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5年9月1日,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重磅发布《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与安全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双方此次联合发布《白皮书》,旨在通过学术引领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安全与发展并重”为核心主线,系统梳理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演进脉络、破解实践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展望未来图景,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及中小微主体提供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价值的行动指南。
文/周京,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总监
第四章讨论金融科技如何重塑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它不仅描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应用的蓝图,更深入探讨由此带来的安全边界与新风险。本章旨在为理解技术创新在重塑金融业态的同时,如何带来新的挑战和伦理问题提供框架。
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
本节深入剖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颠覆传统金融风控模式,解决跨境电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大数据信用评估
“用数据资产替代不动产”,通过汇聚多维度数据源,为中小企业构建动态、立体的信用画像。大数据信用评估将中小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经营数据——转化为可被金融机构识别和定价的信用资产。银行的授信额度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根据企业实时经营数据动态调整的“活水”。
2.人工智能智能风控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人眼难以识别的复杂关联和异常模式。人工智能在欺诈识别、风险预警和智能审批方面,通过持续监控企业的经营数据流,动态预测其未来违约的概率,实现“事中干预”。
3.安全边界与新风险
AI模型可能固化甚至放大历史数据中的偏见,形成“数字歧视”,同时决策过程的“黑箱”特性带来监管挑战。在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复杂环境下,确保数据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跨境流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模式,并带来算法偏见、数据隐私和模型顺周期性等新风险,技术应用需要在安全边界内进行。
二、区块链与物联网的发展
本节将探讨区块链和物联网如何解决供应链金融的另一个核心难题——“交易真实性”与“资产可控性”。
1.区块链:重构多方信任的“契约机器”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多方共同维护、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区块链应用在应收账款凭证化、信用穿透与流转、资产穿透与融资方面。核心企业在区块链上签发的应收账款,被转化为一种名为“数字债权凭证”的加密资产。该凭证可以被一级供应商任意拆分,用于支付给二级、三级乃至 N 级供应商。任何持有该凭证的企业,都可以随时向链上的资金方申请融资,资金方可以瞬间追溯到凭证的源头,从而放心放款。
2.物联网:赋予动产“可信之眼”
物联网技术通过为实体资产(特别是存货)安装“数字感官”,解决传统动产融资中 “监管难、估值难、处置难”的核心痛点。当物理世界的货物被物联网技术“数字化”并锁定后,就可以在区块链上生成与之对应的、独一无二的数字仓单。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GPS定位器,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盘点、状态监控、异常预警和远程控制。为运输车辆或集装箱安装GPS和传感器,可以全程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确保物流信息的真实性。
3.安全边界与新风险
区块链本身是安全的,但它无法保证输入信息的真实性。如果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被恶意篡改,将导致实体资产监管失序。智能合约的条款由代码定义,一旦部署便难以更改,如果代码存在逻辑漏洞,就可能被黑客利用。同时,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和物联网通信协议,它们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三、技术前沿展望
本节立足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前沿技术赋能下供应链金融的颠覆性变革,深入探讨技术驱动带来的行业新机遇与新挑战。
1.隐私计算与联邦学习
隐私计算与联邦学习可以破解供应链金融行业 “数据孤岛” 的难题。该技术凭借 “数据可用不可见” 的革命性特性,打破传统数据共享的信任壁垒:即便多个参与方互不信任,也能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协同完成联合风控建模与信用评估,释放数据的协同价值。面对大湾区内复杂的跨法域数据流动场景,隐私计算与联邦学习可有效适配不同法域的监管要求,为跨区域供应链金融协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民币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 “理解和生成” 为核心优势,带来多环节颠覆:在风险管控端,它能生成海量高逼真度的模拟交易数据,为风控模型开展智能压力测试提供支撑;在产品服务端,可基于对卖家经营模式的深度解读,动态生成定制化融资方案、合同条款与还款计划;在交互体验端,还能化身 7x24 小时超级智能客服,提供可理解复杂业务场景的投融资顾问服务。
数字人民币(e-CNY)通过与智能合约深度融合,可实现 “条件支付” 与 “定向支付”。当物联网传感器确认货物安全抵达海外仓且验收合格时,绑定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能自动完成融资款从金融机构到卖家的支付,真正实现 “支付即结算”,大幅提升交易效率与安全性。
3.风险治理与伦理责任
前沿技术在解决供应链金融旧问题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风险挑战,如数据滥用、算法偏见、智能合约漏洞等。既要鼓励技术探索以释放创新活力,也要建立健全技术应用的监管框架、伦理准则与风险应急预案,实现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动态平衡。
总结
第四章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在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中的驱动作用和技术前沿,并强调技术创新带来模式创新的同时,需要防范安全边界与新风险。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 “创新发展” 与 “安全底线” 并重的原则,将风险治理与伦理责任贯穿全程。本章为后续探讨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多层次的治理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