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如今的互联网借贷领域,信托公司的身影已并不鲜见。

当你打开抖音“放心借”的授权机构页面时,会发现除了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外,云南信托、华鑫信托、中诚信托等7家信托公司也位列其中。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参与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已达20余家,像天津信托、国民信托、华鑫信托、外贸信托、爱建信托、云南信托、渤海信托、厦门信托、五矿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山西信托等都在其列。

信息不对称存在隐患

这里面有个问题值得关注。不少借款人会疑惑,“我是通过别的平台申请的借款,怎么会是信托公司给我放款呢?”

其实,信托公司涉足消费金融领域已有十余年。2013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云南信托、外贸信托等机构率先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平台合作,开启了“消费助贷”模式的探索。

目前,消费金融信托业务主要有“助贷”“流贷”和资产证券化三种模式,其中“助贷”模式最为常见。在这种模式下,信托公司作为资方,与拥有流量和技术的平台合作来获取客源。

然而,尽管信托公司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但很多人对其从事该业务仍存在不解。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借款平台对背后资方信息并未明确公示。

比如,记者打开某些平台尝试在借款页面查询平台全部的资方时发现,仅有包括抖音、去哪儿等在内的部分平台在明显位置公示了其所有贷款合作方名称,大部分平台比如拍拍贷、度小满、高德地图等并未列明,记者以借款人身份咨询某平台客服时,客服表示“借款前确实无法查看具体合作机构,只有在成功借款后才能看到对应的放款机构信息。”

虽然政策层面没有直接要求助贷平台公布资方名称,但这种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让助贷平台或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资方陷入投诉与舆论纠纷。

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虽然大部分诉讼都是信托公司或者平台企业对借款人债务逾期追索,但是仔细浏览裁判文书可以发现,很多被告并不清楚自己贷款平台背后的资方是信托公司。

另外,截至10月22日,记者在某投诉平台通过“信托”“贷款”关键字搜索,匹配出1760条投诉,其中涉及国民信托、五矿信托、山西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其中不乏涉及质疑信托公司与平台合作放贷、对助贷平台监管缺失等多项事由。

信托公司在消费金融领域的角色已从早期单纯资金供给,深化为全链条运营参与者。其发展始终在机遇开拓与风险防控间寻求平衡,同时应对合规收紧与竞争加剧的双重考验。

让信息更透明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记者注意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4月发布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为“助贷新规”)中提到“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新规不仅剑指商业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更将信托公司纳入参照执行范围。

助贷新规打破了此前信托助贷业务中合作关系的“黑箱状态”。过去部分信托公司依赖助贷机构获客与风控,却未公开合作方信息,导致风险传导链条模糊,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如今通过官网等渠道主动披露名单,既是信托公司落实监管要求的硬性举措,更是以公开促规范的行业自觉。

如今新规落地已逾半月,时至今日,在消费金融领域有所布局的信托公司是否按照助贷新规的要求对合作助贷机构名单进行了披露?

截至发稿,记者在访问信托公司官网后发现,已有7家信托公司披露了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名单。

比如,国投泰康信托公布了包括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家平台运营机构以及1家增信服务机构;9月29日,云南信托也在官网公布了13家合作机构。其余披露了合作机构名单的还包括上海爱建信托、中诚信托、天津信托、上海信托、交银国际信托。

通过公告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助贷平台,互联网集团股东背景较为可靠,也不缺乏流量场景,在很多信托公司合作名单中“榜上有名”。

以京东、美团、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集团是助贷名单中的重要参与方。比如蚂蚁旗下的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蚂蚁星河(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5家信托公司的榜上均有出现;京东旗下的云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抖音旗下的深圳智领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及深圳智领皓海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大部分信托公司合作机构中的“常客”。

业内人士认为,名单披露能够有效缓解市场对信托助贷业务的信息不对称担忧,增强借款人的信任度。信托公司应优先选择股东背景可靠、经营规范的主体开展合作,从源头控制合作风险,减少合规风险与投诉隐患。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