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的战略目标。这一政策文件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卡脖子"领域,要求金融机构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产业链金融创新等方式,为新型工业化注入长期稳定资金。在此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需立足区域产业禀赋,以政策精神为纲领,构建"产业地图-场景产品-风控协同"三位一体的差异化支持体系,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新质生产力领域。
一、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精选差异化赛道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在于产业升级与区域禀赋的深度耦合,中小商业银行需以《意见》为纲领,通过“产业地图绘制-客群精准锁定-产品差异化设计”三级联动,构建区域产业链金融生态。
1.绘制产业地图:建立区域产业链数据库
中小银行应联合地方经信局、产业园区,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区域产业链数据库”,重点分析本地特色产业集群的融资缺口与技术升级需求。通过对区域内产业的细致梳理,明确各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特点,为后续金融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精准依据。
对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可推出“研发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组合产品。这类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价值,但可能缺乏足够的传统抵押物,组合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其研发阶段的资金需求,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能力。
针对链主企业配套供应商,开发订单融资、反向保理等产品。借助链主企业的信用优势,为上下游配套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解决供应商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而导致的运营困难,促进产业链资金的顺畅流动。
对技改升级企业,推广设备更新绿色贷。依据《意见》第四条,结合企业设备更新和绿色生产的需求,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2.避免同质化竞争:差异化产品设计
在传统产业密集区(如纺织、机械加工),推出“智改数转贷”,结合智能装备租赁与数据资产增信。传统产业面临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压力,该产品能为企业提供转型所需的资金,同时通过数据资产增信,创新担保方式,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在新兴产业集聚区(如半导体、商业航天),试点“科研期权贷”,以未来订单、技术专利为质押匹配长周期资金。新兴产业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科研期权贷”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匹配其研发和成长周期,助力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二、构建场景化金融产品矩阵
中小银行需围绕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痛点,设计“研发转化-产业链融资-跨境绿色”三大场景化产品矩阵,实现金融服务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嵌合。
1.解决研发与转化痛点:研-产-融资金池
联合本地中试平台共建“研-产-融”资金池,提供分阶段授信支持。按照企业研发的不同阶段,如概念验证期、中试期、量产期,设置不同额度和期限的贷款,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同时引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比例30%),降低首台套装备推广风险,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针对首台套装备推广,联合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首台套装备往往面临市场接受度低、推广难度大等问题,风险补偿基金能分担银行的贷款风险,提高银行支持首台套装备推广的积极性,推动先进装备的应用和产业升级。
2.打通产业链资金堵点:链式金融服务包
对核心企业,提供并购贷款支持“延链补链”。核心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资源,能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提高产业竞争力。银行提供的并购贷款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助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对中小配套商,上线区块链仓单融资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实现存货动态质押,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和融资效率,解决中小配套商因存货占用资金而导致的融资难题。
3.发力跨境与绿色赛道:碳账户+跨境金融
设计“碳账户+信贷”联动产品,企业节能减排量可转换为贷款利率折扣。将企业的碳减排表现与信贷利率挂钩,激励企业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
对出海企业,推出“外贸数据贷+汇率避险管家”组合。通过自动采集海关、跨境电商平台流水数据,为出海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解决企业因缺乏传统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难。同时提供汇率避险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保障企业的跨境经营收益。
三、优化服务模式与风控体系
中小银行需通过组织机制升级、智能风控赋能、政策资源协同,构建“专业化团队+数据化风控+政策化协同”的新型服务体系。
1.组织机制升级:产业金融事业部与链长制考核
设立产业金融事业部,配备懂技术的客户经理。产业金融具有专业性强、风险特点独特等特点,专业的团队能更好地理解产业需求,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深入重点企业驻点服务,能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提高服务效率。
实行“链长制”考核,以“链上企业生态覆盖率”替代单一存贷指标。通过对产业链的整体服务情况进行考核,引导客户经理关注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提高产业链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2.智能风控赋能:产业金融云平台与技术流评价模型
搭建“产业金融云平台”,整合200+维度产业数据。通过对企业用电、税务、专利等多维度数据的分析,动态生成产业链健康指数,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对科创企业采用“技术流评价模型”,研发投入占比/专利转化率>30%可提额50%。改变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评价方式,更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合理的授信额度,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
3.政策资源协同:政银园投四位一体合作
建立“政银园投”四位一体合作机制。政府提供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园区共享企业实时经营数据,为银行的风控提供信息支持;创投机构与银行合作,设计“投贷联动分险机制”,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通过各方的协同合作,形成支持产业发展的合力。
严格遵循“有扶有控”原则,将信贷资源导入新质生产力领域。避免对低端产能过度授信,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产业和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在于摒弃大而全思维,聚焦3-5个可深度控制的细分赛道,通过“场景化产品+数据共享+政策嵌套”构建护城河。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能使银行更深入地了解产业特点和需求,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未来,中小银行需持续强化“产业+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将信贷资源精准导入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在支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与各方的协同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