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大模型驱动金融转型的历史性变革中,智能体作为核心载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刚刚结束的2025外滩大会,更像是一场AI盛宴。

尽管这场由ChatGPT引爆的AI新浪潮不到三年,但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越来越多无可逆转的改变,并且改变还在加速进行中。

对银行业而言,AI不再是银行业的蓝图愿景或局部试验,而是成为驱动业务重构与效能跃升的核心动能。

纵观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中期报告,“人工智能”“大模型”乃至“智能体”,都在成为高频词汇。银行业已经进入一个以“AI+”为核心的深度智能化新阶段。

其中,智能体(AI Agent)作为大模型技术与具体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高级形态,正在加速重塑银行业的服务模式、风控体系、运营流程和创效能力。

在6月份发表的《金融智能体崛起,银行增长进入Next Level》一文中,新金融琅琊榜写道:

我们正在见证的是,智能体不再是人机协同中的配角或者花瓶,而是以数字员工乃至数字专家的形式成为主角。这是一场生产力革命。重构金融终于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进程。

大模型:从技术探索到规模应用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金融机构亦快马加鞭。

中报显示,一些上市银行在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上已呈现出体系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纷纷制定了顶层的“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或发展规划。

诸如,工行启动“领航 AI+”行动,落地超100个场景;建设银行制定了数字金融2025行动计划和三年方案;农行加快推进“农银智+”平台;邮储银行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涵盖五个层次;兴业银行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构建“6+X”AI能力体系。

在数字基建层面,从算力、平台到模型,头部银行不断取得新突破,而自主可控则成为焦点。

算力方面,邮储银行新增超50万vCPU算力资源,建成以千卡国产芯片为核心的AI算力池,实现智算升级;浦发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开源大模型的应用。

平台方面,邮储银行打造大模型平台应用服务系统,实现AI能力灵活组装与场景快速落地;招行夯实“云+AI+中台”科技底座,全面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中信银行组建全行级大模型合署办公融合团队,大模型技术底座基本成型。

模型方面,工行建成企业级千亿参数大模型“工银智涌”;中行部署DeepSeek-R1、Qwen3等系列模型;多家银行采用“大模型+小模型”的融合技术路线,以兼顾通用能力与专业精度。

天时地利之下,大模型落地场景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据各家银行披露(口径不一致,缺乏可比性):工行AI大模型等新技术落地场景超过100个;建行赋能274个行内场景;中行赋能超100个场景;邮储银行整合230余项场景;招行落地184个场景。

与此同时,大模型应用带来的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招行报告期内节约人工475万小时,并带来约3.9亿元经济效益;中信银行依托智能模型增效超8,600人年。这证明大模型投入已开始产生实实在在的商业回报。

智能体:核心载体与创新先锋

在大模型驱动金融转型的历史性变革中,智能体作为核心载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具体而言,大模型的深度理解与生成、复杂推理与规划、多模态融合与执行三大核心能力,以及智能体的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主动性,正在重塑金融服务方式与运营模式。

2025年中报显示,金融智能体已渗透至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

1、智能客服与数字员工:从问答到“管家+专家”的演进

对外服务升级:智能客服已超越简单的问答机器人,向具有深度洞察和主动服务能力的数字员工演进。招行全面焕新“小招”,向“管家”和“专家”的角色升级;工行升级“工小智”智慧服务体系,创建“未问先答”“猜你想问”高频业务场景百余个。

对内赋能升级:智能体同样是内部员工的强大助手。建行的“帮得”个人客户经理助理、招行的零售“小助”和批发“CRM小助”、中信银行的智能营销助手和数字柜员助手,均在商机挖掘、客户服务、策略分析等方面为一线员工提供强大支持。

2、智能风控与合规:从“人防”到“智防”的质变

信贷风控智能化:智能体在信贷领域的应用已从辅助审批向全流程智能决策演进。工行投产新一代信贷全流程智能体矩阵“智贷通”及评审数字助手“工小审”,并推出业内首个信贷AI智能体;招行打造风险合规管理智能助手“风险小助”,通过嵌入作业流程实现AI赋能客户经理,探索用AI重塑信贷流程。

全面风险管控:工行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落地131个风控决策业务场景;兴业银行借助AI进行消保内容审核,覆盖理财、个贷、信用卡等十余个业务场景;中信银行开展数字化风控“数风行动”,构建风险管理AI诊疗体系。

3、智能营销与投顾: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深化

精准营销:工行对公“营销通”试点上线对公营销智能体,个人“营销通”上线批量外拓营销场景;中行通过智能营销助手辅助一线员工快速定位目标客群标签,生成标签采纳率超95%;邮储银行打造智能推荐模型,支持理财、基金“千人千面”最优匹配。

智能投顾:数字人财富顾问成为亮点。招行全面焕新“小招”智能服务,推动专家式、管家式服务升级;中信银行基于大小模型技术全面升级财富顾问数字人“小信”,构建智能体服务体系。

4、智能运营与效率提升: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革命

流程自动化(RPA):中行运用RPA持续推进基层减负,覆盖超3,300个场景;邮储银行部署RPA超2,000个,上线4,000余个自动化流程,执行超800万次。

复杂运营智能化:智能体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凸显。邮储银行票据机器人“邮小盈”实现询价、挑票、审批、走款等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中信银行运用小模型叠加大模型技术,加速运营流程提效,赋能对公开户、变更等业务上收。

全员参与:这是一场系统性工程

银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一场涉及组织、人才、生态和安全的系统性工程。

2025年中报显示,头部银行正以全员参与为工作重心,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可持续发展。

建行持续完善AI助手与工具箱,优化知识问答、对话,新增复杂任务处理能力,面向全集团员工开放;敏捷研发平台推进编码智能化,激活用户占总行开发人员比例达到94.37%、月活跃用户占比达到74.83%。

邮储银行搭建自主可控的智能体开发平台,构建文档处理、数据库处理等常用工具,支持以可视化拖拽的方式构建智能体应用,并支撑智能运维等场景建设,有效降低大模型的应用门槛,提升智能应用的开发效率。

招行完善内部大模型体验平台“爱共创”的建设,面向各个岗位员工培训AI思维和技能,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通技术的大模型人才,梳理业务领域专业知识和经验,实现技术向业务价值转化。

兴业银行以“AI人人可用、人人都用AI”为目标,全面打响“智能之战”,构建“6+X”AI能力体系,打造12类AI应用范式,深化智能化场景挖掘与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智能体平台上架超200个智能体。

平安银行举办“科技奇葩说”创新大赛,围绕数据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等主题,激发全员创新思维,推动前沿科技和业务场景的融合应用。

总结与展望

基于2025年中报,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银行业在大模型技术,尤其是智能体的应用上已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战略化,从总行顶层设计驱动;二是体系化,构建了从算力、平台到应用的完整技术栈;三是规模化,应用场景数百个起步,全面开花;四是深度化,智能体从辅助工具向核心业务代理者演变;五是价值化,降本增效和业务提升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展望未来,银行业的大模型竞赛将从“单点智能”走向“全域智能”,从“内部提效”走向“外部重构生态”。然而,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模型伦理以及与现有体系的融合挑战仍将持续存在。

那些能持续夯实技术底座、深化场景融合、构建创新生态并筑牢安全防线的银行,有望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数字化革命中占据先机,引领未来金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