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大银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传递出一个相同的信息。

靠拼规模、打价格战、做高风险高收益业务就能“野蛮生长”的时代,是真的结束了。银行业正集体转向一条更考验内功、更注重长远的新范式,那就是精耕细作,深挖价值。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股东会上的一席话,直指行业痛点。他坦言,由于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不足和非理性竞争等因素,利率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针对银行业低水平“内卷”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自律管理,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坚决不打“价格战”。

这无异于给过去那种依靠低价恶性竞争抢市场的模式,正式拉下了帷幕。不打价格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银行必须找到比拼价格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服务、效率和风控。

转型必有阵痛,以民生银行为例。过去几年,民生银行进行了经营理念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压降了高收益高风险、不可持续的业务,虽然短期收入和利润承受压力,但董事长高迎欣表示,“正是因为这种提前调整,现在面临的压力相对更小。”这种战略定力,倒逼民生银行将资源聚焦于更基础、更可持续的方向,也就是狠抓基础客户、业务、产品,致力于成为客户的“主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下沉,提升基础客群的粘性与价值贡献,这正是“精耕细作”的生动体现。

财富管理也是价值深耕的重要战场。招行行长王良强调,不追求某一只基金销售的快慢和多少,而是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从更加合理的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待每一只产品的销售,并重视持续营销。”这体现了招行在财富管理领域坚持长期主义、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深耕取向。

建行“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则是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是对价值创造的深耕。建行董事长张金良强调“坚持理性定价,提升风险定价水平”,在负债端,实施“抓核心、夯基础、控期限、降成本”策略,强化高质量负债拓展和核心存款积累,严格控制高成本存款,通过定价系统基于每个对公客户和对私客户的综合贡献度进行差异化定价,贷款收益率保持在大型可比同业的前列,这本身就是对“不打价格战”的务实践行。

中国银行业这场关乎未来的价值深耕之路,方向已然明确,步伐正在加快,让我们期待变化的发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