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尽管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了数十年的努力,但核聚变技术距离商业化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核聚变因其提供大量廉价清洁能源的潜力而备受称赞。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说法,当两个轻原子结合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并释放能量时,就会发生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必须在大约1000万摄氏度的极高温度下发生。

尽管这一过程尚未商业化,但核聚变技术近年来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根据聚变工业协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最近的一份报告,自1992年以来,该行业共计获得71亿美元投资,仅去年就收获了9亿美元。报告还指出,89%的私营聚变公司认为这项技术将在21世纪30年代末投入使用。

一直以来,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都对核聚变和核裂变技术非常看好。他在近日接受The Verge采访时表示,“坚信核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气候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大型科技公司能源使用的担忧日益加剧,这种观点变得更加中肯。根据电力研究所(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到2030年,为人工智能计算提供动力的数据中心的能耗预计会翻一番,占全美电力总消耗的9%。

虽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实际上只会增加不到10%的能源消耗。但科技巨头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清洁能源,而核裂变和核聚变就是其中的热门赛道之一。

例如,上文提到的聚变工业协会报告就罗列了全球45家致力于核聚变商业化的公司。在这些初创企业中,有五家就获得了盖茨的气候投资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支持,其中包括核聚变发电厂制造商Zap Energy,利用强大电磁助力核聚变的创企Type One Energy,以及致力于推进核聚变商业化的创新平台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而在核裂变领域,这位亿万富豪同样也投下了重金。此前,盖茨曾向初创公司TerraPower投资10亿美元,尝试开发一种成本更低的核裂变模式。目前,TerraPower已经在美国怀俄明州凯默勒的一个核电站遗址破土动工。

其实,盖茨并不是唯一支持核能商业化的科技和商业领袖。亚马逊公司的贝佐斯同样也是聚变技术的重要投资者。此前,他就曾投资加拿大初创公司General Fusion,尝试开发一个试验电厂。而OpenAI的奥特曼也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并投资支持了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已与微软公司签署电力购买协议)和核能初创公司Oklo。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