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事件:锦州银行宣布被工商银行吸收合并
2025年10月26日(周日),锦州银行官网披露《提示公告》和《业务迁移预通知》,标志着锦州银行被工商银行吸收合并事件正式公开,意味着曾经快步前进的锦州银行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梳理来看,这两则公告的要点如下,
(一)工行与锦州银行签署了《收购承接协议》,前者拟收购承接锦州银行相关资产、负债、业务、网点和人员。
(二)此次发布的并非是正式公告,而是预告,故由锦州银行与工商银行联合发布,且为“提示公告”。不过,工行作为上市银行,并未发布公告。
在正式进行系统迁移后,锦州银行所有业务将停止,故此次公告相当于是面向锦州银行原客户,要求其在系统迁移前完成在锦州银行的业务调整。
(三)从锦州银行向工行进行业务迁移的范围来看,本次工行收购承接的对象并非是锦州银行的全部业务,而是有选择性的。这里并未披露相关资产、负债的情况,意味着在锦州银行发布此次《提示公告》之际,锦州银行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处理路径已经明晰。
二、工行参与锦州银行重组事件分析
在锦州银行重组过程中,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引入工银金融资产投资、信达投资等战略投资者(2020年7月)
1、锦州银行的处置方式主要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风险资产、增资扩股等。2020年7月10日(原定于同年20日召开),锦州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明确通过风险资产处置、增资扩股等来修复资产负债表。
具体来看,锦州银行以450亿元向汇达资产出售账面价值为1500亿元的不良债权资产,同时定向认购(豁免本金)由锦州锦银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由辽宁金控集团及存款保险基金设立的实体)发行的750亿元债务工具。
2、锦州银行风险事件处置完毕后,增资扩股62亿股,成方汇达(及其一致行动人)与辽宁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分别持股37.69%和6.65%(合计达到44.34%),工银金融资产投资、信达投资的持股比例分别由之前的10.82%和6.49%降至6.02%和3.61%。
(二)完成股东清洗(2023年1月):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持股比例接近50%
1、2023年1月26日,锦州银行发布公告称,目前其第二大股东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持股6.65%)拟分别以1.38港元/股的价格收购锦州银行35.1732亿H股(占锦州银行全部股份的比例达到25.16%)、以1.25元人民币/股的价格收购锦州银行25.17143611亿内资股(占锦州银行全部股份的比例达到18.01%),收购对价分别为48.539016亿港元和31.4642951375亿元人民币,意味着锦州银行的股东清洗过程也将完成。
2、本次收购实际上是对锦州银行现有股东的一次清洗,即其原来的3家H股股东和其它H股公众股东全部退出,5家内资股股东亦全部退出。
具体看,本次收购后辽宁金融控股集团对锦州银行的持股比例将由6.65%升至49.82%,同时锦州银行原来的8家股东退出(银川宝塔精细化工、香港华丽、Grand Fortune Venture Limited、Hong Kong Jingyuan Wanlong Investment Manangement Co.,Limited、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北京城建投资发展、锦州大兴建设集团和江山永泰投资控股)。
3、本次收购后锦州银行仅剩余5家股东,持股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辽宁金融控股集团(49.82%)、北京成方汇达企业管理(37.69%)、工银金融资产投资(6.02%)、信达投资(3.61%)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2.86%)。其中,北京成方汇达企业管理为中国信达资产的二级子公司。
4、本次收购完成后,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商业银行主体主要包括辽宁农商行(99.09%)、辽沈银行(52.50%)、锦州银行(49.82%),基本上均是问题银行。再加上,盛京银行于2023年9月以1760亿元的对价向辽宁资产管理(辽宁金融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1837亿元债权类资产(本息合计)。这意味着,无论是盛京银行的债权置换,还是锦州银行的财务重组,均是整个辽宁省金融改革和化险工作的一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承担重任的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本身背负着较大的包袱。
2025年4月15日,锦州银行(0416.HK)正式从港股退市。
(三)2020年以来锦州银行先后有39家支行被终止营业(占其全部支行数量的20%)
被市场忽略的是,在财务重组、股东清洗之后,监管机构自2020年8月以来已经合计核准锦州银行旗下的39家支行终止营业(2020年4家、2021年7家、2022年3家、2023年6家、2024年2家及2025年至今17家),占其195家支行(2019年年报披露)的20%。
这意味着锦州银行不仅在重组,而且是大幅瘦身,且在2025年加快瘦身,其作为独立个体运营的可能性在瘦身过程中早已变得越来越低。
三、结语
(一)锦州银行作为曾经狂飙的代表性银行,其总资产在2013-2018年期间从1233亿元连续升至8459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8%。不过2019年以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锦州银行、包商银行为代表的问题银行逐渐浮出水面。
(二)2023年2月2日锦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其境内主要股东将对其实施重大财务重组,至此次发布《提示公告》时已相隔近三年。这意味着,锦州银行被吸收合并的结局应该早已注定,只是市场还不知道而已。
(三)此次国有大行直接介入锦州银行财务重组并承担收购承接的主体责任说明,特别是在盛京银行及辽宁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相继重组的背景下,锦州及辽宁省地区在化解锦州银行危机方面已基本没有弹药,需要借助外力。
(四)当然,国有大行直接介入地方性银行“减量提质”的过程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有选择性的。这个选择的前提应该是地方性银行需要先进行瘦身和化险,以减轻国有大行介入地方性银行重组的负担。同时,从近期金融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的过程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这意味着国有大行直接介入地方性银行“减量提质”的模式可能会被以高风险为代表的地区效仿。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校园贷”监管一周年:失败的黯然退出 成功的转型上市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校园贷”监管一周年:失败的黯然退出 成功的转型上市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校园贷”监管一周年:失败的黯然退出 成功的转型上市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