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9月25日表决通过,将自2025年9月29日起施行。
立法背景
2014年8月实施的《条例》,是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立法,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推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形成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全国各地自贸试验区立法起到了示范效应。十多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覆盖范围、管理体制、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功能拓展和产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条例》进行全面修订,为建设更高水平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主要内容
此次《条例》修订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多年来的改革创新举措,通过系统性、集成式制度安排,向境内外经营主体展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成果和信心,继续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条例》共十章六十九条。主要内容如下:
锚定国家战略,构建高效协同体制机制
一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文件要求,明确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二是固化市级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明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临港新片区管理机构、市级部门和中央在沪机构的工作职责。三是明确规定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综合性常态化评估机制。四是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协同联动机制,推进联动区建设,并加强与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对接合作。
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一方面,总结固化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境外投资备案管理、通关便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等相对成熟的制度经验,充分展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另一方面,对正在开展的货物贸易新业态、跨境贸易全流程数字化、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试点、国际航行船舶药械补给供应等创新举措作出制度性安排。
加快金融开放,创新跨境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要素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二是完善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核心的跨境金融服务和离岸金融业务。三是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特色,明确支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的相关措施。四是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维护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明确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推动跨境技术交易等举措。二是在人才发展方面,系统梳理自贸试验区吸引境内外人才创业、工作的政策及服务保障措施。三是在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明确新形势下上海自贸试验区产业布局和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
促进数据流动,培育数字经济优势
一是明确建立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相结合的数据安全合规出境机制,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二是推动数据高质量运用,支持公共数据依法共享应用,开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三是发展数字产业,打造数字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平台,并推动数字企业开展国际化运营。
优化边境后规则,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一方面,对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制度举措予以明确。另一方面,对照营商环境世行评估最新指标体系,对通信网络自主选择权等作了规定。
健全法治保障,完善服务监管体系
一是完善法律适用、政策制定透明度、调法调规等内容。二是明确政务服务、监管创新、风险防范、监管互认与合作等制度,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明确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开放试点,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保障。四是推进司法、仲裁和调解等法治保障,提升纠纷解决能力。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