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编译:齐稚平、谢彬彬】
作为估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私营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penAI的年度现金消耗规模已达数十亿美元,且其2025年预期营收仅为130亿美元,但该公司正通过一系列积极的交易活动,对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及相关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在OpenAI相关交易动态的推动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与标普500指数于2025年9月攀升至历史新高。例如,在英伟达宣布拟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的消息公布后,两大指数随即出现显著上涨,体现了OpenAI交易活动对资本市场的拉动作用。
关键交易与合作网络
与甲骨文(Oracle)的合作:2025年7月,双方达成规模达3000亿美元的合作交易,该交易隶属于"星门计划"( 一项总规模达5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软银亦参与该项目出资。此外,甲骨文额外斥资约400亿美元采购英伟达芯片,为OpenAI "星门" 数据中心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与英伟达(Nvidia)的合作:除上述1000亿美元投资外,英伟达此前已通过参与66亿美元融资,正式获得OpenAI股权。英伟达的此项投资将在未来数年分期支付,主要用于支持OpenAI建设以英伟达GPU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CoreWeave公布已收到一份来自英伟达、价值不低于63亿美元的订单。
与CoreWeave的合作:CoreWeave宣布将向OpenAI提供高达224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持,该规模较2025年3月初步宣布的119亿美元有显著提升。此外,在CoreWeave于2025年3月首次公开募股(IPO)前,OpenAI已购入其价值3.5亿美元的股份。
与博通(Broadcom)的合作:2025年9月上旬,博通对外宣布新增一位价值100亿美元的大客户,市场分析普遍推测该客户即为OpenAI。
图:2025年OpenAI 基础设施相关交易情况
可见,OpenAI已构建起一套关联性日益增强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网络,合作主体覆盖芯片制造企业、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等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环节。从交易规模来看,合作金额普遍处于数十亿美元至数千亿美元区间,体现出大规模、高投入的显著特点。
各方观点与争议焦点
1.OpenAI 管理层立场
OpenAI管理层认为,规模扩张是驱动技术创新及实现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要素,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热潮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进行大胆投资。
公司首席财务官(CFO)萨拉.弗莱尔以互联网发展初期的产业规律为例,阐释了人工智能产业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强调基础设施是技术落地与产业规模化的基础支撑。
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山姆.奥特曼则明确表示,愿意维持公司阶段性亏损运营,将业务增长与战略投资置于优先位置。2025年9月,他对 "基础设施支出过度" 的质疑作出回应,指出:"此类投入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与规模化应用的必要前提。与以往技术革命或互联网早期发展阶段不同,人工智能技术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规模远超以往,当前的投入仅为整体需求的冰山一角。" 同时,他强调OpenAI正聚焦于 "百年一遇的产业机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战略雄心"。
2.分析师与投资者的担忧
一是对巨额支出可持续性的质疑:部分市场分析师指出,OpenAI与英伟达之间的交易模式,与2000年代初助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供应商融资模式存在相似性。以Bespoke投资集团为代表的机构观点认为,若英伟达需通过持续的资金支持以转化为自身收入、维持业绩增长,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营逻辑可能面临难以持续的风险。
二是对盈利前景存疑:One Point BFG Wealth Partners首席投资官彼得.布克瓦表示,OpenA及其同行业企业需要创造巨额的营收与利润,才能覆盖现有合作协议项下的义务,并为投资者提供合理回报;若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大规模的 "产业实验" 恐将面临重大损失。此外,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易规模已远超1990年代后期相关行业的交易水平,潜在风险相应更高。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