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3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还首次提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银行业机构根据金融强国总体要求,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浙商银行推行的“善本金融”就是一个重要实践,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有质效,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善本金融”带来的成效

(一)企业效益明显

近年来,浙商银行善本金融战略引领,业绩增速领跑同业,备受市场关注。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总资产迈上3万亿台阶,营收增速连续10个季度保持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净息差2.01%。2023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7162.40亿元,较年初增长12.54%,其中,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突破900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01.28亿元,绿色贷款融资余额203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45%和39.41%,均高于贷款和垫款的增速;非利息净收入为161.76亿元,同比增长15.35%,贡献了八成以上的营收增量;对公收入贡献达到64.13%,排在行业前列,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为4.72%,领先行业水平;浙商银行圆满完成了A+H配股,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125亿元,成功发行了300亿元二级资本债,明显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二)金融生态改善

浙商银行的“善本金融”助力资本向善、财富向善、科技向善、员工向善。“善本金融”既是一个创新的金融工具,也是推动社会向善的重要举措,带动了金融生态的有效改善。从2022年开始,浙商银行聚焦政府平台健康运营、企业综合成本迭代下降、金融意识整体提升的三大目标,全面提升金融的落地能力,全面提升区域的金融服务深度和金融水平,以综合服务提升综合生态。

(三)助力地方发展

浙商银行根据杭州市临平区的实际,按照“县域试点、全省管用”的思路,形成首个区县级金融运行质量体检报告——《临平区金融运行质量体检报告》。依托金融运行质量体检报告形成了区县金融风险防控指南,涵盖财政、城投公司、非金融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五个主体的金融风险防控重点,提示了诸如政府平台融资结构、上市公司跨业跨区无序扩张等重要防控点,为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围绕区县对金融风险“有什么、有多大”不清晰的问题,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居民4个维度,按基础指标、重点指标、关注指标、异动指标进行分类分析,给出风险防控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植入善本基因

浙商银行从社会价值视角对金融服务进行审视和修正,明晰金融本源,并将金融服务功能作为第一性,引导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在此基础上,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全过程,构建信贷“抑恶扬善”评价体系,推动“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并行,营造以人民中心、以善为本的发展生态,形成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回归到助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定位,建立健全满足各个层次特别是中老年龄、中低收入、中低受教育人群的财富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小微企业的高效融资体系,搭建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实现基础性、保障性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服务国家需要

金融必须服务国家大局,增进民生福祉。浙商银行突出金融的基础性、保障性功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加快消费贷款产品创新与迭代,满足个人客户消费、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场景消费需求,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创新普惠金融支持体系,为农户、农村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等普惠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服务。推进普惠金融向“非抵押、大协同、数字化”转型,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关键核心产业安全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科创金融授信服务体系,提升科创金融精准授信支持能力。支持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基地、现代渔港、标准化养殖基地等建设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三产融合项目,助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三)设立金融顾问

从2018年起,浙商银行借鉴法律顾问制度,设立金融顾问,已经成为浙江金融勇立潮头的创新创举,也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金融顾问由地方政府提供指导支持,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提供相关人才、经费支撑。每位金融顾问每年至少开展6次公益咨询服务,每家金融顾问工作室每年组织至少2场金融专题培训和10场入企帮扶活动。已带动了104家在浙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到这项公益服务中来,组建了一支3400余人的金融顾问专业队伍及93个金融顾问工作室,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了浙江11个地市金融顾问服务全覆盖,并推广至北京、上海、甘肃、四川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四)强化智慧经营

2023年,浙商银行全面推进“科技兴行”战略部署,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智慧经营,深化“1+8”数智系统建设,推广经营管理驾驶舱应用。创新开发“金服宝·小微”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构建“科技+产业+生态”的综合服务体系。平台引驻多家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经营数据和政府政务数据对企业精准画像,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和防范风险,实现金融产品快速连接,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提高融资效率。与区域内年息12%左右的互联网贷款相比,通过平台创设的“普惠数智贷”利率下降幅度近一半,申贷成功率由平均15%上升至35%左右。截至2023年末,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近5500家,累计提供贷款7.4亿元。另外,平台遴选了法务、财税等领域约40家第三方优质服务商,以通用数字化升级方案提升企业管理质效,降低企业相关服务的获取和使用成本。

