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期,随着暑期亲子游的火热,全国各大主题乐园迎来了客流高峰。作为最受欢迎的游乐项目之一,过山车在带来刺激体验的同时,也因偶尔的暂停或中途停运,引发游客和公众的关注。记者注意到,这类情况在多个主题乐园均有发生,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为此,记者走访行业专家并查阅相关案例了解到,这种看似“突发”的暂停,实际上是全球大型主题乐园大型游乐设备普遍采用的安全保护机制。当高灵敏度的监测系统捕捉到设备运行参数的微小异常或潜在风险信号时,系统会立即触发保护程序,主动暂停运行,以便第一时间排查和排除隐患。这并非事故或设备故障,而是将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一道安全防线。

过山车的国际通用“安全保护机制

据了解,这类“中途停驶”并不意味着安全出了问题,而是过山车的“安全保护机制”在正常发挥作用。类似情况在全球主题乐园行业屡见不鲜,例如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巨雷山”曾因传感器检测到设备状态偏差而临时停运,奥兰多环球影城的“绿巨人”过山车也曾因系统检测到风速突变而自动刹车。其背后的逻辑相同——一旦发现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系统立即采取措施,将乘客置于可控的安全状态。

安全保护机制背后的“高敏感神经系统”

过山车的安全系统就像它的“高敏感神经”,遍布全车的传感器、监控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会实时捕捉速度、位置、加速度、风速等多项参数。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会在毫秒时间内发出停机指令,将车体停在轨道的安全区段,并依靠安全压杠等束缚装置保护乘客安全,等待救援。

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CAPPA)作为行业权威机构指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首台过山车以来,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特种设备安全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等法规标准,对过山车的设计、制造、安装、操作、维护、检查等各环节都有严格要求;游客的乘坐条件也有明确指导。CAPPA强调,安全制动是过山车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其目的就是在出现任何可能风险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确保乘客安全。

何为典型的安全处置流程

当前,主题乐园普遍采用的安全处置流程为:设备一旦检测到异常信号,立即自动停机,随后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工作人员对车上乘客进行有序疏散;技术团队随即对轨道、动力、制动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检测,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恢复运营。

从现有消息看,近期上海乐高乐园“飞龙过山车短暂停运”事件的应对流程也符合行业标准,从停运到恢复运营共计2小时,这一处置时长也处于行业正常区间。国内其他主题公园同样遵循这一流程,比如某海洋主题公园的过山车因风速传感器检测到瞬时风速超标而短暂停运,经过快速排查确认安全后,很快恢复运营;某大型摆锤项目因乘客配重失衡导致自动停机,排查后也及时重启。不同停机原因会影响恢复运营的时间,有的停机较短,有的因复杂排查需更久,但都遵循严格的安全流程。

安全停机,其实是对游客的最大负责

安全是游乐行业的生命线。CAPPA呼吁,全行业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完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机制,强化应急预案与演练。对于游客而言,遵守乘坐规范、系好安全束缚装置、不在运行中使用手机或将身体伸出座舱外,同样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一环。

每一次安全停机,看似打断了游玩的节奏,其实都是风险防控的结果。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安全机制与现场处置,让人们在享受刺激与欢乐的同时,能带着快乐和安心离开。公众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无需过度担忧,但也希望乐园方能够加强对游客的及时沟通和安抚工作,科学普及安全知识,减轻游客焦虑,维护良好的游园体验。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