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导读

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2018年成立的Figure Technology致力于成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金融间的桥梁"。公司初期依托区块链基础设施Provenance开展房屋净值贷款业务以实现降本提效,后续业务拓展至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及二级市场交易领域,逐步形成完整的资本市场生态。2025年Figure实现扭亏为盈,并于9月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其商业模式不仅提升了市场运作效率,也为区块链在主流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例,印证了去中心化技术与合规金融可形成互补。未来,Figure有望推动资本市场数字化进程,为金融科技行业带来示范效应。

【 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文:叶子、谢彬彬 编辑:谢彬彬 】

Part 1 公司简介

1.1 公司概况

在过去十年中,区块链技术逐步从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扩展到更广阔的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资产交易、结算与托管环节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长期存在。2018年成立的Figure Technology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提出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重塑信贷与证券化交易流程。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Provenance Blockchain,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及基金交易迁移至链上,实现了结算效率的大幅提升。与许多面向零售用户的加密应用不同,Figure专注于机构级市场,强调合规性与透明度,因而在金融科技企业中具备独特定位。

截至2025年9月,Figure为超过20万个家庭提供了服务,发放了超过170亿美元的贷款,并处理了超过500亿美元的区块链交易。9月11日,Figure以每股18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7.87亿美元,也将其公司估值推升至53亿美元。该公司的商业模式不仅提升了市场运作效率,也为区块链技术在主流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1.2 发展历程

自2018年成立以来,Figure的成长路径体现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落地的渐进逻辑。公司未从一开始便试图彻底颠覆现有体系,而是选择以单一场景为切入点,通过逐步扩展应用范围的方式,推进资本市场数字化进程;从最初开展房屋净值贷款试点,到布局资产证券化与二级市场交易,再到2025年实现盈利并启动IPO计划,Figure呈现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从探索阶段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这一路径既反映出公司自身的发展节奏,也映射出区块链技术在主流金融领域中逐渐获得认可的趋势。

创立与早期探索(2018-2021年)

Figure Technology由Mike Cagney和几位朋友联合创建。Cagney此前为美国知名金融科技公司SoF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金融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创办Figure时他观察到,传统资本市场长期存在交易环节冗长、信息流不透明、结算周期慢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推高了运营成本,也降低了市场效率,Figure的创立初衷便是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此类结构性瓶颈。

成立初期,Figure选择房屋净值贷款(HELOC)作为试点业务。这一产品线具有资产规模大、结算流程复杂、交易链条长的特点,正好可以体现区块链在提升效率与透明度方面的作用。Figure依托自研的Provenance Blockchain,将贷款申请、资金发放及资产转移等流程全部迁移至链上,使结算时间从以往的数周缩短至数分钟,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也助力Figure快速获得了市场关注。

业务拓展与资本市场布局(2022-2024年)

在2022年至2024年间,Figure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公司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贷款业务,而是将区块链基础设施延伸至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和二级市场交易。通过这些拓展,Figure构建了一个涵盖借贷、发行、交易、托管和结算的完整资本市场生态。

与许多区块链企业不同,Figure的重点是服务金融机构而非零售用户。它强调合规性和透明度,吸引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资本市场服务商的合作。这种定位不仅帮助Figure在机构市场建立声誉,也使其能够在监管审查下保持业务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正向盈利与成功上市(2025年以来)

2025年,Figure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拐点。据Reuters报道,Figure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1.91亿美元,净利润达2900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有了显著的反转。这一业绩表明,公司通过区块链实现的效率提升,已成功转化为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Figur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以"FIGR" 为代码挂牌上市,由高盛、杰富瑞集团和美银证券担任主承销商。9月11日,Figure以18美元/股的价格成功上市,募集资金7.87亿美元,公司估值达53亿美元,这象征着区块链驱动的资本市场解决方案逐渐走向主流。

表1 Figure发展时间轴

数据来源:Reuters, Blockchain lender Figure Technology reveals revenue surge in US IPO filing

1.2 投融资概况

上市之前,Figure经历了11轮融资,筹集资金共计15亿美元,累计获得50家投资机构的支持。2025年5月21日,公司完成最近一轮债务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投资者为Victory Park Capital和TeleSoft Partners。此外,Figure曾在2021年8月3日收购了HomeBridge金融服务公司,此举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业务平台规模。

表2 Figure融资概况

数据来源:Crunchbase.com

Part 2 商业模式

2.1 市场定位:传统金融与区块链金融间的桥梁

2018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对区块链的投资规模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50亿美元。这一趋势为Figure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土壤。

表3 全球金融市场区块链投资规模(2018-2025)

数据来源:Statista, Blockchain in Financial Market Size 2018-2025 (Forecast)

在逐步增长的市场中,Figure的使命是成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金融的桥梁"。公司并不试图取代现有金融体系,而是通过高效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为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与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合规、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这一定位下,Figure的商业模式强调:1)效率提升:利用链上结算取代人工与纸质文件流程;2)透明合规:确保资产可追溯、交易可验证;3)机构合作:服务对象主要为金融机构,而非个人投资者。其核心价值在于其通过自主研发的Provenance Blockchain将资本市场的核心环节链上化,从而实现交易的高效结算、资产的透明流转以及运营成本的有效降低。与大多数仅限于支付或加密货币发行的区块链项目不同,Figure聚焦于资本市场的底层结构,强调合规性与机构参与。这一定位使得Figure能够在区块链金融的竞争格局中保持独特性,并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2.2 底层构架:Provenance区块链

