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本文聚焦近期兴起的“买贷款”现象。

一、“买存款”现象比较好理解,它通常与“高息揽储”相对应,是存款吸纳能力与客群基础比较薄弱的中小银行在特殊阶段所采取的一种常用策略,这在之前的何为资金空转?一文中已经进行过讨论。实际上,如果把存款拓展当成一种筹资或公开募资行为,则大致可以将中小银行的“买存款”行为与资管机构的“募资行为”放在一起考虑,即“买存款”与近年资管行业普遍存在的“募资难”基本是同一个逻辑,是中小金融机构的被迫之举。

那么很容易进一步想到,为保证获得相应的利差空间,与“买存款”相对应的结果通常是,资产端的信用下沉与久期拉长,并对应承担更高的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溢价。所以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存款拓展能力与风险管控能力至少应二居其一,否则隐患就会很大。

二、近年来,随着监管环境持续趋严、风险不断暴露,优质资产的供给总体是趋于减少的,这使得资产荒困境从过去的短期现象逐步演变成中长期常态。此种情况下,金融行业与客户群体不仅内部在“卷”,相互之间也在“卷”,不仅金融机构将客户分为“三六九等”,一些优质客户也会将金融机构分为“三六九等”,使得贷款按照理想价格投放的难度日益增大,甚至连存量客户的维护也变得愈发困难,迫使贷款利率总体趋于下行。根据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披露的数据,新发放贷款、企业贷款、票据融资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呈现持续走低的特征,新发放企业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位于4%以下基本已成为常态。

三、在资产荒困境常态化趋势愈发凸显的情况下,“稳住存量、争取增量”是各银行的主要策略,其中尤以稳住或争取政府机关、国企及员工等优质群体的共识最大。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的“肉卷”难以避免,一些负债成本优势较为突出的银行便通过低利率的“拼团贷款”来吸引优质客户,从而形成所谓“买贷款”的特殊景象。

按上述逻辑,“买存款”主要对应存款拓展能力和客群基础薄弱的中小银行,“买贷款”则主要对应具备负债成本优质的头部银行。

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并非如此,目前公开信息呈现的“买贷款”发起银行主要为北京农商行、南京银行、紫金银行、郑州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并非是国有大行等头部银行。这意味着,“买贷款”与“买存款”的发起主体均为中小银行,前者与市场观感显然不符。难道这些银行的负债成本也很低,或低于国有大行?显然不是(至少数据上并非如此),因此“买贷款”现象极不正常。

五、针对“买存款”现象,政策层面的应对举措已经很清晰,即一直强调的“有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有序引导存款利率持续下移。换言之,这就是笔者之前多次强调的“持续打压存款利率已成为中长期方向”。显然,目前这个过程已经在践行,仅2022年以来存款利率便已经下调多次。

六、针对“买贷款”现象,2023年以来政策部门才开始关注,近期比较常见的提法主要包括“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价格要可持续……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它金融产品价格关系”以及“银行业要把握好信贷增长和净息差收窄之间的平衡,亦需寻求新的信贷合理增长水平”等等。

很显然,由于“降低市场主体的实际融资成本”属于政治正确,政策部门并没有明确要对贷款利率进行严格限制,其思路主要是希望银行自己能做好平衡。这意味着,对于所谓“买贷款”现象,政策部门目前看似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乐见其成的,可能是因为《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标准》并没有将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行为纳入。

七、那么就整个银行业而言,“买贷款”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能是由资金的供给过剩,或者说和资金的供给相比,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所致。正是由于资金供给远大于需求,才使得资金成本(即贷款利率)总体是趋于下行的。实际上,对此决策层已经有深刻认知,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社会融资规模置于货币供应量之前以及近期政策部门频繁强调“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同等重要。

因此,从大的逻辑上来说,应对“买贷款”现象的根本举措在于推动存量贷款进行系统性重组,重组优化低效或无效金融资源。

八、无论是“买存款”,抑或是“买贷款”,其本质均是破坏存贷款市场秩序,是中小银行自掘坟墓之举。对于那些风险管控能力比较薄弱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不过对这种破坏存贷款市场秩序的行为,仅靠银行的自觉性是很难解决的,必须依靠政策部门的考核调整。因此,建议政策部门对“买存款”与“买贷款”的市场乱象进行整治,为中小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其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创造条件。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