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周道许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私募股权市场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IPO(首次公开募股)不再是“万能解”。在此背景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焦点。近年来,国内积极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试点,试图通过市场化机制重塑私募股权的流动性生态。
一、私募股权流动性的困境:退出渠道的瓶颈与市场失衡
私募股权投资的核心在于“募、投、管、退”四个环节,其中“退出”是闭环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使得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面临诸多挑战,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受限。
1. IPO退出依赖度过高,市场波动影响巨大
长期以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退出模式高度依赖IPO。然而,IPO市场受监管政策、资本市场周期、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当IPO市场活跃时,私募股权基金能实现高估值退出;但当IPO市场收紧,投资者的退出渠道便大幅受限,流动性问题凸显。相比之下,欧美成熟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更加均衡,通过并购、股权转让、S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退出。国内市场单一的退出模式,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在市场低迷期面临极大的流动性压力。
2. 并购退出不成熟,交易撮合机制缺乏
并购是全球私募股权市场最重要的退出方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市场,并购退出的比例远低于欧美。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并购市场的撮合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对于通过并购完成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接受度不高。此外,私募基金持有的企业股权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协调,交易成本较高,进一步增加了并购退出的难度。
3. 份额转让市场不成熟,基金流动性受限
基金份额转让本应是解决私募股权基金流动性问题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市场信息不透明、定价机制不完善、交易渠道受限,导致基金份额转让市场发展缓慢。目前,国内私募股权基金份额的转让主要依赖于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渠道,交易双方难以匹配,导致转让交易难度大、周期长。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化交易平台,基金份额的估值缺乏公允性,进一步影响了基金份额的流动性。
二、份额转让平台试点重构生态的两个维度
面对私募股权市场的流动性困境,国家开始推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发展,并在多个区域设立份额转让平台试点。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解决基金的退出问题,更是在重构私募股权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生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来看,这一转变正在深刻影响市场结构。
1.宏观维度
在传统的私募股权市场中,投资者进入市场后,往往需要等待被投企业IPO或并购,才能实现投资回报。这一模式使得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流动性较低,投资周期较长,影响了市场的整体活力。
份额转让平台的设立,使得基金份额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打破了过去“投资即锁定”的模式。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私募股权市场,也将推动整个市场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同时,S基金的兴起,也将在市场中扮演关键角色。S基金的本质是专门收购私募股权基金存量份额的基金,它的存在将有效提升基金份额的流动性,并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退出选项。未来,随着S基金的规模扩大,私募股权市场的退出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市场的流动性生态将进一步完善。
2. 微观维度
份额转让平台的建立,不仅影响市场的整体结构,也在改变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和投资策略。
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将不再只是“长期持有者”,而是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优化投资组合。如果某一基金的部分资产表现欠佳,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份额转让的方式,调整持仓结构,提升投资组合的整体回报率。
另一方面,S基金的出现,也将推动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基金的市场化运作。过去,基金管理人主要关注如何通过IPO或并购实现退出,而现在,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将成为新的核心任务。这将促使基金管理人在投资决策时,更加关注项目的市场接受度和流动性预期,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升级。
三、初创企业应对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三个降本要点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往往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基金进入退出期,企业可能会面临股东变更、股权结构调整等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甚至造成股权关系的复杂化。因此,在股东退出过程中,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份额转让平台,以市场化方式实现股东更替,同时降低潜在的财务和治理成本。
1. 合理管理股东变更
股东变更不仅是资本交易,更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核心股东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团队信心、客户关系、供应链合作以及融资计划。因此,在私募基金股东计划退出时,企业应当提前介入,确保股权转让不会影响公司的治理稳定性。
- 选择合适的受让方:企业可以通过份额转让平台,与基金管理人共同筛选新的投资方,确保新股东的投资理念、资源背景与企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避免短期套利型投资者进入。
- 优化股东结构:如果基金持股比例较高,企业可以利用股权转让机会,调整股东结构,如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治理架构,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 提前设定股权转让规则:企业可以在公司章程或股东协议中明确股东退出机制,包括优先购买权、反稀释条款等,以确保股东变更不会对企业的控制权、投票权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2. 利用市场化定价机制
在传统模式下,当私募股权基金股东计划退出时,企业往往需要通过股权回购或引入新的投资者来完成过渡。然而,股权回购通常需要企业动用自有资金或通过债务融资进行支付,这可能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压力。而如果企业无法快速找到合适的新投资者,可能会导致股东退出过程拖延,影响企业的运营稳定性。
份额转让平台的建立,使得企业能够借助市场化机制进行合理定价,从而降低退出交易的成本:
- 避免高溢价回购:如果企业选择自有资金回购股东股份,平台上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合理的估值,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支付过高溢价。
- 提高交易透明度:通过平台挂牌转让,企业可以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参与竞价,提升交易效率,减少单一谈判带来的估值偏差。
- 降低法律与财务成本:传统的股权交易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而平台提供的标准化交易流程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
3. 提前规划投资人退出策略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现有股东的退出可能会影响新投资人的信心,甚至影响企业的估值。特别是在创业早期阶段,如果市场对企业的股权交易缺乏信心,可能会导致融资难度增加。因此,企业需要提前规划投资人退出策略,以确保融资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 避免集中退出影响市场信心:如果多个私募股权基金股东同时寻求退出,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企业经营不善或增长前景不明朗。因此,企业应当与基金管理人协商,分批次、有节奏地安排退出,以减少市场的负面解读。
- 合理安排新老股东交接:企业可以在融资过程中,与新投资人协商,由其部分接盘老股东的股份,以实现融资与股东更替的平稳过渡。
- 利用S基金平衡退出节奏:S基金作为专门收购私募基金存量份额的投资工具,可以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缓冲器”作用。企业可以协调S基金接手部分老股东股份,避免因股东退出导致企业在融资时估值受损。
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私募股权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投资领域,而是成为一个更加流动、透明、高效的投资平台。这一变革将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资本市场迈向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未来。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