Figure的所有产品都建立在Provenance Blockchain之上。这一平台并非是面向大众的公有链,而是专门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服务而设计。Provenance提供了高性能的分布式账本,能够支持贷款、证券和基金等多类资产的发行、结算与托管。

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相比,Provenance的优势在于消除了多层中介。过去,证券化或基金交易需要依赖托管行、结算所和清算机构,而在链上,资产能够实现实时转移,大幅缩短结算周期。这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提升了交易透明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Provenance不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一个提高市场效率的战略平台。

表4 区块链与传统金融结算流程对比

数据来源: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Future of Capital Markets on Blockchain (2023)

2.3 产品应用

Figure首个落地的产品是房屋净值贷款(HELOC)的数字化。通过将贷款抵押、审批及资金发放流程迁移至区块链,该公司将原本需数周完成的业务耗时压缩至几分钟,这一举措在市场上获得积极反馈,为Figure后续的拓展创造了条件。

在验证模式可行性后,Figure开始将区块链应用延伸至更复杂的资本市场业务:其证券化平台支持抵押贷款、消费信贷等资产快速打包并发行证券,后续可在二级市场流通;同时,Figure还涉足基金管理业务,为资产管理人提供链上发行与实时结算服务。这些产品组合逐步构建起覆盖 "贷款-证券化-基金-二级市场" 的全流程生态。通过持续拓展应用场景,Figure已将Provenance从技术平台发展为资本市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表5 Figure主要业务拓展路径

数据来源:Figure公司官网,Products Overview(2025)

2.4 收入来源

Figure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交易手续费与平台服务费。在Provenance上进行的贷款发放、证券化交易和基金结算,都会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手续费收入。与此同时,Figure还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提供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收取使用与维护费用。这一双重模式既保证了现金流的稳定性,又减少了对单一业务线的依赖。

2025年上半年,Figure实现了1.91亿美元的营收和2900万美元的净利润,扭转了此前的亏损局面。这证明了区块链在资本市场中的商业可行性,也为Figure的成功上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许多依靠外部融资生存的区块链企业相比,Figure已展现出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增长潜力。

Part 3 竞争与挑战

3.1 竞争分析

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对比

在传统资本市场中,资产交易与结算需经过托管行、清算所、结算机构等多重中介环节。这不仅导致交易周期冗长(通常为T+2至T+5),还推高了交易成本。Figure通过Provenance Blockchain,将结算流程压缩至分钟级,在大幅缩短交易周期的同时,降低了人工与中介相关费用。

此外,传统金融机构在信息流转效率与透明度方面存在局限,而Figure的链上账本具备可追溯、实时验证的特性。这种高透明度不仅降低了欺诈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市场对资产流动的信任度。从结果来看,Figure在效率与透明度两方面展现出显著竞争力。

与其他区块链公司的对比

尽管区块链金融公司层出不穷,但大部分企业仍然聚焦于零售加密货币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这类业务模式通常缺乏明确合规保障,较易受到市场波动与政策监管变化的影响。Figure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选择面向机构级市场开展业务,并注重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及资本市场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

这一战略不仅提升了Figure经营的稳定性,也使其更易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与之相对,不少加密货币公司在融资与业务扩张过程中需应对合规风险,而Figure通过与传统金融体系深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

表6 Figure与典型区块链企业定位对比

数据来源:KPMG, Institutional Adoption of Blockchain in Capital Markets (2024)

3.2 面临挑战

外部监管不确定性

尽管美国金融市场在数字资产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方面的政策态度有所开放,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资产代币化的最终监管框架尚未完全成型。且在跨境业务拓展中,欧洲、亚洲与新兴市场的监管差异也可能增加Figure的合规成本和运营难度。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取得平衡是其进入全球市场的关键。

技术与安全固有风险

虽然Provenance Blockchain主打高性能和机构级合规,但其底层架构也可能面临安全漏洞与系统性风险。智能合约设计缺陷或导致资产冻结、交易错误,且机构客户对数据隐私和合规问题更为敏感。Figure必须在维持技术迭代的同时,确保平台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

传统金融体系整合难题

资本市场长期依赖清算所、托管机构和交易所等基础设施,这些体系已形成了稳固的运作模式。Figure的链上结算模式虽然高效,但要想替代或并行于现有体系,就必须克服机构的技术转型成本与心理阻力。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而言,采用全新的区块链结算方式意味着流程重构与员工再培训,这无疑增加了落地难度。因此,Figure未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推动传统参与者逐步接受新模式。

Part 4 未来发展

尽管挑战重重,Figure的未来仍具备广阔前景。公司的成功上市被视为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迈向主流市场的重要信号。Figure将把获得的资本支持将用于扩展产品线、开拓国际市场,或进一步将业务延伸至企业债、绿色金融、跨境结算等新资产类别,巩固其在资本市场数字化中的基础地位。

技术层面,Provenance Blockchain的可扩展性与智能合约功能仍存在优化空间。随着链上金融应用复杂度提升,Figure需持续迭代底层架构以支持更高的交易量与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同时,借助生成式AI、智能合约审计工具的发展,其或在风险控制、合规监测中引入更多自动化与智能化手段,降低安全风险。

行业层面,Figure的探索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了新示范路径。不同于依赖代币发行、零售投机的加密项目,其证明了"合规+技术" 模式可实现商业化落地与盈利,该模式若经市场验证,或将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接纳区块链技术,推动资本市场结构性变革。

展望未来,Figure有望成为资本市场数字化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既可能与现有清算体系并行、作为高效补充,也可能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深入而逐步取代部分传统环节。无论选择何种路径,Figure的发展轨迹都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数字化的节奏与方向,其面临的挑战构成未来试炼,而应对方式则预示着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