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机构,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银行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以更精准、高效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

强化政策引领,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银行应积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等手段,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可设立专项再贷款额度,定向支持科技创新、设备更新、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将续贷对象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并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降低企业转贷成本,稳定企业资金链。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银行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设计个性化金融产品。对于科技型企业,可推出“科技研发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结合企业ESG评价给予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对于绿色转型企业,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绿色债券,拓宽融资渠道。此外,针对小微企业,可开发全线上数字化纯信用贷款产品,如“商户e贷”“征信贷”等,实现授信便捷、实时到账、随借随还,提高融资效率。

近日,胜利油田某泥浆技术服务企业中标新疆奇台县泥炭项目后,因缺乏抵押物面临资金压力。东营银行通过评估其知识产权价值与技术转化潜力,发放300万元“科盈E贷”,利率较传统贷款低1.5个百分点,助力企业年产值预计增长超3000万元。

深化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银行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通过构建客户精准画像模型,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客户体验。银行可研发专项模型,接入大数据平台,实现系统自主测额、自动审批、循环用款,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融资服务。同时,推动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领域的应用,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模型,实现“系统自主测额+自动审批+循环用款”全流程线上化。2023年该产品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500万户,贷款审批时间从3天缩短至2分钟,不良率控制在0.8%以内,有效平衡了效率与风险。

加强政银企合作,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银行需与政府、企业建立深度协作机制,共同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银行可联合地方政府组建“金融顾问”先锋队,深入企业一线,建立“一企一档”动态台账,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此外,可参与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项目,如技改升级类贷款产品、“厂房购置/新建专项融资”模式等,支持企业长远发展。通过政银企合作,形成“精准对接、靶向赋能、全周期陪伴”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2025年以来,山西银行永济支行联合永济经开区构建深度协作机制,创新打造“精准对接、靶向赋能、全周期陪伴”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上半年,该行已累计为永济发放各类贷款1.18亿元,成功助力10余家企业渡过经营低谷期,企业营收平均回升15%,持续提振发展信心。

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银行应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可通过设定专项信贷额度,确保资金优先投向这些领域。同时,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减轻企业负担。

农业银行在2025年年中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上半年,该行信贷总量迈上新台阶,县域贷款站稳10万亿元,重点帮扶地区、金融“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贷款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信贷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从行业投向看,贷款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上半年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特征,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表示。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多管齐下、创新驱动。通过强化政策引领、创新金融产品、深化科技赋能、加强政银企合作和优化信贷结构,银行定能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