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大家好,很久没有发文实在抱歉。今天我们聊一聊关于运营的实质。

银行以营销创效为目标的运营,究竟是什么,讲实话在今天同业环境中可能很难得到统一明确的答案。我们今天所讲的主要是关于以客户经营创效为目标的运营。

在诸多同业交流中,很多朋友连“运营是什么”都难以达成共识,运营的实际作用方向自然也是分散的。渠道的运营,部分业务的集约化运营,普遍是标准化的,很多人希望将营销运营明确为一种标准的工作范式。但这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期待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营销运营与传统渠道业务运维最大的区别。

单就一家机构而言,数字化营销运营是否能内化为一种标准规范的机制呢?

无论是总行还是分行还是网点机构,运营的构成责任主体都是有差异的,这取决于历史沉淀的经营模式差异,不同部门职责,不同处室职责、不同科室职责都决定了运营的运作模式差异极大,牵引运营的方式也差异巨大。总行运营就一定可以复制给分行吗?分行之间运营必然一样吗?我觉得这是否定的。

举例来说,有些分行线下营销就是核心,有些分行自助电子渠道是客户激活主要渠道,有些分行投资理财是核心牵引业务。不同的牵引力决定了运营的构成基础不同。

运营这件事情,很多人认为是在“某一个方面持续用力”的过程,实则不然,运营是一个“把握螺旋平衡”的过程,把握平衡才是运营的核心,而非比拼谁的力量更大。而“平衡”讲究的是“过则收,欠则放”,收与放的把握很难用标准来实施。跷跷板大家都坐过,不是谁重量越高就越好玩,而是在重心调整中跷跷板两端有升有降,有时平衡,有时失衡,再追求新的平衡。

对于运营而言,我们是否可以设定“达到XX%,则……,如果某一指标达到XX,则……”这样的运营标准,来驱动指引我们全部的运营动作呢?或者设定必须要经过几级审签,严谨评审,通过会议纪要、多方论证来固化的运营策略呢?

看似可以,实则失准。量化的数值均取决于市场的反馈,而市场的公允平均值总是飘忽不定的。过于关注标准的运营一定是做不好的。而固定化的流程大概率会失去运营调整的灵活性,从而让运营机制难以发挥动态平衡的作用。就像你关于跷跷板重心的操控大概率只能依靠身体的默认反应,而无法完全依赖于向家长的问询。

这既是运营的魅力,也是运营能力发展最大的难点。

对于银行高层来说,把运营形成标准化的方法论,甚至公式化处理,是传统经营逻辑下最优的结果,机制化的安排可以解决运营能力的稳定性。但公式化开展运营一定带来运营能力的不确定性,因为公式化本身就与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天然矛盾。

加入公式存在,那同业运营的差异化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一家银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运营能力,取决于一家机构到底有没有将运营内化为一种“机制文化”,而非一种僵化的机制流程。

机制文化并非虚无的道理真经,运营的机制文化可以依赖于“量化目标”,但文化的构建取决于量化目标的设计原则及分解原则。定义明确的能够拆解为过程子目标的北极星目标,将能够驱动整个运营团队朝向相近的结果共同努力。但如何拆解,如何达成拆解目标,由运营思维与文化决定。

进一步拆解的子指标与子指标的实现路径,过程管控方式,可宽松也可严谨,在达成总目标的情况下,这些细项的操作规范,既需要满足不同机构的权责利分布特性,也要满足不同时间自身与市场发展的特性,支持敏捷的调整与适配。过度严谨会丧失敏捷性,这时候大家就要考虑,不同阶段时期的运营,到底更需要严谨性,还是敏捷性。

运营的机制化发展,不是形式的机制化,并非明确表单、明确流程、明确审核机制就可以完成运营的目标。运营的机制化发展更应该关注“目标处理与文化”的机制化,追求主目标、子目标的执行机制,追求敏捷的调度与优化机制,这或许才是数字化运营追求的机制目标。否则很有可能出现流程不出错,但目标达不成的运营困局。

当然,这种对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平衡矛盾,就是运营机制建设中最大的难点,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难以建立“数字运营能力”的原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运营”最大的魅力,在各项资源中找到螺旋向上的平衡,形成广泛资源的协同联动,合作创效。

运营不是1234ABCD,运营更接近于因果轮回择优而动,如果想要了解运营的真谛,首先要具备运营的意识与文化,要接受“风险无处不在”,要接受“因需而动”,更要接受“变化才是最大的确定性”。在不确定中达到平衡,从而向经营目标不断进发,这种难度不亚于信贷的风险控制。也是对传统财务层面对投入产出管控的精进,是对过程管理的精进。

营销运营因变化而生,因不确定而生,因个体差异而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营销运营模式。

未必正确欢迎探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