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继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以下简称“国际运营中心”)于9月24日正式运营后,数字人民币再添加重磅布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运营管理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促进数字人民币发展,助力首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双中心”定位清晰,共筑数字人民币发展基石

运营管理中心与国际运营中心,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和管理,两字之差,两者的定位和功能有何不同?

据了解,运营管理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央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等核心基础设施,协调各类市场机构共建开放、包容、安全、高效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服务货币和支付体系创新与金融强国战略。

国际运营中心则负责建设运营数字人民币跨境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推进与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业内专家认为,运营管理中心与国际运营中心职能互补,构建了层次分明、内外协同的数字人民币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中心聚焦夯实国内核心基础设施和生态根基,促进新兴技术在数字人民币体系加速应用,培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国际运营中心则侧重对外联通,拓展跨境合作和应用,形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两翼”格局。

生态体系建设成果初现,交易规模超14万亿元

历经理论研究、封闭测试和开放试点的十年历程,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逐步构建,创新应用和场景建设持续深化。截至2025年9月末,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达14.2万亿元,累计处理交易33.2亿笔,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开立个人钱包2.25亿个。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覆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落地多个场景。预计随着央行侧运营管理中心和国际运营中心落地,以及市场侧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数量稳步增加,数字人民币体系服务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同时,数字人民币还为跨境支付体系提供了开放、包容和创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为范本的多边合作模式、以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和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双边系统。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无损、合规和互通三原则,已成为法定数字货币跨境基础设施的基本准则。

专家呼吁,数字人民币体系具有监管穿透、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的特点,有望进一步促进零售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助力解决复杂的对公和跨境领域业务痛点,支持智能化融合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并为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营造良好环境,还要加强场景建设和制度支撑,明确各项业务规则,支持能收取人民币的地方都能使用数字人民币,能使用账户的业务都能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同时,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序形成多层次的市场激励机制,支持生态体系可持续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