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2024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588例、死亡病例2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25例)。那么,针对感染的是流感还是新冠,我们该如何分辨?如何判断新冠感染后身体有没有发生变化?新冠后有何升级版抗病毒措施?

“三阳”症状存在隐秘性,确诊病因很重要

当下正值春季流感季,想要判断是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还是叠加感染,在临床症状方面直接鉴别有一定难度,流感临床症状主要有:畏寒、高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毒血症状,同时可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总体来说,全身毒血症状重,呼吸症状相对轻。而嗅觉和味觉异常是新冠病毒感染独特的伴有症状。但高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咳嗽等临床症状两者有一定的重合性。

早期鉴别和明确诊断,需要通过同时对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抗原和核酸进行检测。抗原检测大家可以自行居家完成,但注意采样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避免假阴性。因早期阳性率偏低,有的需连续多次检测。如仍不能排除感染,则可以尝试在线上平台下单居家快检来协助诊断。在确定病因后,不管是流感还是新冠病毒还需及时正确用药,避免病情向重症转变。

新冠病毒具有持久性,可在人体持续存在数月或数年

2024年4月8日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了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后可在人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或数年。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共同发表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四分之一的接受检测者的体内,由病毒产生的蛋白质存在长达14个月。这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的持久性是新冠病毒病(COVID-19)后广泛出现的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每一次新的SARS-CoV-2感染都有可能变成慢性感染,这可能是这种病毒最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 Lancet子刊已经发表的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这种病毒在人体内的持久性比人们认识到的要长得多,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新冠感染后需警惕,新冠抗病毒特效药先诺欣宜尽早使用

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中得知:抑制病毒复制对控制新冠病毒感染进展至关重要,抗病毒治疗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应结合患者病程病情,宜尽早合理选用新冠感染抗病毒药。

目前,国内已有六款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先诺欣因其有效性受到许多患者的青睐,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新冠专用药”。

  先诺欣(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创新药,其中的先诺特韦片的可以抑制3CLpro蛋白酶,而3CLpro蛋白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不可或缺,抑制3CLpro蛋白酶等于从源头上阻止病毒复制,失去感染正常细胞和扩散的能力。

再联合低剂量的利托那韦片,有助于减缓先诺特韦片在体内的代谢或分解,从而提高先诺特韦片的血药浓度,提高抗病毒效果,加快发热、乏力、咳嗽、咳痰等新型冠状病毒症状的恢复。

先诺欣的三期临床数据,以患者急性感染期症状消失持续超过2天为主要重点,研究结果显示服药使感染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缩短了1.5天,而对于重症高风险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了2.4天,核酸转阴时间缩短了2.2天。所以在新冠检测呈阳性后宜尽早使用新冠抗病毒特效药先诺欣,缩短病程,并避免病情向重症转变。

  研究表明,先诺欣对目前已知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均有效,整体安全性良好。对于轻至中度COVID-19成年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老年高风险人群保护效果更佳。先诺欣在使用时应口服空腹给药。注意需整片吞服,不得咀嚼、掰开或压碎。且先诺特韦必须与利托那韦同服,否则先诺特韦的血浆水平可能不足以达到所需的治疗效果。

在确诊新冠后,公众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新冠小分子药购买渠道,足不出户获取药品。或者前往就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取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并遵照医嘱服用。外出时,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日常生活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选择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促进身体尽早恢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