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5年9月17日上午十一时,香港立法会在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举行会议,香港特首李家超在会议上发表其上任后的第四份《施政报告》(较去年提前1个月)。解读如下,
一、更好发挥香港的“出海”平台作用
(一)以前更注重“引进来”,后续更加聚焦“走出去”
过去几年,香港一直将精力放在如何引进人才、项目和企业上,考虑到中资企业出海已成潮流,且不再聚焦单一国家,而是转向新兴市场,故香港后续将会更加聚焦“走出去”,为中资企业借助香港这一平台出海提供全方位服务,更好发挥香港联通世界的优势。
为此,施政报告提出内地企业出海可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和区域总部,进行跨境结算、汇款和融资等,并聘用香港会计、法律等专业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拓展海外市场。
实际上,香港2024年施政报告便对欧美以外的海外市场给予了更多关注,如当时提出推动全球资金在香港进行管理、成立“一带一路”主题基金等;提出与中东、东盟地区的金融合作……在金融领域上寻求进一步与伊斯兰市场合作;推动香港股票市场的ETF在中东上市;扩展“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网络,争取早日加入RCEP,积极外访“一带一路”等重点市场;开拓中东和东盟旅客资源,使用阿拉伯语提供服务,放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旅游和商务“一签多行”申请门槛和“一签多行”签证有效期由两年至3年(去年已放宽越南)等。
(二)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
施政报告提出将整合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其中,
1、香港金管局推动银行业(尤其是内地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辐射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市场,以提供更全面的跨境金融方案。
2、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优化税务宽减措施)。
3、香港金管局和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10亿美元的新投资基金,用于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城市出海到沙特的企业。
4、香港金管局将联同香港银行公会、香港总商会、香港工业总会等带领银行及中小企业前往越南等拓展商机。
(三)扩大国际合作网络
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香港设立办事处,通过港交所与东南亚的交易所合作吸引更多东南亚发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并鼓励更多资产公司在当地发行配置香港的产品。
同时,施政报告提出今年与卡塔尔的投资协定谈判将会完成,接下来会分别与沙特、孟加拉国、埃及及秘鲁探讨签订新投资协定,以不断扩大国际经贸网络。
二、提出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
施政报告将“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放在第三章。谈及北部都会区(预计面积和未来人口将占香港1/3左右),李家超表示所需资源投资庞大。有鉴于此,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将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下设“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财政司司长任组长)、“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政务司司长任组长)和“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等三个小组,统筹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以提高行政效率。
三、产业发展方面:提出要聚焦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及AI等新兴产业
施政报告将“产业发展和革新”放在第四章。
(一)在巩固金融、法律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提出要培育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技等新兴产业。其中,
1、这里的先进制造主要指接下来香港会引入欧洲领先航空服务公司落户香港,并推动其在香港设立飞机拆件、高价值零件回收及交易服务,以带动贸易、保险、融资、租赁等相关产业发展。
2、生命健康科技方面,香港将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引进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办公室”。
3、新能源方面,将建设“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链”、推动“氢能源试验项目”落地以及推动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等。
4、AI方面,主要从推进AI科研和人才优势、强化AI资金优势、强化AI数据优势、拓展AI应用等角度
(二)财政司牵头制订促进产业和投资的优惠政策包(并明确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及投资推广署可灵活运用政策包),涵盖批地、地价、资助或税务减免优惠等举措,以期能够吸引高增值产业和高潜力企业落户香港。
其中,提出“允许行政长官及财政司司长制订符合国际规则的税务优惠措施”,这意味着香港特首及财政司司长在制定税务优惠措施上的灵活性大幅提升了。
四、巩固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方面
目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已连续两年重回全球第三,接下来香港计划通过如下措施来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一)持续强化股票市场:将内地科技企业赴港融资作为重点
施政报告提出要通过“科技专线”协助内地企业赴港融资。同时,施政报告还提出要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赴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以及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等措施。
(二)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推动国际互联互通,接下来会公布实施路线图
债券市场方面,接下来香港证监会和金管局将公布“固定收益及货币”路线图。
1、提升金融基建,具体包括推动CMU OmniClear与港交所合作以研究让投资者在单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债券等不同资产、与瑞士、阿联酋等地市场建立连接、推动使用离岸中国国债作为不同清算所抵押品、研究由市场建立和营运的债券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及推动在香港建立商业回购市场和中央交易对手制度。
2、与内地商讨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推动场外衍生工具的发展,适时推出跨境人民币回购业务。
(三)构建蓬勃货币市场(施政报告首次涉及该市场):聚焦离岸人民币
这应该是施政报告涉及货币市场,并主要聚焦在扩大离岸人民币的影响力上,为此施政报告提出将设立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探讨更多元化的跨境资金获取渠道、推动人民币与港币在香港进行更便利的交易、香港也将发行更多人民币传送到地面,并考虑在合适的场景下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显然,港币与人民币的联动会进一步增强,香港亦想提升自身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地位并强化相关角色。
(四)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2024年刚提出要构建黄金交易中心)
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要构建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今年的施政报告则提出要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意味着力度会更大。具体看,
1、推动香港机场管理局及事机构在港拓展黄金仓储,以三年超过2000吨为目标,建立区域黄金储备枢纽。
2、推动金端香港建立或扩建精炼厂,并研究在内地进行来料加工、精炼黄金出口至香港用作交易及交割用途。
3、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并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在香港设立了首家境外交割仓库并已推出在香港交割的合约),为后续互联互通作准备。
4、丰富黄金投资工具,协助发行人发行黄金基金,支持开发代币化黄金投资产品等。
5、支持成立黄金行业协会等。
(五)提出香港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放宽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未来几年,香港将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注意这里的定语为“跨境”),这意味着香港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很大程度得益于内地庞大的财富市场(如2024年2月跨境理财通2.0优化后、内地投资香港的财富产品户口由2.5万个增至11万个)。为此,接下来香港将推出如下举措,
1、进一步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吸引更多基金落户香港。
2、将积极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港投公司亦通过直接或共同投资来培育具潜力的本地私募及对冲基金机构。
3、进一步优化“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目前要求在港投资不少于3000万元、房地产投资额最多仅计入1000万元),如将非住宅物业的计入额度由1000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住宅物业的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元下调至3000万元。
(六)稳定币方面:继续推进代币化项目
1、提出继续推进Ensemble项目,即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和推动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如用代币化存款结算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协助政府将代币化债券发行常态化。
目前香港金管局正与上海市数据局等在Ensemble项目探索跨境金融合作,研究如何应用代币化电子提单、探索以货运物流数据推动两地贸易融资。
2、正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并就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的发牌制度制定法律,扩展可提供予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五、其它
(一)明确会继续推行人才政策,但篇幅较少
2024年施政报告专章提出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以响应三中全会提出的“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今年的施政报告涉及人才政策的篇幅较少,仅是提出会继续推行人才政策。
(二)大湾区建设方面,篇幅同样较小
1、提出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以便利香港银行向在港的内地居民及企业审批贷款。
2、持续优化“跨境支付通”,在广东及福建省养老的香港受惠长者可选择由政府将款项直接汇入其内地指定银行的账户。
3、将与大湾区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等新业务。
4、目前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正与深圳和前海分别就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和支持深港两地科技与金融融合方面探索进一步合作,相关措施预计年内会公布。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