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5年下半年,很多人被“可信数据空间”和“AI智能体”刷屏了。一边是政府企业频频招标的“数据基础设施信任基座”,一边是科技大佬不断宣传的“自动化黑科技”,他们组合在一起,是能颠覆行业的黄金搭档“风口”,还是又一场概念炒作智商税的“疯口”?

一、热词组合解密

1.可信数据空间:

听着高深,其实它就是一套让数据“敢流通、能管控”的规则体系。

想象一下,数据就像水电煤气,以前大家不敢随便共享,怕泄露、怕滥用。现在,可信数据空间通过技术+规则,给数据流通装了“红绿灯”和“行车记录仪”——谁用、怎么用、用了干啥,全程可追溯。

2.AI智能体:

这词不懂的人听着有点玄乎。

本来指能自主干活儿的AI程序,比如帮你自动订机票的“智能助理”。

但如今,连扫地机器人都被包装成“环境感知Agent”,客服机器人成了“客服Agent”——说白了,就是“黑话泛滥”!

真相是:智能体的核心是能替你自动完成复杂任务,而不是挂个洋名忽悠人。

可信数据空间和智能体结合的关键点在于:

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数据敢不敢用”,AI智能体解决“活儿能不能自动干”。

它俩结合,好比“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车”——路靠谱,车才能跑得稳!

结合不是空想,而是数据合规流动 + AI自动执行。

结合的好最终让效率飙升、成本大降!

结合的不好,那就真的离“疯口”越来越近了。

二、常见误区分析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坑不少。

东方林语挑选三个常见的误区,让你少踩一些坑:

坑1:上链就可信?

有些项目吹“区块链记录数据,绝对可靠”!

但区块链只能记录“谁用了数据”,管不了“用得合不合法”。

比如某政务平台,数据越权调用被区块链记下了,但违规已经发生——这就像“监控拍到了小偷,但没拦住他”。

坑2:有技术就万能?

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能保护隐私,但解决不了“利益分配”和“责任推诿”。比如三家医院共享数据,技术保证隐私,但成果归谁?出事谁背锅?治理规则比技术更重要

坑3:AI智能体=高级自动化?

警惕把基础功能包装成“Agent”!

有些人把能联网搜索的ChatGPT,稍微包装了一下就成了“信息搜索Agent”,简单脚本成了“数据Agent”——这纯属抬价贴金的套路。

真智能体得能自主规划步骤,不是换个名就高级。

所以,给想上智能体的老板、企业们一些良心建议

别盲目追热点!

先问自己:智能体能省多少人力?合规风险怎么控制?多个复杂并行的流程与ROI(投入产出比)算明白没有?

当无数个流程相乘,效果的好与差,会有天壤之别。

三、AI智能体:金融业的智能革命与价值重塑

目前,多个省份的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陆续启动了金融行业数据空间的建设,而AI Agent(智能体)作为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AI实体,正深刻改变金融业的运作逻辑。它通过实时数据流感知环境变化,依托动态知识图谱理解复杂业务关系,并借助强化学习引擎实现毫秒级任务拆解与策略优化。在金融这一高合规、高复杂度的领域,AI Agent的核心价值凸显于三大维度:

1.流程重构,打破效率瓶颈。传统金融流程依赖人工串联操作,如信贷审批需经历多轮材料核验、风险评估,耗时长达数周。AI Agent通过端到端自动化,将尽调、建模、审批环节压缩至小时级,同时通过实时风控引擎动态监测交易异常,实现从“事后响应”到“事前免疫”的转变。例如,某银行引入智能体后,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提升80%,欺诈交易拦截准确率超95%。

​2.普惠创新,拓展服务边界。AI Agent以低边际成本支撑个性化服务,通过自然语言交互降低使用门槛,使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等“信用白户”也能获得精准金融支持。例如,智能投顾Agent可根据用户风险偏好动态调整资产组合,而智能客服Agent能7×24小时解答长尾客户咨询,推动金融服务从“普惠”走向“智惠”。

​3.生态融合,驱动底层变革。AI Agent并非孤立工具,其价值实现依赖于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耦合。通过工程化治理框架(如沙箱机制、合规校验),智能体可安全嵌入业务流程,融合“业务组织能力”与“科技实施能力”,最终推动金融业从“人工滞后决策”转向“智能实时响应”,从单点工具应用到全链路生产力跃迁。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金融生产方式的重构——AI Agent正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智能核动力”,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四、未来展望:从“婚姻生活”到“家庭扩张”

所以,可信数据空间遇上AI智能体,未来的挑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让这对“技术CP”的婚姻更加和谐美满——既要防止智能体“胡作非为”,又要确保数据空间不变成“数据牢笼”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可信数据空间与AI智能体的结合将更加深入。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刘东表示,智能体互联网的广域协同与实时交互依赖于名字服务发现与寻址机制,而数据空间为其提供了分布式的数据协作平台。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跨域协同的智能体应用。

智能体就像一个个专业的“打工人”,在可信数据空间这个“安全办公环境”中高效协作。比如政务领域的可信智能空间,已展现出从单一应用向整体生态扩展的趋势。

这种扩展好比从两人世界发展到大家庭,需要更多的规则和协调,但也会创造出或许现在远远意想不到的更高价值。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