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发布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实践路径与安全策略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旨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融资策略,助力其在复杂多变的融资环境中稳健前行。

文/周京,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总监

第一章 导论: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价值与融资困局。本章节系统阐述专精特新企业的定义、描述了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价值、时代意义及其面临的融资矛盾,为理解报告中的后续政策与实践路径提供基础。

本文将遵循“概念界定与演进 -> 核心价值与战略贡献 -> 金融困境”的逻辑脉络,结合最新权威数据与顶层政策论述,构建一幅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分析图谱。

一、“专精特新”概念界定与演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于2011年首次提出定义的“专精特新”的概念,企业需满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特征,“ 专精特新”的本质在于专注细分市场具备特色专业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1. 专业化 (Specialization)

企业长期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领域,主营业务突出,专注于核心业务。它们是细分市场的“专家”,为大型企业、重点工程和产业链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或服务,在特定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2. 精细化 (Refinement)

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追求卓越,建立起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质量控制体系。其产品或服务品质精良,工艺技术独特,以“工匠精神”雕琢产品,形成高品质、高可靠性的核心竞争力。

3. 特色化 (Differentiation)

企业利用独特的资源、工艺、技术或区位优势,开发和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它们能够精准定位特定市场或消费群体,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差异化竞争优势。

4. 新颖化 (Innovation)

企业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研发投入,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它们往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代表着新经济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递进阶梯,更代表了企业在创新能力、市场地位和战略重要性上的跃升,形成了从后备军到主力军再到核心力量的完整培育链条。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造年产值7.8万亿元,梯度培育成效显著。

二、战略价值与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激发创新驱动原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1. 维护产业链安全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对于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它们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单元,更是承载国家战略意图、确保经济安全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在半导体、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极大地提升我国产业链的韧性与自主可控性,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实现补链强链的生力军。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小巨人"企业近5000家。2023、2024年分别有128家、146家专精特新企业入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占当年我国独角兽数量的41%、45%;其中半导体、人工智能、商业航空领域分别有24家、19家、7家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独角兽,成为驱动未来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

2. 促进经济新动能

与传统企业依赖资源消耗或规模扩张不同,专精特新企业以创新为内核,通过技术迭代推动产业升级。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创新带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升级,形成“创新—应用—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为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2024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7%,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2.6倍。“小巨人”企业占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3.2%的数量,贡献了10.9%的利润,验证其高附加值特性。

3. 推动现代化产业

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如同产业生态的“催化剂”,通过垂直整合与横向协同,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聚集了数百家专精特新企业,涵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闭环。

随着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专利创新将更加活跃,保护和运用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抽样调查显示,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独立研发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75.3%,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中研发经费投入超100万元的比例达16.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5.1%,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例如,在半导体领域,长江存储等企业正努力填补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空白;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求索(Deepseek)等企业凭借领先的大模型技术,成为全球瞩目的新生力量。

三、企业成长与融资矛盾

“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并非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内外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必然战略抉择。它们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是技术创新的前沿,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

尽管“专精特新”企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价值,但“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这一困境本质是其"轻资产、高创新、长周期"的核心特征与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之间存在的结构性错配。

1. 轻资产

企业的核心价值更多体现在知识产权、研发团队、商业化模式等无形资产上,而缺乏土地、厂房等传统金融机构偏好的有形抵押物。短期内可能没有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这种特征与传统信贷模式格格不入,导致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2. 高创新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意味着巨大的前期资金需求,同时面临着技术迭代和商业化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信贷风险评估模型过度依赖历史财务数据,导致其难以准确评估其风险与未来价值。

3. 长周期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商业化,再到实现规模化盈利,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培育周期。这与传统银行普遍追求追求短期、稳定现金流的逻辑形成错配。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伴随着持续投入的大量资金,而技术的不确定性与市场前景的模糊,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衡量其风险与成长空间。这种结构性错配导致了创新价值的低估,使得这些最具发展潜力的“破局者”,在最需要资本助力的关键阶段,反而最难获得金融体系的有效支持。

四、总结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产业升级、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生力军,但其“轻资产、高创新、长周期”的特点与传统金融体系的风控模式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融资难,制约了其发展。本章节为后续探讨如何破解“专精特新”的融资矛盾与困境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企业〔2022〕63号. 2022-06-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02/content_5693548.htm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 大力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求是, 2025-05-16.https://www.miit.gov.cn/xwfb/bldhd/art/2025/art_a2c095bab05e4373a0794550dd5f06ae.html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1.https://www.gov.cn/lianbo/fabu/202501/content_7000482.htm

[4]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精特新"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纵深推进[N]. 2025-03-15.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315/251980f0189575cfcdb2ce5e1b0c69c2.html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