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编译:谢彬彬、齐稚平】

2025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发布了《巴塞尔协议III监测报告》,以2024年12月31日为数据基准日,通过对全球176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指标等核心数据监测,评估巴塞尔协议III框架实施效果。报告将176家银行分为两类:116家银行满足一级资本超30亿欧元且具有国际活跃度,归为一类银行(Group 1),其中包含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其余59家归为二类银行(Group 2)。一类银行在样本中覆盖度较高,部分国家达100%,二类银行覆盖度因国家而异。

核心监管指标表现

(一)资本充足率:一类银行显著提升,无资本缺口

在初始框架下,2024年12月,一类银行普通股一级资本(Common Equity Tier 1,CET1)比率从6月的13.4%上升至14.0%,G-SIBs同步从13.2%上升至13.8;二类银行略有下降,从18.9%降至18.0%。资本增长幅度超过风险加权资产(Risk-Weighted Assets,RWA)是一类银行比率提升的主因,三组银行目标总资本缺口均为0。总损失吸收能力方面,12月提交相关数据的20家G-SIBs的总缺口为57亿欧元,较6月的68亿欧元有所收窄,反映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能力持续优化。

(二)杠杆率:整体稳定,区域差异显著

2024年12月,一类银行杠杆率稳定在6.2%(G - SIBs 6.0%),二类银行为6.5%,与6月基本持平,体现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受控。从区域角度来看,一类银行中,欧洲地区杠杆率最低(5.1%),低于美洲(5.8%)和其他地区(7.1%),与 2021 年底起美洲杠杆率下降的趋势形成对比。

(三)流动性指标:LCR微降,NSFR全面达标

在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上,一类银行的LCR从6月135.9%降至12月134.8%(G-SIBs从133.5%降至131.7%),主要原因为净流出增加;二类银行逆势升至200.8%,流动性储备更充足。12月有3家一类银行LCR低于100%,总缺口178亿欧元,其余银行均达标。

净稳定资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NSFR)整体稳定,所有银行的NSFR均超100%,一类银行稳定在123.7%(G-SIBs 124.3%),二类银行为135.2%,长期资金匹配度良好,未出现短期流动性依赖风险。

区域与结构维度分析

(一)资本增长:美洲成主要驱动力,全球资本规模翻倍

从2011年6月至2024年12月,一类银行的CET1总量从1.357万亿欧元已增至3.336万亿欧元,增幅达146%;自2024年6月以来,一类银行的CET1增加了920亿欧元,增长比例达2.8%,资本基础持续夯实。从区域角度看,2024年下半年,所有区域的CET1资本均有所增长,欧洲与美洲以外地区增幅最显著。

(二)盈利与分红:盈利小幅回落,分红率回升至疫情前水平

2024年下半年,一类银行税后利润为2451亿欧元,低于2023年6月的峰值,但仍处于历史较高区间。区域分化明显,美洲地区盈利同比增长20.4%,欧洲下降1.4%,除美欧外其他地区下降16.4%。此外,一类银行分红率(普通股分红/税后利润)从6月38.1%上升至12月39.6%,欧洲、美洲保持稳定,除美欧外其他地区显著上升,全球整体上回归疫情前水平。

(三)风险资本结构:信贷风险占主导,操作风险占比回落

2024年12月,一类银行最低资本(Minimum Required Capital,MRC)要求中,非证券化信贷风险占比70.1%,仍是核心风险来源。其中,企业风险敞口占比31.5%(2011年6月为29.6%),权益风险敞口占比上升2.4个百分点,银行风险敞口下降0.4个百分点,风险偏好略有调整。

操作风险占MRC的比重从2011年6月的8.7%上升至2018年底的18.5%,2024年12月又下降至16.0%。前期上升因金融危机后操作风险事件增加,近期下降因危机相关损失"淡出"计算周期,新冠疫情损失暂未显著影响,未来或成为潜在变量。

报告总结,2024年下半年,全球银行业在巴塞尔协议III框架下,资本充足率提升、杠杆率稳定、流动性全面达标,无系统性资本缺口,体现了监管改革的有效性。区域分化(如美洲资本增长、欧洲流动性优势)提示监管部门需关注差异化风险,在2028年最终框架落地前,银行需提前调整资本结构以满足更高要求。数据显示,历经十余年改革,全球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为应对未来经济波动奠定了基础,同时需持续监测操作风险、区域盈利分化等潜在挑战,确保监管框架的适应性与前瞻性。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