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4年6月22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举办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区域论坛。论坛以“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为主题,为期1天,设置“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金融创新加速赋能自贸区发展”“发展数字金融,构建新生态格局”“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投融资洞见与布局”“金融力量助推城市更新多元发展”6大议题,共邀请到18位权威专家分享交流,共同为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省经济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致辞和主旨演讲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代表主办方致辞,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发表讲话。原中国银保监会领导,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原副省长欧阳卫民做主旨演讲。
张伟: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动能
张伟在致辞中表示,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举措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金融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动能,具体体现在:
第一,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可以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奠定经济基础。强大的金融离不开强大的经济。
第二,新质生产力催生新模式,可以为金融强国建设创新服务场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第三,新质生产力形成新动能,可以为金融激活强国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各领域的创新,以及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构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
图为张伟
赖志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赖志鸿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广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推动经济运行稳健提升,以更大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携手港澳抓紧做实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广州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图为赖志鸿
欧阳卫民:财政、金融要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欧阳卫民提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首先,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全要素配置,要精准布局创新链,发挥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全方位系统推进,要有原始创新、人才创新、源头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作为底层支撑,要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财政、金融要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后,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有三个方面建议:一是固定收益型债权产品或者说贷款和债券融资占比极高的金融供给侧不适应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二是股权融资特别是产业基金最适合新质生产力融资需求。股权融资特别是PE/VC,遵循的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原则,最适合科创企业金融需求。三是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银行做科创企业股权投资,是当前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图为欧阳卫民
主题论坛一: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广州产业投资基金首席投资官、副总经理林耀军分别发表演讲。
罗志恒: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四个发力方向
罗志恒指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提升直接融资占比,通过融资结构的整体性优化来发挥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二是以扩大长期资金来源、畅通创投退出渠道为主攻方向,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三是以丰富科技信贷产品为抓手,提高间接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的普惠性和精准度。加大银行科技信贷产品的供给力度,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完善差异化科技信贷管理和考核机制。四是以估值体系优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水平提升为基石,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水平。
图为罗志恒
林耀军:科技金融在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耀军表示,科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在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认为,基金机构要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聚焦产业的转型升级领域,加快行业研究和投资布局,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重点关注并引导金融资源投向高端制造、绿色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其次,要强化项目的筛选机制,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效益,为打造先进运营模式,有效挖掘市场优质项目;最后,要提高产业认知水平,促进产融结合和产业升级,围绕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三链维度,深挖产业发展规律。
图为林耀军
主题论坛二:金融创新加速赋能自贸区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锦,中金公司广东地区业务负责人潘志兵分别发表演讲。
白明:我国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探索呈现出集成创新特征
白明认为,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项创举。总体而言,我国在自贸试验区方面较为成功的创新案例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突破了现有金融业务的边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金融业务与其他业务的整合。二是不断加强不同自贸试验区的业务协同。三是充分发挥地方党政部门为金融业发展起到的背书作用。四是深入挖掘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集聚效应。五是因地制宜有选择地试水新的金融业务。他表示,在自贸试验区进行的金融探索中,更多的呈现出集成创新的特征。在金融创新中,我们还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将来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
图为白明
朱锦:聚力《南沙方案》和自贸区政策赋能,打造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南沙样本”
朱锦提到,自贸区挂牌以来,南沙积极探索湾区金融发展路径,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一是“立”字为先,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税收占比均排名全区行业前5;落地广州期货交易所,实现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历史性跨越,夯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之基。二是“破”茧成蝶,落地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跨境股权投资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累计形成近百项金融创新成果,打开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之门。三是“特”色鲜明,筑造跨境金融、融资租赁、期货产业等独具大湾区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面临金融创新需拓展深度和广度、亟需独具区域特色的政策赋能、统筹开放与安全等挑战,南沙将围绕《南沙方案》目标,建设更加包容的大湾区金融市场、更加创新的金融改革开放示范区、更具特色的“5+3”湾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
图为朱锦
潘志兵:自贸区积极探索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金融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经验
潘志兵表示,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好成效,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机构体系、扩大了金融市场规模、增强了辐射力和溢出效益。自贸区鼓励跨境投融资政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提升了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深度与广度。展望未来,自贸区将进一步深化金融对内对外开放,预计自贸区将继续试点和落地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扩大业务范围等开放措施,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机制。并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自贸区还将持续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推动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图为潘志兵
