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发布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实践路径与安全策略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旨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融资策略,助力其在复杂多变的融资环境中稳健前行。

文/周京,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总监

本章节(第二章)系统梳理2011年至2025年我国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的演进脉络,研究财政激励金融支持、服务赋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并分析当前政策协同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本文将遵循“政策演进脉络梳理 -> 核心政策工具箱解析 -> 政策协同挑战与未来展望”的逻辑主线,结合国家部委最新政策文件与权威数据,系统描绘我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多层次政策图谱。

一、政策演进脉络(2011-2025年)

我国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从概念提出、试点培育到体系化、战略化推进的演变过程:

1. 2011-2017年:

政策聚焦概念初步探索。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2013年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初步明确扶持方向。

2. 2018-2020年:

启动“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18年工信部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聚焦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标杆企业,树立行业标杆。

3. 2021-2023年:

政策体系化与战略升级。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五年投入超百亿奖补资金支持“小巨人”企业;同年北交所设立,明确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2022年工信部发布《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

4. 2024-2025年:

深化财政金融协同,对企业实施精准滴灌。财政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未来三年将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聚焦“三新一强”(新动能、新技术、新产品和产业链配套能力)。新一轮财政奖补政策强调资金使用绩效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标志着政策从“普惠”向“精准”深化。

二、核心政策工具箱解析

经过多年的探索后,我国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工具箱”,当前政策体系涵盖三大板块:

1. 财政直接支持:

财政奖补包括中央财政奖补、地方配套资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链补链强链,降低“小巨人”企业的创新成本。目前,政策推动财政支持从“普惠式补贴”转向“精准化引导”,通过配置资源,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韧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024年启动的《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4〕148号)体现显著的精准化特征。一是精准锁定支持对象,聚焦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覆盖重点产业链、“六基”领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二是明确资金投向,定向用于企业“三新一强”创新;三是设置差异化门槛,排除已上市企业,聚焦上市前关键成长期企业;四是建立标准化奖补机制,延续政策力度,对符合条件企业连续支持三年、单户最高600万元,通过“资金+绩效”双轨引导提升创新能力。

2. 金融服务与信贷便利化:

银行业推出政府性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贷”等产品,解决轻资产企业抵押的难题;建立绿色审批通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保险业通过开发信用保证保险、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险等产品,为银行信贷增信,分担金融机构的风险,提高其放贷意愿。

3.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

北交所为核心,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为孵化器,结合上市培育服务,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融资通道。截至2024年底,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数量突破522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9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企业占比已近九成。

财政补助、直接与间接融资共同构成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支柱。我国已构建起财政补助与多元融资相结合的政策体系,通过精准财政支持、创新金融工具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一个从区域到全国、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周期融资支持,助力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升级。

三、政策协同的挑战

尽管当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但仍面临区域执行不平衡、跨部门协同不足、金融产品适配性低等问题。未来政策将聚焦三方面:

1. 科技-产业-金融融合:

政府需超越单一资金支持模式,推动设立更多聚焦特定产业链的产业基金,破除领域间信息壁垒,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搭建统一的专精特新企业数据库,加速创新价值转化

2. 创新价值评估体系:

政策应推动金融领域开发适配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评估模型,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多维度分析企业专利、订单、能耗、供应链等数据,引导从单一财务视角转向多维评估框架,构建新型信用评价模型。

3. 发展耐心资本:

政策需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投向创新领域,鼓励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对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战略投资,破解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同时推动地方政府角色从“评选企业、分配资金”向“构建生态、提供服务”转型。

四、未来政策的展望

自2011年“专精特新”概念首次提出以来,我国持续完善政策框架,通过财政奖补、金融创新与服务赋能等多重工具,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体系,有效推动创新要素与资本要素深度融合。政策体系历经十余年演进,已从顶层设计逐步延伸至精准落地,呈现出系统性、协同性与高效性的发展特征,为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应对区域不平衡、部门协同、供需错配等挑战,要求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魄力深化改革。通过深化产融结合、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拥抱金融科技,并重塑政府的服务角色,中国将构建一个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生态,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企业〔2022〕63号. 2022-06-0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02/content_5693548.htm

[2] 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Z]. 2021-02-03. 财建〔2021〕2号.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03/content_5584629.htm

[3] 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财建〔2024〕148号[Z]. 2024.https://www.miit.gov.cn/jgsj/qyj/wjfb/art/2024/art_e039ef5732214ce79814a27cf5c50c3d.html

[4] 新京报.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满百”在即[EB/OL].2025-01-27. https:// www.bjnews.com.cn/finance/2025/01/27/123456789012.html.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