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车险公司Eric Insurance宣布进入自愿管理阶段,被正式裁定为破产。公司近千万美元的欠债、6.38万份有效保单、以及170名员工的何去何从,都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这家成立于1985年,且是澳洲最早一批专注于车险的保险公司,最终没能挺过第40个年头,不禁令人唏嘘。
Eric Insurance的倒下虽说是个案,但也折射出如今中小车险公司的残酷处境。Eric Insurance破产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又能给中小车险公司带来哪些启示?我们具体来看。
01 Eric成立39年的背后,是澳洲中小车险的半部兴衰史
Eric Insurance(简称:Eric)是澳洲保险市场上一家有着39年历史的老牌车险公司,专门从事汽车和摩托车保险业务。公司自1985年首次注册以来,经历了多次品牌重塑,曾用名Avea Insurance、Fortron Insurance Group。通过39年的经营,Eric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客户基础和业务网络,曾一度被当做澳洲车险行业的“常青树”。
毫不夸张的说,Eric在运营39年的时间里,见证了澳洲中小车险市场的半部兴衰史。

Eric的发展进程
1986年,Eric的创始人在悉尼一家车库里签发了公司第一张保单,当年保费收入仅8万澳元;
1998年Eric率先推出计程车附加险,引起了业内关注;
2006年推出“按天计费”短期车险,客户规模得到快速增长;
2016年公司发展至巅峰,年度毛保费收入从2009年的1100万美元增长到6500万美元,市场占有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2023年7月,Eric自愿退出市场,停售新业务,但仍对现有保单和索赔承担责任;
2024年6月,Eric关闭官网投保通道;
2025年8月,法院批准清算,标志着这家拥有39年历史的保险公司走向终结。
在业务方面,Eric核心险种主要包括短期车险、按里程付费车险、综合车损险、第三方财产险,主要通过汽车经销商、金融和保险经纪人网络在销售点进行销售。
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Eric暂未披露。
目前,Eric的官网相关信息数据已经完全关闭,仅发布了关于对供应商、投保人、债权人的通函报告。
而根据9月份最新的新闻报告显示,Eric一名内部管理人员向外界透露,目前Eric的总负债最高估计可达940万美元,其中包括对于员工、投保人、投资银行、监管机构的多项欠款。此外,Eric旗下还存在6.38万份有效保单没有得到解决。
Eric对此表示,公司会采取相关措施,继续保持索赔处理,并提高公司清算进展速度,直到所有的保单已经到期。
02 内忧外患下,Eric的破产早成定局?
辉煌之下其实早有隐忧。
近些年来,澳洲车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车销售放缓致车险业务增长受限,首当其冲的就是专注“小而美”的中小车险公司,Eric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真正让Eric破产的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内外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索赔成本失控,极大冲击财务状况
众所周知,车险业务本身就具有索赔频率高、赔付金额大的特点,特别是随着汽车维修成本上升,索赔成本就会变得难以控制。
首先我们看一组相关数据,随着通货膨胀、汽车零件以及劳动力的价格上涨,澳洲的汽车维修成本也水涨船高。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澳洲的车险理赔的平均金额暴涨42.2%。有业内人士表明,在汽车维修成本飞速上涨的情况下,使用再先进的精算模型也无济于事。
在这样背景下,Eric的索赔支出大幅增长,最终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巨大冲击。
第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现金流断裂
保险公司的现金流主要依赖于持续的保费收入和新业务拓展。自疫情过后,澳洲的车险市场竞争加剧,Eric的保费收入增长开始乏力,且部分再保险公司延迟赔付,资金回笼速度减慢,使得Eric资金周转困难加剧。
当2023年6月停止承保新保单后,Eric的现金流基本已经断裂,到如今已经很难继续履行现有保单责任。
第三,高风险客群反噬
早期Eric为了追求业务扩张,吸纳了部分高风险客户,比如新手司机、车辆老旧客户群体等。这些客户除了出险率高,赔付成本也远高普通客户。长期累积下,成为压垮公司的沉重包袱,也为后续的清算破产埋下了伏笔。
第四,监管趋严,压缩了利润空间
监管趋严也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压力。澳洲保险行业监管力度近些年不断加强,对车险公司资本充足率、风险控制等要求日益提高。Eric为满足监管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无疑加重了财务负担,压缩了利润空间。
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在2019年,澳洲金融监管机构ASIC为了改进附加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防止汽车经销商的不公平销售,保证客户群体权益,强制六家车险公司对于附加保险进行退款。其中Eric向5232名客户提供337万美元的退款。
第五,遭遇黑客入侵,公司损失惨重
2023年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成为压垮Eric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悉,Eric的网站遭到黑客入侵,造成近1.5万名客户的个人信息被获取,98%的相关个人的数据被泄露。虽然黑客无法访问核心系统,但可以获得客户通过在线表格提供的信息,如地址变更、索赔提交和保单信息等等。
这次安全事件不仅造成了数据泄露,Eric还需要承担客户数据泄露赔偿责任,以及外部网站的开发重建,可谓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公司声誉受损,客户信任度下降,进一步加速了破产清算。
第六,管理层的战略误判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管理层的战略误判加剧了公司的困境,这也是外界对于Eric诟病的焦点。
比如在2021年,Eric为了顺应监管要求,引入延期销售模式,该模式在销售主要产品或服务之间引入了强制性的四天暂停期,目的是减轻附加险销售的压力,让客户有时间了解这些产品是否适合他们的需求。这意味着如果客户表示希望立马购买相关附加险保障,而经销商也不得在四天后才能敲定交易。结果也表明,延期销售模式是一种很难操作的模式,其中有太多繁琐的手续,此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又比如在2023年,Eric的董事长曾向外界表示,公司目前还处于"有利地位",能够管理清算期至2032年,并且还在积极探索出售业务或将保险组合转让给另一家保险公司。这种过度乐观的评估使得公司错过了可能的重组或业务转让机会,导致仅六个月后便进入自愿管理阶段。
03 Eric的破产,给中小车险公司敲响警钟
Eric的破产给了澳洲车险行业一记重锤,同时也为专注于车险的中小险企敲响警钟。
首先,稳健的财务和现金流管理是生存的基石。前文已经提及过,车险业务具有索赔频率高、赔付金额大的特点。所以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必须时刻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和偿付能力,一旦市场或者政策有波动,才能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积极适应监管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转型。以国内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车险市场正在重塑车险格局。在2025年上半年,部分头部险企的新能源车险业务已率先实现承保盈利,且业务增长显著。但行业整体仍承压,特别是中小险企因为数据能力不足、风控能力弱,所以业务开展十分谨慎。所以说中小险企需要在数据积累、定价能力以及精细化风控等方面迎头赶上,并且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控体系,从而实现有效控制风险,积极适应政策变化和和市场需求。
最后,客户群体选择有讲究。Eric遭到高风险客群反噬的案例凸显了客户群体选择的重要性,因此中小车险公司要重视客户筛选机制,综合评估客户风险,平衡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避免因为高风险客户过度集中而陷入经营困境。
随着Eric的破产,澳洲的保险市场无疑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老牌玩家,但其留下的教训却值得其他中小车险保险公司深思,危机突发和濒临破产,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如今全球保险市场正在重构,中小险企的生存之路需要更加谨慎,唯有坚持稳健财务、适应监管市场变化、加强风险管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