(五)建立慈善平台

浙商银行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来推动资本向善,把慈善与企业发展生态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自主可感受地做慈善、爱慈善,推动提升和实现企业家的社会价值。2023年第一批30余家企业家围绕“三大场景”发起善本信托工程,设立体现自己慈善意愿的信托计划,推进了自主可控可感受的慈善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企业家社会价值实现之路。全国首个公益联盟成立,联合专业机构服务企业家设立慈善信托,围绕“企业自身产业生态、企业家出生地和所在地”三大场景,以“慈善+金融”模式打造“传统民生领域项目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发挥企业家乡贤作用促进社会善治”两类慈善项目,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金融机构个体之善推而广之实现全社会之善。

(六)推广浙银善标

浙商银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高举金融向善旗帜,积极践行善本金融理念,构建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善本信用实践样板“浙银善标”,将“善”的评价体系融入到经营管理体系,弘扬“正行向善、融通万方”的企业文化内核,培养“正向正行、专业有素”的金融服务队伍,赋能有善念、有善行的好个人,支持好项目、好企业、好老板的“三好客户”,全面打造好客户、好资产、好员工的“三好银行”,实现稳健、审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浙银善标”根据服务客户的属性特征不同,分为企业版和个人版,并从正向标准和负面清单两方面分别编制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善”的评价标准。其中企业版正向标准围绕大局担当、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4大维度制定了20项细分正向评分标准;负面清单从负面情形和触碰红线两方面制定了26项负向评分标准。个人版围绕善性、善道、善果三大维度制定了12项细分正向标准;负面清单从负面情形和触碰红线两方面制定了16项负向评分标准。“浙银善标”通过赋分方式实现对客户善本信用的量化评价,正负向标准各设置不同分值,符合正向标准即加分赋能,触发负面情形即减分降维,触碰红线即一票否决,正负双向评分合计形成客户善标评分。在“浙银善标”评分的基础上构建善标评级体系,联合传统信用评级,构成浙商银行客户整体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客户行为的社会价值分析,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善”的客户,进而引导客户行为向善。

三、几点启示

浙商银行已经构建起以擎旗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问责向善、员工向善为六大支柱的善本金融实践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浙银特色的实践成果。从实践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从善基因是根本

善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向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恒追求。从社会价值视角审视金融的功能,提出金融向善的逻辑。向善是矫正,是目标,也是作用向度的回归。在此基础上,“善本金融”不仅是向善,而且要以善为本,强调的是初心,出发点清晰,即把金融的服务功能确定为第一性,把营利性放在第二性,保证了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基点。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价值维度,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抑恶扬善”的金融评价体系。以金融的现代性、工具性、基础保障性为依托,推动资本向善、科技向善、员工向善进而社会向善,形成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新范式。

(二)服务大局是前提

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国家中心大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为金融发展提出了崭新的时代命题。要服务国家大局,加大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经济稳增长等重大项目的授信支持,有效保障必要在建项目资金需求,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聚焦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农业、科技、物流、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化授信政策支持措施和授信审查审批机制,保障重点项目中长期贷款投放。

(三)立足实体是核心

金融要实体经济,为有责任担当的好企业服务赋能,坚决摒弃西方的华尔街金融之路,避免成为资本“收割韭菜”、控制社会的工具。建立制造业授信长效机制,重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产业集群等方面的授信支持。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押品抵质押率,持续提高制造业贷款新增占比。制定工业用地类项目融资授信政策,增加制造业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大节能降碳、碳减排技术、清洁能源、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利用等重点领域授信倾斜,推动资产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严格高碳行业授信管理,稳妥有序退出落后产能。依托乡村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布局,采取差异化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

(四)智慧经营作手段

数字技术发展为综合金融服务创新带来历史契机,尤其是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组合,有利于重构金融服务供给场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幅提升。浙江是全国数字化改革最早、最快,也是成效最突出的省份之一。浙商银行搭建“金服宝·小微”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多维互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破解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助力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更大更优更强。

(五)金融顾问是保障

浙江探索实践的金融顾问,定位于企业金融全科家族医生、政府金融子弟兵、社会金融理财咨询师,推动金融以融资服务向融资和融智并重的服务转变,推动金融专业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提升。通过鼓励金融专业人士走进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方面的金融咨询服务,帮助信贷主体化解风险,平稳发展。

作者:龙文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室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