主题论坛三:发展数字金融,构建新生态格局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清华金融评论》主编张健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合规与风险控制专委会秘书长徐文萍分别发表演讲。
张健华:构建良好的数字金融生态,需要兼顾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张健华认为,数字金融以金融为出发点,目标在于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我们金融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构建良好的数字金融生态,需要兼顾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则,充分发挥生态中各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金融业自身必须加快数字转型,满足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需要;金融科技企业在助力金融机构数字数字化转型的同时,确保自身开办的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各类数据生产加工商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服务、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同时,应确保用户知情和同意,并获正式授权。从监管层面看,需要对数字金融业务进行穿透式监管,同时也要包容创新,对新业务多观察,以确保构建一个合理的金融新生态。
图为张健华
徐文萍: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化
徐文萍提到,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需要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实体经济;要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化,需要创新驱动金融业自我变革。数字金融作为经济新增长引擎有两个重要着力点:一是数据资产资本化,可以精准评估企业数字价值;二是助力强化智能风控和金融监管,可以维护系统安全。
对于未来她给出四点预见:一是金融服务将无界拓展,实现全球化;二是金融科技深度整合,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提升透明度与安全性;三是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化,确保服务与实体活动紧密相连;四是普惠与绿色金融扩展,借助数字平台降低服务门槛,推动ESG投资。
图为徐文萍
主题论坛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州金控集团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张铁强,招商银行总行普惠金融部科技金融负责人杨智分别发表演讲。
张铁强:走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从政策、数字化以及服务体系优化等方面共同推进
张铁强表示,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降低民营企业成本,完善增信和风险分担机制。二是推进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融合。整合融资平台资源,强化科技赋能和跨部门联动,拓展数据维度和业务场景,提升客户便利度和可得性,支持农村新产业、业态发展。三是优化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地方金融机构补充作用,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图为张铁强
杨智:以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三大主线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杨智提到,普惠金融包含三条主线。一是供应链金融,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向上和向下穿透,服务产业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二是科技金融,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结合科创企业的成长周期,提供债权+股权的生态圈服务。三是小微企业金融,通过大数据、大模型的方式,打造普世化、标准化、线上化的数据融资产品。
图为杨智
主题论坛五:绿色投融资洞见与布局
广州银行行长助理卓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肖斯锐分别发表演讲。
卓华:五大领域、四大结合、两大融合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卓华以区域性地方银行实践总结了“五大领域”、“四大结合”和“两大融合”的绿色投融资策略。“五大领域”包括固废处理、水污染治理、清洁能源、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四大结合”包括绿色与普惠、供应链、乡村振兴和零售业务的融合发展,“两大融合”包括新金融与碳金融结合、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结合。在广州支持绿色投融资发展方面,卓华建议,应为重点行业定制专属绿色金融方案,结合湾区区位特点,加强城市间联动,形成绿色金融服务城市链生态圈,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间接融资供给,并通过完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链,为绿色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图为卓华
肖斯锐:金融支持与创新对“一带一路”碳减排合作至关重要
肖斯锐表示,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减排量与资金技术的流通,推动全球碳减排合作。随着碳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强制碳市场。面对市场机遇与挑战,金融支持与创新至关重要。“一带一路”碳减排合作需要金融的支持,包括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和引入成熟的定价模式,建立便利化的跨境支撑体系,完善高质量减排信用标准,并加强碳市场风险防范协同机制。这些措施将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的碳减排融资,推动气候投融资与“一带一路”碳减排的有机融合,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图为肖斯锐
主题论坛六:金融力量助推城市更新多元发展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张飏,广州城投城市更新集团总经理袁暤分别发表演讲。
张飏:城市更新在存量时代是推动经济再生的重要新动能
张飏提到,宏观经济背景下,随着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经济进一步增长需要依赖存量改造和提升来提供进一步支撑。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改造,更是价值提升和增值的重要手段。然而,城市更新面临四个主要问题:更新片区区位价值的充分发挥、资金投入与价值平衡、社会力量参与度提升以及运营增值路径有效保障。因此亟待在城市更新中,依靠价值判断与挖掘,以及采取设计、投资、建造和运营一体化的复合增值模式,是保障城市空间价值增长的有效手段。总结来说,城市更新在存量时代是推动经济再生的重要途径,并应通过价值增值与价值共享实现高效的金融等多方面要素的全面参与。
图为张飏
袁暤:新经济形势下金融将赋能广州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袁皞表示,城市更新为城市注入新活力,推动经济新增长,引领区域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打破城市发展瓶颈,解决原产业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不匹配、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不匹配的问题,同时拉动投资、提振经济,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然而,城市更新面临改造资金需求大、社会资本参与度低等挑战。应善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中央预算投资、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及城市更新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创新方式赋能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空间的增值和经济再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图为袁皞
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金交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承办。除演讲嘉宾外,出席论坛的还有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倪全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广东证监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邹陵曦,广州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邱亿通等领导以及各省市代表团、各大金融机构的代表。论坛由广东卫视主持人吴荻主持。
图为吴荻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是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系列区域论坛,也是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主论坛,自2016年发起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九届,论坛长期致力于搭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金融交流与全面互联互通的高质量平台,融合政策、学术和业界等多方面观点和研究成果,打造辐射全国的专业、开放、共享的高端金融盛会,以助力我国经济金融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本届论坛现场参会人员500余人,座无虚席,同时在清华五道口视频号、抖音号,《清华金融评论》视频号、金融微课堂,广州金交会视频号,新华网、新浪财经、凤凰网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等多平台线上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近60万。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由主论坛和区域论坛组成,旨在关注全球金融发展的新思想、新趋势、新实践、新动力,聚焦中国与世界、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共商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问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
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简称“金交会”)创办于2012年,迄今已成功举办13届。金交会通过“线上+线下”“展示+互动”“路演+洽谈”等方式,打造集金融成果展示、金融改革宣讲、金融知识普及、金融学术研讨、金融产业对接、金融产品推销、金融设备展销、金融人才交流和金融招商推介“九会合一”的金融盛会,实现“让世界在这里感悟中国金融”的愿景。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