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随着2025年美国《GENIUS法案》完成国会立法程序、香港《稳定币发行监管条例》正式实施,稳定币监管已形成覆盖发行准入、储备管理及风险控制的系统性制度框架。这些制度突破不仅为市场注入确定性,更通过与实物资产链上代币化(RWA)的技术耦合构建新价值范式,而稳定币作为底层流动性中枢,正驱动"资产数字化-结算高效化-配置结构化"的增强循环体系。

文/《清华金融评论》杨曦

今年来,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资产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稳定币凭借其锚定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已成为数字货币领域的一项关键创新,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场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真实世界资产(RWA)上链模式为数据资产开拓了交易与流通的新途径,通过将实体资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此背景下,各国正逐步构建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一旦落地,RWA数字资产业态有望加速迎来蓬勃发展新阶段。

全球稳定币法规逐步落地

美国在稳定币监管方面采取统一立法与多机构协调监管的策略。2025年7月17日,美国众议院以308票对122票通过《引导和建立美元稳定币的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由于参议院已在6月17日通过该法案,意味着接下来仅需要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字即可成为法律。该法案对稳定币的许可、储备、赎回和审计等方面制定了全面且详细的规定,旨在为稳定币建立统一的联邦监管框架。在储备资产要求上,明确规定“支付型稳定币”的储备能完全覆盖流通中稳定币价值,且由现金、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实物资产构成。

作为国际金融枢纽,香港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方面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历经三年的研讨论证,2025年5月,《稳定币发行监管条例》在香港正式颁布实施,此举在全球稳定币合规治理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条例系统规范了发行牌照的申请资质,强制要求储备资产须维持高流动性水平及接受定期独立核验,同时明确持牌机构必须建立并执行审慎的风险管控机制,以切实保障稳定币持有人的权益。严格的监管框架不仅为市场参与者指明了合规方向,更能有效提升市场稳定性和预期管理水平,这有助于吸引更多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稳定币领域。

稳定币与RWA互相促进的飞轮模型

当前全球对稳定币的监管持续深化,市场关注重心正由跨境支付延伸至实物资产链上代币化(RWA)领域。从技术可行性看,依托区块链可将所有现实世界资产转化为链上可交易凭证。其中稳定币被定位为RWA闭环流转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该工具,RWA项目得以完成从价值锚定到收益分配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充分发挥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最大优势。

以某新能源RWA项目实践为例,其充电桩资产已完成链上代币发行。投资者可通过稳定币直接认购RWA资产凭证,项目方也可采用稳定币实施收益分配及回购操作。资金流转以端到端在链上完成,不仅实现交易效率跃升与全程可审计,更因规避多次法币兑换环节,有效节省跨境结算中70-80%的时间成本与汇兑费用。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DX首席战略官陈辰提出,“当链上有了大量资金(尤其是稳定币),且规模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后,市场就需要相应的链上资产(RWA),用于进行计息配置,或是根据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收益率进行差异化配置。”由此可见,稳定币是一种重要头寸,在RWA生态中扮演着关键流动性工具角色,持有者可通过其实现跨链资产的高效配置与流动性管理。

RWA与稳定币已构建起协同增强的价值循环体系:RWA承载链上价值锚定功能,稳定币则作为底层结算工具,为RWA市场提供关键流动性支撑与交易定价基准,驱动资产实现高效流转。基于这一协同机制,加密货币服务体系与传统经济活动将持续深化融合,从而推动链上实物资产(RWA)领域形成规模化的价值生态,最终引发全球资产数字化配置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