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投资者们缠着华尔街银行争抢Figma超额认购数倍的IPO份额时,这家设计软件制造商却已在其S-1文件中悄然披露授权发行代币化股票,但暂无实施计划。随着零售投资者参与私营企业股权的渠道持续拓宽,加上当前白宫对加密货币持友善态度,基于区块链且锚定底层证券的代币化资产或将迎来主流突破。

Solana政策研究所创始人Miller Whitehouse-Levine指出,这类公链技术“能拓宽投资机会的获取渠道,为创新企业开辟融资新路径”。与此同时,投资者正急于理解其运作机制与潜在风险——部分预测显示,2034年全球代币化资产市场规模可能突破30万亿美元。

“股权本质究竟是什么?”真实世界资产发行机构Securitize总裁Michael Sonnenshein发出如是疑问。该机构通过与发行人合作,将特定证券资产转化为链上代币。“从功能角度看,在经纪账户持有证券与在数字钱包持有代币化资产并无本质区别”。

代币化趋势已超越初创企业股权范畴。2022年,KKR通过Securitize将其某私募基金部分份额代币化,虽仅限合格投资者参与,但将最低投资门槛降至10万美元。德勤4月预测显示,单是美国房地产代币化市场规模就将在2035年达到4万亿美元(2024年尚不足3000亿美元),而贷款与证券化产品的代币化所有权规模十年内可能触及2.39万亿美元。

然而另一种“封装模式”却引发了争议。在此模式下,购买者并不实际持有底层证券,Sonnenshein称之为“为代币化而代币化”。股权发行人(如初创企业)对此过程毫无控制权,这类似于无限制的二手股份交易(却不涉及实际股权)。2025年7月初,交易平台开发商Robinhood宣布向欧洲投资者提供OpenAI代币化股票时引发波澜。这家持续融资的AI巨头随即发布严厉警告,要求公众“务必谨慎”,并明确表示“任何OpenAI股权转让需经我司批准”——而当前并未授权此类交易。

亲加密货币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Hester Peirce上月指出,鉴于散户风险及复杂产品认知门槛,SEC将严查此类代币化发行。“SEC反复强调封装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底层投资者信息完全失联”,Sonnenshein补充道,“我们根本无法确认这些投资者是否获得了合规披露。”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