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期,北交所在发行制度上的最新调整引发业内关注。在9月底的一份北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北交所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投资者配售资格。“简而言之,便是不让私募基金参与战略配售了。”有市场人士这样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上述制度优化安排与此前北交所战配市场中,部分资质不明、缺乏产业背景的机构,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获取份额,实则为谋求上市后价差收益,产生的“借道套利”现象密切相关。

当前北交所市场“打新”赚钱效应明显,《金融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4日,今年上市的北交所新股平均累计涨幅为3.77倍。其中,星图测控上市以来累计涨幅高达13.55倍,涨幅最小的志高机械也已上涨1.59倍。

今年4月,北交所修订并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优化北交所新股战略配售安排,较大幅度提高了战略投资者参与家数及获配比例的上限。此后,北交所新股战略配售竞争进一步加剧,成为各类机构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北交所新股受到资金追捧,从其网上发行冻结资金不断走高,中签率则基本维持在0.05%以下的现实情况中亦可见一斑。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交所上市的19只新股中,网上发行冻结资金从年初的3000-5000亿元,一路升至7000-8000亿元规模。

在此背景下,为遏制投机套利倾向、维护战投机制的本源定位,北交所在前述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明确,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影响力,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认可发行人长期投资价值。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自主确定是否采用战略配售,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管理细则》)规定的上限内自主设定战略配售股份比例。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战略配售安排的公平性、规范性,防范利益输送风险,北交所特别强调,主承销商应加强对战略投资者选择标准、配售资格的核查。

具体来看,根据北交所最新要求,可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主要包括六类:一是与发行人经营业务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或其下属企业;二是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大型保险公司或其下属企业、国家级大型投资基金或其下属企业;三是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主要投资策略包括投资战略配售股票,且以封闭方式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四是参与跟投的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五是发行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本次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六是符合法律法规、业务规则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支持北交所在战略配售上的持续改革,要从“人情配售”“平均配售”转向“服务配售”“竞争配售”,可以重点扩容配售给长期投资的产业资本、上下游多年合作伙伴等;在份额上可重点向为公司带来最大投后价值的机构,也包括公司内部员工成立的投资平台。

但与此同时,在政策落地后,市场中也有声音反映,能否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对合规参与、长期深耕新三板市场的私募机构予以差异化考量,例如未来可探索建立更为精细的准入标准,将真正秉持长期投资理念的私募机构纳入其中,从而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形成更有弹性和包容性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可以确定的是,北交所市场生态的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各方协力推进、徐徐图之:发行人需聚焦主业、规范发展;投资者应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监管则需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引导市场形成良好共识及发展合力,方能夯实市场根基。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