金界了解到,大部分腰部机构,还是靠线上平台合作类业务带来的增长。甚至一些机构“以价换量”,靠高价投放驱动增长。此前不少机构通过布局线下,试图打开新的盈利空间。目前看来,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来自某消金机构的人员表示,今年以来,以线下业务为主的区域中心基本都出现亏损。从这一角度来说,以线下作为主业的南银消金、宁银消金,未来将是最大的看点。截至上半年,两家消金公司业绩亮眼,资产规模分别增长397.3%、126.5%,增速位于第一、第二。

从长远来看,对于一些消金机构来说,目前盈利不及预期并不一定是坏事,也可能是长期科技投入所导致,未来业务有望厚积薄发;而对另一些机构来说,短期净利润暴增的背后,有可能酝酿着更大的坏账风险。

融资能力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消费金融公司对资本的需求逐渐增大。多位消金机构人士表示,今年监管对消金公司增资持放开态度。纵观2022年,尽管多家机构发布增资计划,但只有4家机构完成增资。而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尚城、宁银、蚂蚁在内的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合计规模为131.35亿元。此外,锦程、苏银消金也发布了增资计划。而包括捷信、金美信消金等,股权转让、更迭仍在进行中。

上半年传出消息,捷信消金股权转让报价已由40多亿元大幅下降,而金美信也有意将国美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一家互联网大厂。

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披露,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01%,和2021年的14.36%相比基本持平;其资本补充主要以传统的股东增资和利润留存为主;在融资结构上,基本形成了“同业借款为主,其他融资方式为辅”的单一融资趋势,历年同业借款占比均超过75%。以头部机构招联金融为例,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末,招联金融已获得261家金融机构授信,总授信额度为2979.71亿元,尚未使用授信余额 1687.95亿元;其中招商银行给予 270 亿元的同业授信(含90 亿元专项流动性支持资金),截至2022年末已使用146.75亿元。从融资期限来看,招联消费金融采取以短期借款为主的融资模式,1年以内短期债务在总债务中占比为88.44%。具体来看,股东增资环节时间较长,以锦程消金增资扩股为例,要求结合投资方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实力背景、增资报价、可提供的资源和支持、与增资企业发展规划及理念的契合度等进行综合考察。

此外,利润积累、资本内生能力又有限,因此对不少消费金融金融公司来说,依然存在着资本补充的压力。

不过,这一融资现状在今年上半年显著好转。在政策的支持下,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继续下行。

此外,随着更多消金公司成立年限达到融资业务开展的要求,消费金融获批的融资业务资格及融资方式日趋多元化。

比如,“报告”披露,2022年,有14家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在4%以下,而2021年同期只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在4%以下。

此外,2022年,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在4%-4.5%(含)之间,4家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在4.5%-5%(含)之间,只有1家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超过6%。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尚未有消费金融公司成功发行金融债券,且当年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有所收缩。如今监管释放出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积极信号,对于降低消金公司融资成本,改善债务期限结构,以及合理提升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将起到积极作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