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旗下权威科技媒体《IEEESpectrum》发表了题为《ChinaMakesHigh-SpeedLaserLinksinOrbit》的深度报道。
该报道聚焦极光星通成功完成的400Gbps速率星间激光通信在轨实测,从多个维度对这一成果进行了系统性剖析,认为该测试是全球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演进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报道援引了极光星通3月18日发布的关于在轨测试结果的官方说明。同时指出,复杂的轨道环境带来了额外的技术挑战:低地轨道是指海拔300至2000公里的空间区域,卫星在该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约为每小时28000公里,即每秒7.8公里。这种极高的相对速度,对维持卫星间激光通信链路的稳定提出了严苛挑战。
欧洲航天局(ESA)光学与量子通信办公室负责人HaraldHauschildt对此表示:“这些可调望远镜组件需要补偿卫星在太空中高速运行带来的影响。”为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星间持续通信,需要使用高速可调的反射镜,来维持对目标的精确跟踪。因为激光链路对指向精度要求极高,任何微小错位都会破坏连接,导致通信中断。
报道认为,极光星通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商业与科研机构项目,对此的投入是值得的,因为激光通信链路的工作频率远高于传统无线电波。
欧洲航天局(ESA)正与其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基于激光的高通量数字光学网络(HydRON)卫星系统开发,目标是在轨实现100Gbps及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ESA的说法,该数据速率未来有望扩展至1Tbps。Hauschildt指出,从这一层面而言,HydRON在未来有潜力与地面光纤网络展开竞争。据悉,欧盟正着手推进卫星通信星座IRIS²建设,以应对SpaceX的Starlink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JadeWang曾参与TBIRD(NASA与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的合作项目)开发。该项目于2023年实现了200Gbps的星地激光通信传输,同时解决了诸如通过大气层传输所引发的诸多附加挑战,包括大气扰动引起的散射和光束畸变。关于极光星通的此次测试,Wang指出,其数据传输速率似乎已达到当前全球最高水平。
《IEEESpectrum》该报道还探讨了激光通信在未来各类空间任务中释放的巨大潜力。
星间激光通信已成为当前低轨道卫星星座的关键技术之一。相较于传统射频通信,激光通信具备更高的传输速率,能够在每次有限的通信窗口内大幅提升数据下传效率。
以遥感卫星为例,在轨期间持续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数据,但每次与地面站建立连接的时间通常不足5分钟,传输的时效性和带宽成为关键瓶颈。激光通信凭借大容量、低延迟的优势,可显著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规模,提升任务整体的数据回传效率。针对对于深空探测、科学观测等高数据密度任务,激光通信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此外,该技术也被广泛视为未来月球通信及深空探测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JadeWang表示,“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强大的产业,为多种应用提供自由空间光通信支持,而不仅仅是大规模部署的低轨卫星。我对激光通信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感到非常兴奋。”
来源:新华网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